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点和灯

来源: 江上一郎 2006-05-28 10:44: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2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江上一郎 ] 在 2006-05-29 16:09:3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在纽约上城的朋友家开party,遇到一位金发得中年女士,听说我老家在上海,她说,啊,我去过。这年头去过北京上海的老外已经不是新闻了,我不以为然。

朋友的家在大厦的顶楼,天台可以看到纽泽西沿岸的灯火倒映在哈德逊河。

“啊,我去的时候,上海好多人家还没有电灯用。”--这就与众不同了,说不定她儿时与传教的父亲在上海,到贫民区去传教时见过。看她的年纪比我大一点,完全有这个可能。

“是吗,哪一年的事呀?”--我微笑着问她。

“嗯,是70年代初,尼克松之后去的。”---不像是开玩笑。

当晚在party上同时来的几个朋友,大学时候都有点左倾,“make love- no war"--当年是他们的口号。刚才还有人用英文背毛语录,我 配同中文,然后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会不会是将地点搞错了?70 年代,上海家家户户都有电灯了呀?

她看到我的眼神好像有点怀疑,接着绘声绘色:
"是呀,晚上,就在我们酒店付近,好多人在路灯下--看书,下棋,有人端着饭碗在看,还。。。”

“哈哈哈哈---”我忍不住了,笑得太突然,几乎吓着了她。

我问她多久没去中国了?她说自上次到现在,还没去过。我问是不是在夏天?她说是的。

我告诉她,如果今天(时隔30年)她再去上海,上海人在夏天仍然如此,一则凉快,再则省电--如今,街坊都不像那时关系紧张,要是她再看到,会以为娱乐场开到街上了--麻将台顺着路灯伸展开,一台接一台。说不定,当年那个拿饭碗看人下棋的就是我。。。

我说,那时,中国穷,是真的。但是,上海地区,都已家家用上了电灯。只不过平时用15--25 瓦的灯泡,来客了,或者请客吃饭了,换个50瓦的灯泡---我出国,(70年代中)朋友请我吃饭,用最高规格送我:两只50瓦灯泡一起亮了---三小时。。。。

60 年代中期,我们玩室内西装领带小资,玩摄影,没有闪光灯,用1000瓦的工业碘钨灯,只有在曝光的一霎间才开启。就是这么几秒钟---电表的转速已经快得叫我那46块月薪的朋友心脏病都快发了。。。

这位金发女士闪了几下大眼睛,好像信,又好像不太相信。
毕竟30年了,她对上海的深刻印象要在五分中里由我一个人改过来,也许有点难度。

80年代,陈怀凯导演和谢芳等访问美国,回去后人家问陈导演--美国印象如何?“电多。”--搞电影的,对电特敏感。对于电视天天开着几乎不关,冰箱冷气暖气用了六七十年的美国家庭来说,中国至今还有偷电电死人的新闻,几乎是难以相信的,所以我也不再说下去。

80年代末,来美国读书的朋友叫美籍朋友带了微波炉回北京免税送给母亲。母亲说,用过一次就放回纸盒装起来了,因为整栋楼的保险丝都烧跳了。他笑着说,嘿,出国没多久,给忘了。。

70 年代初由上海刚到农村,最不习惯的是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老师,同学,家里的信一封一封接着写,最后一句常常是:。。。煤油灯的火在跳舞了,我该搁笔了。。。

有时等大家睡了,爬起来悄悄地抄写艺用人体的教科书,煤油灯的火团不大不小,倒觉得非常合适。

冬天的时候,披着棉袄在床上写信,要非常小心,油灯倒翻了可不是玩的,尤其是夏天,躲在蚊帐里写信,更要小心。还好,我有块小小的画板,用玻璃瓶自制的油灯,左手扶着,还有点暖意。。。

农村,自然没有路灯。我们的电筒,在夏天,晚上进村后不能再用。因为好多妇女睡在露天,有些人啥也不穿。有人忘了还是不知道,亮着手电唱着小调进村,给骂的!

后来,村里拖上了付近矿厂的工业用电。叫我好不兴奋。用一个马口铁的大罐头改装成台灯,还可以调节光的角度,可惜光的亮度是别人在控制:一会儿像鬼火,一会儿像着火, 100 瓦的灯泡是15瓦的亮度;换了15瓦的灯泡又会被烧掉。。。没有电的时候要找煤油灯却发现没有煤油了--结果是摸黑的日子比点煤油灯的日子要多好多。--干脆,点回煤油灯了---免费的,哪有好使的?

