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油价

本文内容已被 [ 嘿嘿,嘿 ] 在 2006-09-20 19:26:3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叹息油价

这个月来国内多处闹油慌,连北京的加油站都缺起油了。刚看到纽约商品交易所
的最新油价(见http://www.nymex.com/index.aspx)达到每桶$67.65(低硫轻油
,如不加说明,均指此油价),这是历史最高价了,不由得叹息起来。就想随便
写两句。

按照经济学里的简化模型,商品总体价格应该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供求基本稳定
时,价格亦基本稳定,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自然价格上升。别的
因素,如地域,运输分配,天气,罢工/事故,具体质量及技术进步等等也影响价
格,但不是决定因素,而且这些个因素往往是大体稳定的因而是可以预测的。这
许多年来,世界上原油产量和石油消耗基本上是平衡的而略为供过于求,即使是
中长期来看,这个局面不会显著改变,但石油价格变动之大,比如这轮上涨由2001年
年初时的约20美元一直涨到现在的60美元以上(中间略有些跳动,具体可见上面
网页里的历史价格),实在离谱得很。

究其原因,石油不是简单的普通商品,其价格不单纯又经济因素(市场)来决定
,尤其是短期和中期价格如此。石油乃是所谓战略物质,政治什么的及因此而来
的商家炒作在短期和中期价格中起的作用太大了。产油区的事故战事政权更迭,
限产增产,等等作用也明显。然而,从石油价格的历史来看,石油的总体长期的
价格,仍然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石油成为普及商品,是在二战以后。战前产量低,战时为管制物品。后来不但美
国西部石油大发展,西方控制下的中东更是成为廉价石油的稳定来源,价格较为
稳定。如战后初期石油每桶不到半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8美元),由于需求
增加,几年内价格涨了一倍多,导致开采增加,于是这个价格维持了近十年(当
时约2美元,第二次中东战争时略有上升,约为现在的15~18美元)。到五十年代
后期,由于产量大增,超过需求,石油价格表面上没什么变化,但随着通货膨胀
而实际上逐步下降,几乎退回到四十年代后期的相对价格,这轮下降持续了十几
年(同时这段时间美元币值相对稳定)直到七十年代初期,这样的局面,从能源
和原材料上支撑了西方世界战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日本的经济起飞就伴随着石
油价格稳定低廉而得到保障的,真是黄金时期啊。那段时间基本上由供需关系决
定油价,当然局部的例外很多,比如西方对中国整体封锁禁运等,不过这对世界
石油价格几乎不构成影响。

石油价格的第一次大的偏离是七三年时的石油危机。五六十年代的独立运动使得
中东国家对油价及石油政策得以施加一定影响,比如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但油价仍然由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石油寡头决定。但七十年代初,中东国家将石
油公司收归国有,很快就在七三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因为西方支持了以色列而
对这些国家石油禁运,并由OPEC决定减产限产,石油价格由不到3美元上升到12美
元(约为现在的40美元)。此前美元体系(金本位)本已经崩溃,加上高油价打
击,导致了西方(包括日本)整体上的经济衰退,此前的许多年由低油价造就石
油时代,使得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格外强,这次打击也就格外沉重。这就是第一次
石油危机。

这次油价高位维持了一年多,七五年后缓慢下降,至七八年时低于10美元。随后
在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美国禁止进口伊朗原油,伊朗减产,油价快速上升,然
后两伊战争爆发,油井受到破坏,油价超过35美元(大致为现在的65美元),这
次的高位油价持续了近五年,同样造成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被称为第二次
石油危机。有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教训和经验,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施行提
高效率,节约能源,建立储备等措施,抗高油价冲击的能力明显好转。在第二次
石油危机后进一步增强。这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随着两伊战争结束以及西方节油措施生效,OPEC以外国家在超高油价刺激下增产
石油,石油供应增加而需求下降,OPEC对石油定价能力减弱,屡屡减产限价也因
步调不一而达不到目的,从八四年后期起油价格一路下跌,从超过30美元至在9~10美
元上下徘徊下降。石油生产商受到沉重打击,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
,以便控制石油生产和价格,这对美国利益是巨大威胁,由此导致了海湾战争,
石油价格短暂上升至40美元(也有人称这个为第三次石油危机,但仅仅几个月而
已,基本上未造成什么不利影响,说危机是言过其实了),但供过于求的局面依
旧,很快地复归于徘徊下降,并因为亚洲区的金融危机生产需求下降而再次见底
,一度低于8美元。随世界经济回暖需求上升,99年后石油价格开始上升。从1985~2000年
的十五年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油价在10~15美元之间,这个价格基本上反映了市
场供求的局面。

