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人寿的高定价风险 (ZT)

来源: QQQ? 2006-12-25 04:16:5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34 bytes)
搜狐博客 > 黄祖斌律师文集 2006-12-18 |

警惕中国人寿的高定价风险

标签: 中国人寿 股票 基金 投资


在今年大陆股市完整的牛市只剩下一根小小的牛尾巴就可功德圆满的时候,聪明的中国人寿选择了回归A股。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A股中国人寿的定价将约4倍于2003年底时在香港上市时的定价(3.59港元的发行价,4.55港元的开盘价),至少2.5倍于去年年底时H股的市价(约6港元)。这种高定价,对A股投资者是个较大的风险,需要投资者冷静面对。
今年以来反复看一本叫《大师们的投资之道》的书,其中对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投资之道总结了5条成功经验,其中一条是“投资者的感情比公司的基本情况对股票价格有更强大的冲击力”。

拿在香港的汇丰控股来说,平安证券四月下旬的分析文章《G招行:H股发行将成为公司股价催化剂》,其中提到“考察了汇丰控股(5HK)过去近10年的估值水平,发现其波动比较大。市盈率(每股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相当于买入的股票可在多少年内收回成本。)最低时9.1倍,最高时24.4倍;市净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之比)最低时1.7倍,最高时3.6倍,而在此期间公司基本面没有显著变化”。就是说,在业绩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上汇丰控股可能上涨了168%,也可能是下跌了63%。(因缺少具体的资料,以最简单的方法分析,考虑并不全面)。这都是因为情绪波动造成的。

所以投资者需要做的正如该书中巴菲特的另一个投资经验所说的那样,在市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市场贪婪的时候恐惧。否则随同市场一样贪婪,可能会面临损失,如随同市场一样恐惧,将错失获利良机。

股市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1、2003年,当时大陆股市仍是熊市的中期。南方航空(600029)要上市。这样的大盘股上市自然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反感,因为这样的大盘股将分流股市资金,造成股市下跌。而且当年中国出现了非典疫情。熊市的大环境、投资者的厌恶、非典疫情,三座大山压迫南方航空把发行价从4元多降到2元多。上市第一天,正是我的生日,7月25日,下班后发现它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小于股价。再了解到相关信息,我感觉股价明显被低估了。影响航空业的非典疫情不可能长期存在,发行价严重缩水,自然是买入良机。随后股市虽然逐步下降,我的资金虽然有所损失,可是南方航空很坚挺,既躲过了熊市的风险,也证明南方航空跌无可趺。随后到约10月,股市回暖,一直到2004年上半年,南方航空涨了一倍左右。这一次是我有生以来靠自己的分析大获全胜的第一笔投资。

2、今年8月18日,中国国航(601111)上市。因为去年以来石油价格明显上涨,航空业亏损严重。2004年中国航空业赚的钱是以前十年的总和。2005年却因为油价上涨,中国航空业经营形式就急转直下,大幅巨损,只有国际航空是盈利的。2006年上半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其中东方航空亏损14.6亿元,南方航空亏损8.35亿元。又正值中国银行和大秦铁路抽走了市场不少资金,中国国航发行时正值股市下跌10%左右,市场一度以为中级调整要到来之时。于是中国国航不得不把发行数量压低四成左右。可是,中国国航是2005年中国唯一盈利的航空公司,它的盈利能力在全球200多个航空公司中排名第9,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有人民币升值、奥运会召开的预期,特别是我相信油价不可能一直在高位。在其发行时,我估计其中签率会比较高,结果果然是5%。头一天上市居然跌破发行价。唉,这时候不买简直不是人了,于是放心大胆买进,现在从2.8元涨到4.7元左右,不过4个月。可是当时不光普通投资者看淡中国国航,连机构也不看好,只有嘉实的一只基金认购了一亿多股。到后来,中国国航分别有两次涨停时,又有众多机构开始看好,看好的理由其实早就存在,无非是人民币升值、奥运会召开,油价下跌等,难道这些事情刚刚发生吗?北京可是好几年前就取得奥运会主办权了。可见,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3、今年中国银行在A股上市。当时行情不错,于是以较高的发行价发行,同时,由于同样的股票,普遍A股价格高于H股(如东方航空A股就差不多是H股的两倍),于是第一天的定价也比较高,盘中最高价超过了4元,收盘价也高于中国银行H股的价格。从第二个交易日开始就开始逐步下跌,到过3.2元左右,并且低于H股价。并且几个月过去了,A股涨了400点以上,中行仍没有回到其上市第一天的最高价。就是因为发行及上市时,市场有些热,导致投资者头脑有些热,付出了过高的价格。而中国银行还是中国银行。自然不少投资者不仅亏损了钱,还损失了其他银行股大幅上涨的巨大机会成本。

