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的美国“老爸”——当了战俘名利双收 zt

来源: 我was一个兵 2006-12-22 12:51: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443 bytes)
朝鲜战场上的美国“老爸”——当了战俘名利双收

老拙


这几天看到关于朝鲜战争中长津湖战斗的好文,想起一个人来——美联社战地摄影记者:弗兰克.若尔,巨逗,所以写出来,贡献给各位一笑。

这位美国老哥当年都52了,仍然默默无闻,很是郁闷。听说联合国军大举北进,自告奋勇随军采访。美国大兵们看他有点年纪,送他一个外号——“老爸”。

单说1950年11月28日这天,老爸开着美联社专门给他配的军用吉普车,身穿上尉军服,腰挂左轮手枪,胸前是一部德制名牌相机,车头上架着机枪,助手坐上是他那头爱犬(忘了叫啥了),随着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先头营,向北开去。

我靠,美陆一师!你想想当时那个场面,那叫一个风光啊!

老爸开着车,就跟到北朝鲜旅游似的,欣赏着冬日的长津湖风光,心里想:几天后,等老子到了鸭绿江边,就插上一面美国国旗,让他们给俺照张相,发给美联社,标题就叫:全世界第一个到达鸭绿江边的记者。TMD老子就该名扬全球啦!

老爸还没想完,枪响了。只见中国人从四面八方冲上来,美陆一师先头营的队伍立马就乱了。老爸也赶紧跳下车逃跑,可是左冲右突,到处都被中国人给挡回来。老爸看这回是逃不掉了,心一狠,把他的爱犬一推:你快跑吧!

爱犬跑了,老爸却当了中国人的战俘。

不过老爸没有惊慌——我是记者我怕谁!

老爸被中国士兵压到战俘营,看到了联合国军大集合,美国人、英国人、土耳其人等等,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登记。

排到老爸了,老爸神态自若地填完表,从怀里掏出一个记者证,往桌子上一扔:先生,我是记者,根据国际公约,你们该放我走了!

老爸没想到,桌子后面的好像还不到20岁的中国娃娃军官更神态自如地,操着标准的美国英语对他说:不对,你是美国陆军军官。

老爸急了:我不是军官,我是记者!我的职业就是拍拍球类比赛,女人大腿什么的。

娃娃军官说:你到战场上拍球赛,在海军陆战队里拍女人大腿?没听说过。

老爸气急,一拍桌子:发克!我要控告你们中国人劫持美国记者!

娃娃军官也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他:我靠!你以为还是八国联军那会儿呀?老子们就抓你了!你Y穿着上尉军服,腰里别着手枪,开着军用吉普车,车上架着机枪,你Y不是军人谁是军人?

老爸一看娃娃军官这阵势,软了。

兄弟声明:那娃娃军官用英语说的,兄弟也不很懂,瞎翻的,左不过是哪个意思。要是有人说,兄弟中伤志愿军,兄弟可不认。

老爸换上战俘服(跟志愿军穿的那种差不多),倒在战俘营的铺位上,肠子都悔青拉。TMD麦克阿瑟,TMD那啥战略咨询机构,TMD都说中国人不会来,TMD的都说中国人打不过美国人,TMD还说到鸭绿江边过圣诞节!靠!这下还真来啦(战俘营就在鸭绿江边,朝鲜一侧),这下完啦,中国人肯定至少得关我10年8年的,出去老子就该退休啦。TMD你说老子冤不冤那!

从此,老爸就很消极,没精打采的在战俘营里混日子,常常靠在墙根下晒太阳,看着年轻的战俘打球什么的。您要是不注意,还以为那是一个从农村参军的老炊事班长呢。

对于老爸来说,再也没有什么事能引起他的兴趣,混吃等死啦。

这天,老爸又在墙根下蹲着晒太阳,突然有样东西使他眼前一亮:莱卡相机!他的莱卡相机!

老爸看见,他在战场上扔掉的莱卡相机挂在那个志愿军娃娃军官的脖子上。这娃娃军官正用莱卡相机给打球的战俘们拍照,那叫一个臭!一看就是外行,逆着光就拍!这不是糟蹋好东西吗?!老爸一急,身不由己地就站起来迎上去了。

老爸抓住娃娃军官:不对!这样不对!娃娃军官回头看他,把老爸吓一跟头,心想糟糕,肯定又得跟我急!没想到,娃娃军官却把相机递给他:那你教教我?

老爸也不谦虚,抓过相机就拍,不一会儿就围上来一大堆老美,都要老爸给拍一张寄回家报个平安。

从那以后,老爸就当上了志愿军战俘营宣传科干事。啊不,编外摄影师。
老爸来了精神,每天忙忙碌碌,拍啊,洗啊,冲啊,把那点烦心的事都给忘了,老爸也由此成为战俘营中最受欢迎的人之一(不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是志愿军)。

不过,老爸干这个不能收费,所以到这儿老爸还是即没名,也没利。

老爸忙忙碌碌,不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边开始了板门店谈判.当然,重要议题之一就是战俘问题.联合国军方面,把志愿军抓了美联社记者作为一个重要问题,非要中朝方"交待"。咱们这边打死也不承认。僵在那儿。老美就展开了"地下调查"。

在板门店,来了N多的各国记者,台湾也派了记者过来.在板门店,台湾记者遇到了解放前的一位同事,这位大陆来的记者,原来是个地下党员,那时两人同在一家报馆工作.见了面,两人不免在一起叙叙旧.台湾记者就私底下问大陆记者:你们抓了个美联社记者吗?