总体来看,战后五十多年至本世纪初,中长期油价(三年以上)基本上反映市场
的中长期供过于求的供求关系,如果没有石油有关的战争(不管是有意还是突然
的),石油价格便缓慢下降,直至一场战争打破这个趋势导致短期生产和需求的
不平衡(当然,景气循环也偶尔导致供求短期不足而价格上升,但升降均较平缓
),引起石油价格猛升,损害石油需求者的利益,不得不抑制需求。但随后的回
复过程又导致石油过度降价而损害生产者的利益。这种偏离经济要求的剧烈变动
,对两方面都不利。美日欧等国家利用石油储备石油期货市场等调节油价震动的
影响(必要时甚至发动战争),同时公司普遍采取节约措施,减少了对石油(生
产国)的依赖。中东国家采取经济多元化等措施来应对石油经济的波动性,均取
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美日等资本又大量进入中东的生产及石油加工领域,相
互渗透,可以共同抵御石油格局变化时带来的不利。

从本世纪起的这轮油价上升不太能够由真实的供需要求来解释。虽然需求有所上
升,但这几年每年的生产量均等于或略超过需求量(2000~2004年全球年消费39~41亿
吨,基本上稳定),而生产能力也仍略有剩余,仍然有增产的潜力。石油价格如
此上升,看不到短期下降的迹象,固然有石油巨头的商业炒作引起,但如果没有
政府推波助澜的支撑,似乎维持不了这几年的高油价。那么,与高油价相干的利
害方各是谁呢?从国家方面说,OPEC(包括中东,印尼,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
),俄罗斯等是最大出口方,无疑属于净得利的一方。美日中印及德国等是净进
口方,看起来应该是受损的一方。但美国由于在中东等地通过对产油方的政治经
济(投资油源)的影响控制,整体来说损益相当,至少受损不大,当然各个行业
(比如说交通运输业)就不好说了。然而油价剧升对石油利益集团有利,但对社
会整体影响并不好。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为2.8亿吨),其海外生产油的份额并不大
(好象是不到一千万吨),去年因原油提价多支出四百多亿美元,显然是受损最
大的一方。而且日本的来源多样化作得不好,85%以上依赖阿拉伯国家,石油安全
形势严峻得很。不过日本富裕,似乎也受得起。至于中国,去年净进口了1~1.1亿
吨(平均进口价格约每桶37美元),自己生产了1.78亿吨,并有海外份额油0.18亿
吨(并且增加较快),这样大约净多支付了130亿美元,影响了国民生产的近0.8
%。2005年前七个月中国的石油进口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扭转了近三年进口剧
增的形势。但进口价格增加了约40%,总体看来也蛮棘手的。然而,至于要出现大
规模的缺油状况吗?中国的原油和油品需求并未明显出现失衡啊。

中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没受什么影响。第二次时基本上每年可以出口4~5千万吨
,是危机的受益者。但九三年后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尤其是自2003起经济进
入又一轮快速增长,石油需求增加,而且当时发电不足,沿海一带进口了大量原
油柴油等用于发电(估计是约3千万吨),使2003-2004年石油进口大量增加,进
入2005年后用电缺口有所纾解,石油进口亦转为稳定,如果注意抓好节约(在景
气上升过热时人们大都不注意节电,中国尤其如此,2003年起能源利用效率明显
下降),搞好资源合理调配,杜绝柴油重油发电等,那么,象国外(也包括国内
)许多利益机构宣传的那种中国石油需求达到井喷上升的局面便不应该出现,即
使是201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也应该可以控制在1.5亿吨左右(扣除份额油应该略
高于1亿吨,即保持不变),中国的石油安全应该是稳定的。

在我看来,中长期内石油需求不会超过供结(资源及生产都能够满足要求),从
这方面看油价没有过于上升的空间,中长期里应该归于稳定,回归经济实际要求
的价格(基本上应该是20美元左右)。所谓世界石油供应将长期紧张,中国需求
促使石油价格达到100美元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多半是有心机构和政府的炒作罢
了。除了中国在98~2001年期间错过石油储备良机,以及错过俄罗斯石油管道修建
时机外,事实上中国的石油对策还是可以称道的:比如哈萨克的油田油管,伊朗
印尼非洲南北美等的石油项目等,澳大利亚的天然气项目等,对缓解石油供应紧
张都是好的举措。短短几年中国对外的石油出击取得了比日本三十年还要好得多
的成绩(日本受美国牵制,石油政策缺乏自主)。此外,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也
提供了能源需求的可靠保证,当然,在能源节约,减少“带血的煤”等上还有很
多事情要做。其它方面如煤综合利用,煤转化为油等应该作为战略方针考虑,应
该投入很大力气(这个说起来就长了)。如此,搞好开源节流转化,优化资源配
置,中国就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不会出现石油危机。