当时有首知青地下歌曲:流浪的人归来,流浪到上海,柏油马路多平坦,灯光刺眼睛。。。这歌有点二流子的颓废,我不太喜欢,不过,对灯光的重新认识,倒也是一种真实的反映。
就在美国女士到上海的时候,知青中还有一首歌:---回想起上海天堂般的生活,泪水就流成河。。。。我当时就不觉的上海是天堂,所以我的泪水没怎么流。但是,被美国朋友以为上海有人家还没有电灯--这个误会看来和知青的“天堂”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70 年代中,由安徽乡下到了香港,第一感觉就是被高楼大厦和密集的灯光搞得头晕。我父亲说,这是香港的乡下,叫做新界,大埔墟--你改天进城看看中环去。

最近的上海,早就不放香港在眼里了。

“一流美女嫁美军,二流美女嫁皇军,三流美女嫁国军”---这民谣听起来反动是蛮反动的---大家可以大批特批---不过我想说的是,香港“吃香”的历史好像已成为历史了。你看,已经不入“流”啦。

一位12 岁的上海小女孩,前两年参加了香港旅游,晚上,当他和父母搭缆车到了太平山顶时,往山下的维多利亚港一看,大声叫道:姆妈--上海哪能好意思叫“不夜城”呀?!

上海的灯光,沿外滩的两岸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是,要是你上到金贸大厦吃饭,看回浦西,整个城市,还是暗,而香港犹如小纽约--是整个城市看起来如明珠一般---“东方之珠”不是虚明来的。

说起纽约,希望你搭晚机来,你会被曼哈顿的火海似的灯光带你入梦境一般。。。。

可能旅游的人对灯光特别敏感,前几年,德国朋友第一次到上海,晚上,坐在滨江酒店的户外咖啡座,被外滩的黄浦江两岸的灯光迷住了,大叫好看!好看!他说要留影,可是相机里的胶卷刚用完,于是,他走进酒店的小卖部匆匆买来,装上,举起相机-------咦?-相机里几乎漆黑一片。。。他抬头一看:两岸的灯光全不见了。。。

“呀,时间到了--刚刚十点半。灯光管制---十点半。”上海的朋友指着手表说。

“十点半?香港纽约墨尼黑的夜生活才开始。。。”举着相机在空中的德国朋友失望的说。

“上海也一样呀!--夜生活--要那么多灯干吗?”---我笑着回答。






所有跟帖: 

这个好,要顶!! -公子明- 给 公子明 发送悄悄话 (46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1:18:37

心有红太阳,还点什么灯?! -顶顶- 给 顶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1:50:57

有趣!---不过,太阳要下山的呀?---哈哈!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3:00:40

谢谢,我想,以前老美宣传的红色中国--一定也非常偏的拉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25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3:03:40

嘿嘿,这一亮灯的故事还真能引伸/折射出很多故事/问题来:) -佳乃- 给 佳乃 发送悄悄话 佳乃 的博客首页 (371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4:08:50

谢谢佳兄---大多数市民讲的是实再生活,对吗?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5:09:33

是啊,奢侈是要有奢侈的资本的:) -佳乃- 给 佳乃 发送悄悄话 佳乃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5:55:53

最后那句话很精辟!:) -浪迹天涯2006- 给 浪迹天涯2006 发送悄悄话 浪迹天涯2006 的博客首页 (31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4:45:14

看到农民偷电挂在电线上--不知如何说了。。。。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5:11:45

这是很沉重的话题。。 -浪迹天涯2006- 给 浪迹天涯2006 发送悄悄话 浪迹天涯200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5:28:34

2年前去过上海一次 -天眉- 给 天眉 发送悄悄话 天眉 的博客首页 (433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7:43:24

北京朋友住高楼,停电时老人家没法上楼--没通知!90年代的事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18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19:39:26

一流美女飘洋过海,二流美女深圳珠海,三流美女留在上海 -戈壁滩上的流沙- 给 戈壁滩上的流沙 发送悄悄话 戈壁滩上的流沙 的博客首页 (61 bytes) () 05/28/2006 postreply 22:31: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