咱们这位马大哈记者赶紧否认,说是没抓美联社记者,那老爸是个美国军官,还是上尉呢!

台湾记者回去就找美国人报功去了.美国人于是在谈判桌上要求将老爸还给他们。这事叫李克农知道了,不禁大为光火,当下就把这大陆记者给送回国了。

那边,美联社东京分社的弟兄们听说老爸没死,在中国人手里,不禁大大地松了口气,他们转而一想,得,咱们也别叫联合国军谈判代表团去把老爸给"捞"出来了,正愁得不到志愿军战俘营里的报道呢,留着他在那边,不就正好是个美联社的"独家报道"吗?

美联社知道,这事不能通过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正规渠道来办,那样的话,肯定得给麦克阿瑟给枪毙了。于是,他们就派专人到开城,寻找通向老爸的秘密渠道。

在开城,美联社的人找到了法国<人道报>记者贝却敌(此人与志愿军方面有交情),托他跟中国人交涉,让老爸作为美联社特派记者,报道战俘营里的实际情况。

这事上报到志愿军政治部。政治部的人一商量,觉得是件大好事啊。您想,当时西方报道都在造谣,说是志愿军虐待战俘,害死的联合国军战俘不计其数,等等.中朝国方面发出了很多图文报道,都被西方媒体以"共产党的宣传"为由不予采用,这下美联社找上门来,老爸又是美联社的专职记者,他的报道西方不可能不发吧?于是立即表示同意协助。

就这样,瞒着联合国军,在老爸和美联社东京分社之间,构成了这样一条"志愿军战俘营独家报道"地下热线:老爸--志愿军战俘营宣传科----开城志愿军代表团----法国记者----美联社驻开城记者站---美联社东京分社。

美联社东京分社大喜过望,马上策划了一个报道计划。美国人都爱起个代号什么的。恰好圣诞节快到了,东京分社就给这次行动起名为"老爸圣诞节行动",并通过这条"地下"交通线,给老爸带去了一台全新的莱卡相机和N多的胶卷什么的。

老爸在战俘营接到社里的报道计划和要求,差点乐晕过去:这下又可以重操旧业啦。更没想到的是,志愿军战俘营还专门给他配了两名助手,其中一名就是那个娃娃军官。而且规定,老爸享有报道自由,爱拍什么就拍什么。

乘着战俘营欢度1952年圣诞节,老爸带着两名助手,跑遍了鸭绿江南岸的6所战俘营,每天早出晚归,把那些战俘们看家信的,做礼拜的,吃饭喝酒的,打球娱乐的...等等等,拍了一溜够.并且通过地下交通线很快发给东京分社。美联社东京分社立即转发全世界,又很快被西方各种媒体所采用。于是,1952年圣诞节,美联社记者弗兰克.若尔发自志愿军战俘营的摄影报道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原因很简单:美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几乎所有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的千万个家庭,在老爸发回的摄影报道中,看到了原以为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或者在中国人的监狱里九死一生的亲人的笑脸,他们在中国人的战俘营里,看上去很快乐,也很健康,甚至比离开家的时候还胖了一些。如果这是红色中国发表的图片,他们是不会相信的,可这是美联社发出的摄影报道!它们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弗兰克。若尔(鬼才知道,这以前有几个人知道老爸的大名)!

从那以后,老爸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图片报道源源飞向东京,又从东京飞向全世界。

那位说了,老爸由此成名了,还没有“名利双收”啊?这您就不懂啦,人家西方很讲究“知识产权”滴。别看老爸人被关在战俘营里,可不管哪家报纸,杂志,电视台,通信社采用了他的报道,都会乖乖地把老爸的稿费寄到老爸的家里。老爸的LP大人都给记录在案,每回给老爸写信时,就把这一段的收成一笔笔地汇报给老爸。

对了,在这儿插一句。自从东京分社跟老爸联系上以后,1952年圣诞节,东京分社非常郑重地送给老爸一份圣诞礼物。这份圣诞礼物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老爸漂亮的LP大人正在高兴地看老爸的来信,旁边,正是那条历尽千险,从朝鲜战场上“突出重围”回到美国家中的爱犬。它也眉开眼笑地看着老爸的来信呢。

后来,志愿军战俘营批准战俘们举办战俘营奥运会,老爸作为唯一参会的西方记者,发出了大量图片,又足足地挣了一大笔。

每次,老爸接到LP大人的来信,看完这一段的收成,总是偷着乐得合不拢嘴,别人问他:老爸,挣多少啦?
老爸就说:刚够买辆52款福特的。
逼急了,老爸就再加上一栋海边别墅。
再问,就不吱声了。
据说,只有娃娃军官真正知道老爸挣了多少。
有一次,娃娃军官淡淡地说:也就玩、迷恋、倒了吧。
买---嘎!100万美刀!那可是50年代初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