我国石油炼制能力约3亿吨(中石油中石化约2.5亿吨,其它约0.5亿吨),正好可
以满足自产和进口原油炼制的要求。但我国的原油较重(但优点是低硫,
至于近来的油品脱销,应该是个局部短期经济利益扭曲的现象,本来是可以避免
的,应该警惕改进,惊慌就不必了。我国的石油开采成本(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管
理和工作态度等不好)较高开采效率较低(普遍的矿产资源浪费惊人),普遍在
每桶17~20美元左右(中东基本上在每桶3~5美元间),前些年国际石油价格低时
亏损严重,近年来石油高涨,使得中石油/中石化效益总体大涨。但中国对炼油的
油品(汽柴油航空煤油)价格施行控制,成品油价格明显低于国外,差价且越来
越大。这种价格扭曲导致炼油业亏损,企业设法在国内油品紧张时仍然寻求出口
以求取经济效益,最近几个月出口量增加,由此导致国内油品供应紧张。长期而
言,我国的油(品)价格宜由市场决定,政府控制扭曲价格并不是好办法,在如
今的形势下,不可能长久。且人为压低油价导致认为浪费惊人,不利于节约能源
。因此政府应该提高成品油价,同时对农业用油等实行大规模补贴,这样对理顺
国内油品供应形势更有利。







*** 回应主帖
*** 返回论坛



--------------------------------------------------------------------------------

跟帖目录:


补充说明 - 笑三声 12:30:07 09/12/2006
俄罗斯已经翻身不怕了 - 红崖子 12:57:38 09/12/2006
主要是觉得中国的政策取向可能又发生了大的方向性变化。 - 笑三声 14:20:08 09/12/2006
不可能改为连横 - 红崖子 14:47:41 09/12/2006
好。我去查查消息去,谢谢你。 - 笑三声 15:09:23 09/12/2006
两则伊朗消息 - 转贴zt 14:54:50 09/12/2006
应该密切观察随后一周的走势 - 笑三声 15:27:13 09/12/2006



--------------------------------------------------------------------------------

原 帖 [ 0 ]

补充说明
对石油价格的帖子解释几句


收到一个问题:你根据什么说石油总的趋势是功过于求所以长期价格一定会降下
来比如降到每桶20多美元?因为报纸上许多文章都说世界石油是供不应求,由于
中国和印度等的需求剧增,所以石油供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价格仍然会上升,
高盛据此而预测说很快石油就会上升到每桶105美元,而且会是相当长期的价格。

其实预测价格会上升或下降的都有。我的依据是由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中
心(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BP世界能源统计综述(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http://www.bp.com), 石油天然气杂志(Oil &
Gas Journal)等所提供的长期产销数据(http://www.eia.doe.gov/emeu/international/petroleu.html)
并结合一些近期即期文献新闻等加以分析来说的。虽说各个来源的数据略有些差
异,但战后六十年来除了石油禁运石油战争的几年外,每年都是供过于求,一个
的例外是2002-2003年期间(期间伊拉克石油产量由1亿吨降到0),但那一年的统
计误差特别大,而且这段时间油价低。所以,从历史上看,至今为止基本上都是
产销大体平衡,供大于求。而除了与石油有关的战争年份之外(五年左右)的所
有时期,这种供大于需的局面均导致石油价格徘徊下降。这与经济学上价格主要
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原理是一致的。

我认为商业金融的炒作人为扭曲导致短期中期供需失衡是这轮油价剧升的罪魁祸
首。中国印度等的需求上升只是其次的原因,被炒家当作借口兴风作浪罢了。因
石油升价而得利的方面有金融炒家石油(产品)销售商石油生产商以及这些势力
的联合体,尤其是抄家因此而得暴利。所有金融炒家的发言人新闻公报等等都夸
大需求虚假地预报高的供需缺口,以便进一步推高价格得利。比如,中国2004年
的石油净进口为1亿吨,到了他们嘴里一律成了1.2亿吨。中国最近五年平均进口
上升约15%,但2003~2004两年高达30%以上,他们就把这个说成中国永远会年增30%以
上,其实把中国南方及沿海进口原油发电的部分除去,这两年尚低于15%,则平均
增长不过12%。又比如2005前半年中国石油进口仅仅增加了不到5%,但这帮人到现
在还是用30%的数据来吓唬人。

