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红字特稿:我国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图)

来源: austraveller 2007-09-23 22:00: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28 bytes)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驶入科学发展轨道 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9月22日,参演官兵在演习开始前进行誓师动员。当日,代号“确山--2007”的实兵检验性演习在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拉开序幕。在为期7天的演习中,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将齐装满员、远程机动至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与“蓝军”部队展开一场进攻作战的对抗。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曹智)从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到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水平的逐年提高,从人才培养渠道的全方位拓展到后勤保障方式的市场化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解放军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编成结构更加精干、高效 2005年岁末,始自2003年的裁减军队员额20万任务如期完成,人民解放军总员额降至230万。 经过这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陆军部队占全军总员额的比例已下降至历史最低点;海军撤销了航空兵机关,基地改编为保障基地;空军撤销了军(基地)机关,实行区域性指挥;第二炮兵撤销、合并部分建制单位,优化了作战部队编成。 改革带来喜人变化———全军压缩了整体规模,优化了编成结构,充实了作战力量,精干了领导机关,收缩了保障摊子,推进了制度改革……20万被裁减的军人中,干部占17万,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重要步伐,从编成结构上更加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军事训练向着信息化聚焦 2006年9月6日,几名“红军”参演人员在指挥方仓内紧张作业。当日,我陆军部队首次跨区远程机动对抗演练进入第二天,这次演练的参演部队分别是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和北京军区某装甲旅,演练分为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和实施交战等阶段。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人民解放军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2006年一年,全军就举办信息化讲座和高新技术知识培训班8100余场次。 伴随着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普及,人民解放军指挥手段已实现自动化并开始向信息化发展,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含量不断提升,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逐步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模式。 野战训练、实兵对抗、实战性演习,以及贯穿全程的电子、网络对抗……三军演兵场上,处处呈现出向信息化战争前沿冲锋的火热景观。经过改革实践,全军在深化训练内容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 首次提出应对战争行动和非战争行动训练;联战联训需要的基础训练已渗透到各兵种专业训练之中;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特别是新装备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能训练;突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技战术基础训练、指挥控制训练和战法研练;改进训练考核方式,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检验评估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 聚焦信息化,人民解放军初步构建起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的军事训练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2006年12月24日,“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丁晓兵来到武警驻无锡某部看望新战士,并给新战士签名留言。刘海山 摄 全军部队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几年间,全军军以上单位共举办领导干部理论轮训班6500多期,团以上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和要求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为全军官兵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动力。 按照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各部队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随着全军政工网的开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深入到千百个军营之中;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员走进部队,帮助官兵疏导心理问题;处处有“军营律师”为官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服务;各部队在局域网上开设了“首长信箱”“连队论坛”,战士们在这里建言献策,就入党、提干、考学、选取士官等敏感问题公开评议…… 各部队还运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铸牢了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思想基础,全军和武警部队涌现出以杨业功、华益慰、杨利伟、方永刚、李中华、丁晓兵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堪称时代楷模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才战略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大力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造就了大批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骨干人才,为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军队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新华社发 中央军委和四总部不断加大人才战略工程实施力度,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新型军事人才——— 建立和完善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军事高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体系;选送军队干部入中央和省级党校学习,开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大军区职和军职领导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军兵种知识交叉培训班;逐步实现军地通用人才主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建立完善人才奖励机制,颁布军队技术专业人才奖励规定,设立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参谋人才、士官人才奖…… 一系列新举措的实行,拓宽了官兵视野,提高了官兵素质。目前,全军作战部队军师团领导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空军一线飞行员全部具有大学学历,海军一线舰长100%毕业于专业院校,第二炮兵部队的技术军官几乎都具有学士以上学位……三军部队已拥有一批硕士连长、博士团长。 后勤保障稳步迈向社会化 从自成体系到三军联勤、从自我保障到社会化保障,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也在面向市场的转变中朝着既定目标推进。 2007年新年刚过,经中央军委批准,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这种打破军兵种专业和地域界限,统一整合、集约使用后勤保障力量的新体制,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后勤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今天,全军5000多个营区实行供水供电供热等社会化管理;160多个单位停开了通勤班车,依托地方公交资源保障;96%的军队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全军各部队还撤销了2000多个食堂的人员编制,60多万人的饮食保障改由社会承担……随着军队后勤保障日益市场化、社会化,全军部队目前集中采购的规模已达到150亿元,资金节约率在7%左右。 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8月3日,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的中国新型歼击轰炸机停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沙戈尔机场。参加这次演习的歼轰飞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歼击轰炸机,被誉为中国“飞豹”。这是中国空军国产新型装备第一次飞出国门参加实兵演习。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作为军事斗争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顶层设计得到高度重视,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稳步走开,综合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向着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方向加速推进。 目前,人民解放军已初步建成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空海结合、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核常兼备、慑战一体的第二炮兵装备体系,综合集成、一体化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 随着一批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弹药、电子对抗装备陆续装备部队,人民解放军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 胡锦涛:强军必须兴训 治训务必从严 2006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必须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把军事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要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训练发展,为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服务。 党中央中央军委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纪实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乘势而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我军如何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从而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明确提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军军事训练着眼打赢加速转变 2003年8月,中央军委制定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提出力争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拥有一支懂得信息化战争指挥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指挥军官队伍,一支善于对军队建设和作战问题出谋划策的参谋队伍,一支能够组织谋划武器装备创新发展和关键技术攻关的科学家队伍,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装备性能的技术专家队伍,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士官队伍。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从事科研人员近40万人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黄全权)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16日透露,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正不断完善和壮大。截至目前,全行业从事科研的人员近40万人,两院院士近200名。孙来燕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逐步发展壮大为涵盖科研、实验、生产、教育,门类齐全、配套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雄厚基础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目前已经形成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6个行业为主体,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纺织、有色金属等众多配套行业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 衣食住行看中国军队后勤变革:综合保障能力跃升 东海某海域。一筐筐干货、一箱箱弹药、一条条油管……从补给舰、岸基保障线、岸滩保障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作战舰艇和直升机上。一台台手术在流动的医疗方舱内实施,“伤员”通过海、空运输手段送到医疗船和后方基地。海军新一代后勤装备保障在实战化条件下得到充分检验和运用。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中国军队后勤在新型主战装备配套设施建设、投送手段立体运用、后勤力量综合集成建设和教育训练贴近实战等方面加大力度,其中多舰种驻泊的大型军港码头成为海上联合作战的可靠依托,保障多种机起降的大型机场增强了航空兵遂行联合作战的能力,高山海岛观通站设施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各种技战术指标要求。军队立足打赢现代战争,综合保障能力有了新的跃升。

所有跟帖: 

文章地址 -austraveller- 给 austraveller 发送悄悄话 austraveller 的博客首页 (67 bytes) () 09/23/2007 postreply 22:00: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