成都“陈麻婆豆腐”

来源: 老X 2007-12-12 21:54:4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7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老X ] 在 2007-12-13 19:40:2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成都“陈麻婆豆腐”

80年代以前,“陈麻婆豆腐”在成都还就只有西玉龙街的一老字号。如说店面,还不如现在路边上随便一个“苍蝇馆子”。那时的生活便宜,饭馆的菜类也单调,的确是想不起当年的“陈麻婆豆腐”店里除了这招牌“麻婆豆腐”,是否还有别的菜肴调口味。当然既是冲着这招牌去的,想吃的自然就是这“麻、辣、烫”了,也就无所谓调不调口味了。尽管过后入厕有一些困难,但用老成都的话说,人“通太“了。老成都的俗语嘛,“姜辣嘴,蒜辣心,海椒辣你的屁儿心”。

老馆子堂面不大,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一片鼻涕口水的嘶啦声,往里面一觑,那般景象正与这招牌菜相映生辉。大冬天吃客也是满头大汗,鼻滴不断,太麻!太辣!太烫!
那时餐馆都不备餐巾纸,要想吃畅,一定要多准备几张手帕子。这就是“陈麻婆”的招牌,“酒好那怕巷子深,麻辣何愁无食客“?

现在的“陈麻婆豆腐” 餐馆是大不一样了,成都的市面上就有好几家,都说是真传,已成了像“麦当劳”一样的连锁店。据说火烧掉后的西玉龙老字号开张在青羊宫附近,所以两三年前回成都休假,专门去光顾了一次,但一点都没有吃出感觉来。口味吃高了?还是菜质做低了?

记得一天下午,朋友们约到在美领馆附近的科华北路一茶楼聊天下棋,对面就是一颇有规模的“陈麻婆”分店,绝非“苍蝇馆子”。但刚一提及,众朋友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去不得”。原来开张初时,他们便前去品菜,当然“麻婆豆腐”只是其中之一。这一拨嘴巴吃油了的美食家,菜一上来就开始骂,这那是正宗川菜,刀功无刀功,谈何“色,香,味”?还不如龙泉驿的农家菜。经理忙打圆场,说股东是陈麻婆的孙子,聘的是川廚一级。友人们当然不信,于是让大廚立马素炒一“野鸡红”。菜极简单,但可粗可细,刀功火厚全在菜里。端上来一看一尝,就知到这是一个“歪”廚子了。我还是走过去看了一下,堂面很不错,买了两袋麻婆豆腐料,回美后做得豆腐,味道还行。

今年夏天某日,和夫人逛完成都有名的宋仙桥古玩市场后,下起瓢泼大雨,站门楼下影约见几十米外有一“陈麻婆豆腐”的招牌。问守车的人,说是还不错,于是冒雨把车开到餐馆的门口街沿上,冲了进去。呵呵,又是一个苍蝇馆子。奇怪的是,居然有两白一黑三个美国女学生在里面吃得呼啦呼啦的。她们可不是慕名而来,而是歪打正着。要了一大分外卖,二十人民币。回家后热烫一品,还真不错。油大,保持了牛肉磨的脆性,豆腐滑嫩麻辣,拌上脆肉磨,嘴巴打散,呼啦声随之便起。哈哈,又找回了过去的口感。

通太: 舒畅。

所有跟帖: 

同感。很多的传统小吃,常常只剩一个名。 -瑞冬- 给 瑞冬 发送悄悄话 瑞冬 的博客首页 (64 bytes) () 12/13/2007 postreply 09:27:50

更有胜着,成堆一名小吃的招牌匾都被后人收了,失传了。 -老X- 给 老X 发送悄悄话 老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3/2007 postreply 20:50:17

在美国才吃到ma -庄文雅- 给 庄文雅 发送悄悄话 庄文雅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3/2007 postreply 16:03:37

在美国才吃到麻婆豆腐,感觉太酸。看来是不正宗。好文,巨喜欢。 -庄文雅- 给 庄文雅 发送悄悄话 庄文雅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3/2007 postreply 16:05:09

庄班主喜欢,就请多用。节日愉快! -老X- 给 老X 发送悄悄话 老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3/2007 postreply 20:53:18

o(∩_∩)o...哈哈我也喜欢川菜 -大大雪球- 给 大大雪球 发送悄悄话 大大雪球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4/2007 postreply 13:12:15

很够味儿的麻、辣、烫的文笔! 够味儿的麻、辣、烫的陈麻婆豆腐! -雨飞- 给 雨飞 发送悄悄话 雨飞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6/2007 postreply 11:59: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