具体先分析石油大的需求方: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美国消耗最大,超过十
亿吨,净进口5.5亿吨,美国消耗量稳定而略有下降趋势。但美国自己资源石油储
量大,主要产油区在墨西哥海湾,但阿拉斯加的石油就保护起来不开采。美国可
以影响甚至基本上控制阿拉伯石油资源,象邻居的加拿大墨西哥南美都可以为美
国供应石油,形势有利,还有,同样的油源,美国进口就比中国进口的价格低15%左
右,这些都是他有利的地方。欧洲消耗比美国略低,约8亿吨,但需求量不断下降
。主要产油区有北海油田,欧洲石油自给约50%,进口量较稳定而不断缓慢下降。
中国是第三大石油消耗方(按国别则是第二大),约3亿吨,净进口约1亿吨,中
国自己增长的潜力不大,但需求不断上升,会是长期增长的进口方。日本石油消
耗为2.8亿吨(上帖子写为2.3亿吨,笔误),全靠进口。日本的需求也是稳定下
降。其它国家如印度等需求上升,年消耗近1亿吨,约55%需要进口,但在国际上
影响不算太大。

那么国际上的生产方呢?主要有OPEC,美国,俄罗斯,北海地区,中国等。OPEC(
中东波斯湾印尼阿尔及利亚尼日历亚委内瑞拉等)控制着世界40%的产油量(沙特
年产5亿吨超过美国居国别产油第一),且储量最大,最有产油及增产实力,中东
油区油源丰富,地质条件好,开采方便,成本最低,最能够通过限产或增产来短
期中长期内均有效地影响供应。美国(或美洲)资源丰富,虽然由于美国有意控
制产量,但区域总体来说具有增产潜力。前苏联(主要是俄罗斯)曾与美国长期
成为世界油产量的前二位,苏联解体后油产量由一度的超过6亿吨到俄罗斯96年时
不足3亿吨。但进入本世纪后直线上升为4.5亿吨,是主要的增长方,前苏的中亚
地区亦明显增长,是很有实力的增长区域。北海地区和中国则基本上增长缓慢停
顿了,是净进口区。

被不断渲染的中印需求上升是事实,而且随着发展还会上升。比起十年前,确实
上升了,中印两国合计增加了约1.3亿吨年耗,这个结论不假。但中国印度加起来
年消耗也不过四亿吨,比起石油近40亿吨的年产量,只不过是10%罢了,同期世界
石油平均每年增加约3~4%,是这个百分比。比如,这十年来俄罗斯就增加了石油
产量达1.6亿吨,哈萨克斯坦由不产油增加到近6千万吨,都还在快速地增。OPEC多
次为了获利而减少或增加产量,仍然有很大的剩余产能,比如沙特伊朗伊拉克均
未回复到最高产油水平。从世界石油储量看,仍然在绝对净增加中,里海,北非
,南海都可能成为后备基地。既然有油源,有生产增产能力,怎么会是石油将长
期短缺?远不是那么回事嘛。

然而油价却在2002年后失控上升,看不到下降的迹象。前面说了,金融集团为了
高额获利,不断散布虚假信息,从心理上影响市场。具体石油和油品销售部门(
西方,主要又是美国的石油寡头公司),同样操控市场,夺取超额垄断利润。至
于OPEC等生产方,同样从高油价中得利,不必增长就能增收,何乐而不为?所以
眼下这几鼓力量均在合力推动油价上涨。至于美国政府则借助政治军事金融商业
各种手段,并坐收石油美元结算之利,不断推波助澜,由石油利益集团收取各种
利益。其它有强大利害关系各国各方亦钩心斗角,卖力演出。短期内油价不会显
著下降。

然而,油价不可能涨到每桶105美元。首先,美国就不可能允许。美国的石油集团
得利,但美国社会承受不了,航空运输方面支撑不了,美国广大老百姓受不了。
如今每加仑3美元的油价老百姓已经是叫苦连天了,冬天来临,受得了吗?毕竟,
美国全社会净进口石油5.5亿吨,得利的是石油寡头,但其害处(多花1千多亿美
元)由其它行业承当,对其它行业生产消费的影响导致经济衰退,美国是受不了
的。欧洲整体进口约4亿吨,只能是净受害,也受不了。日本固然富裕,固然经济
对石油的依赖已经下降,仍然受不了(如果按目前的价格,则2005年日本同样进
口额要多支出近550亿美元,日本有那么富裕吗?)。中国嘛,当然吃亏,但比起
进口3~4亿吨的日本欧洲来说,要好多了。最受不了的是不产石油的穷国,经济必
然衰退。如果竟然由现在的每桶70美元跑到105美元,世界上承受得了吗?那会是
什么样的灾难?所以,即使美国什么的希望石油维持高价,但长期每桶70美元以
上是承受不了的,更别说105美元。

整体上OPEC和俄罗斯高兴,在这种情况下,OPEC也不限产,俄罗斯等也拼命增产
。即使OPEC限产俄罗斯现阶段也不可能配合,所以世界石油不但有增产的可能,
还有增产的必然。在总的石油需求增长不是那么大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过剩,即
使有中印的不合时宜的需求增加,在欧日的已经需求下降,美国的即将明显下降
(高油价下美国的车用油耗工业油耗一定明显下降),合计的结果将会是世界需
求基本持平,那时油价一定开始下降。一旦下降,将会很快直线降到20~30美元之
间,长期徘徊不前。当然,也难以出现10美元以下的情景,比如中国的石油方就
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大致说,美国希望油价较高,但太高了就不行;中国希
望油价低一些,太低了就麻烦了。

回答了总的形势是且将是供求平衡供略大于求的问题,接着的是油价还要多久才
下降?这就要看所谓各方的力量对比了。还有,就是前面断定的总的生产大于需
求,那么多余的部分哪去了?答案是去了战略/商业石油储备:美国在2002年石油
储备降到历史最低后开始储油,日本一直增加储备油,中国开始储备油。美日基
本上是储备了0.9~1.4亿吨,中国达到了5千余万吨,这两年这三个国家新增加的
油储备量在1亿吨左右,中国增加最多,其实都部分地对石油高价要负责任。而许
多石油石化公司也大量增加商业石油储备(在世界经济景气的时期推出超高油价
,这可是几十年难遇的发财机会,怎么不想法子维持高油价?)由此共同对油价
节节推高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储备能够无限增加,能够不断吸
收多余的产量吗?恐怕未必。中国也未必肯在达到最低安全储量(2个月需求,中
国已经达到了)之后继续为高油价默默地做贡献。如果不是美国的这次飓风影响
,油价应该要在近期内开始下降的。即使如此,如无大的变故,大概也就能再维
持一年左右。

中国的对策该怎么样?确实,中国的需求增加已经能够对国际油价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的资本实力也能够对石油格局做一些牵制。中国已经加入到这场游戏中来
了,将来更将是个重要的角色。主要各方的关系其实较复杂,共同影响石油价格
。我国错过了1989~2002年间的石油储备良机,在2003年又未能动作,现在不得不
在油价高峰时顶风储油,确实是一错再错。即使储油时又遭到了美日的共同狙击
(美日政府在中国开始储油前大举买入增加储备,推高价格,使我国吃了不少亏
,为什么我们保不住密?)。但大国有犯错误的本钱,现在储油也是必要的,储
够了油,就可以从容应对复杂的局面,从容参与石油博奕。要敢于善于利用石油
期货手段来趋利避害,也要进入中东地区搞石油开发和加工,毕竟那是大有发展
潜力的石油/石化地区。这两年我国在国际出击上取得了不俗的进展,还要更进取
些,且要强化远程军力保护中国的石油安全和海外石油利益。至于对内,要采取
合适的产业政策,减少对高能耗产业的依赖(如家庭汽车,加工贸易等应该适当
抑制),要强化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同时,煤炭转化成油和石油化工原料,一定
要抓紧搞,而且要由国家牵头,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虑,而以石油安全战略为
重心来搞好煤的转化,达到千万吨级的规模。这样中国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所有跟帖: 

小贾有空吗?可肯来提点意见? -嘿嘿,嘿- 给 嘿嘿,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9/2006 postreply 12:20:19

无奈油价!嘿嘿! -缘寓平凡- 给 缘寓平凡 发送悄悄话 缘寓平凡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9/2006 postreply 12:22:21

短期中期受政治军事心理炒作影响, 长期而言应该是市场决定。 -嘿嘿,嘿- 给 嘿嘿,嘿 发送悄悄话 (24 bytes) () 09/19/2006 postreply 12:26:3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