4、工商银行上市时,市场接受了中国银行的教训,上市第一天普遍比较谨慎,收盘价只比发行价涨了5%左右。这样其定价就偏价。因为偏低,一旦有合适的良机,就能有不错的上涨。后来因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工商银行也带动大盘一路上涨。

5、牛市中上市的新股,可能上市后表现抢眼,可是透支了未来的行情,恐怕不会有太好的表现,相反下跌的风险较大。1999年519行情中上市的浙大海纳,5元多的发行价,第一天上市上涨800%左右,并且第二第三天连续涨停。象2001年牛市结束前发行的不少新股,上市后市盈率相当高,涨幅较大,随后跌得也很惨。今年发行上市的不少新股,被资金恶意炒作,也面临相当大的风险。如今年发行上市的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上市首日到达过50元的高位,很快下跌一大半。12月15日上市的三只小盘股,有的一天就上涨370%左右,市盈率高达100倍左右,还能涨到哪里去?而招商轮船和北辰实业,也是一路走高,实在没办法看好这些股票的未来前途。目前有不少人死了也要爱,而对我来讲,这样的股票,我是死了也不会买的。

再想想当年的电讯盈科,李嘉诚的儿子搞的,当年又是高科技热,于是很多人头脑发热,涨到100港元,后来跌到3元多,目前是5元多.

巴菲特说:你永远可以在市场中找到被委屈对待的股票,市场早晚会还给它一个公道,那就是你要去等待的一件事。聪明的投资者应当努力发现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买入后耐心等待其上涨。而不是追高买入一些被市场情绪抬高价格的股票。价格高于价值的股票,下跌也是早晚的事情。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对于投资高手,可以利用市场的不理智情绪买入,在泡沫破灭之前把接力棒交给反应慢的人。可是对于一般的中小投资者,何必跑到一只迟早要下沉的船上呢?

同样是新品种,在香港和大陆的市场上,表现却大不相同。大陆股市不少投资者有些弱智,或者说有些资金利用了这种弱智,于是凡是有新的品种上市,都被恶炒一番。因此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如第一只权证(宝钢权证),一直被恶炒,其实其内在价值为零,是废纸一张,可一直有人在玩接力棒的游戏,结果在最后一个交易日,跌90%左右。今年上市的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被恶炒。即使后来新股多了,仍明显被追捧,如西山煤电、是煤炭股,市盈率不到10倍,可是新股大同煤业,就高达20倍以上。而在比较成熟的香港市场,投资者对新品种都比较谨慎。所以中国人寿是第一只上市的大陆保险股,发行价只有3.59港元,高了恐怕发不出去。中国第一只银行股,交通银行,具体定价多少忘了,但显然是比较低,后来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定价越来越高,于是上市后的涨幅一个比一个低。(在约8月时,知道在香港交通银行上市后涨了一倍,建设银行是一半,中行好象是20%)。就是说,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是便宜卖了,而中行和工行是平价或是高价卖了。中国人寿在香港上市后,平安保险后来的定价就高得多。

现在因为今年中国大陆股市的走牛,人民币升值又导致国际资金大量买入银行保险等大陆的金融股,以及人寿等优质大盘股回归A股的预期下,目前中国人寿恐怕已经有所高估了。12月15日中国人寿在香港收于20.45港元,12月14日还只有19.54港元。而A股的发行价相当程度上是由H股价决定的,这样,认购中国人寿新股的投资者,将可能要出4倍于3年前在香港发行时的发行价的价格。目前中国人寿在香港的往绩市盈率为56倍,预期市盈率为34倍,甚至分别超过了平安保险的47倍和32倍。远超国际同业水平。(因其最近几个交易日的上涨,应该已经超过该数据。)招商银行目前的市盈率也不过33倍左右,民生银行不到30倍,华夏银行只有20倍左右。当然,A股新股的不败神话是可以放心的,中签的投资者不必考虑亏损的问题,赚多赚少罢了,而对于在二级市场上买入的投资者,前景真的不妙。不排队赚钱的可能,但是,真的赚钱了,也多半不如其他金融股的涨幅。如果中国人寿定价过高,正好碰上A股市场早就预料的中级调整,因为占指数的权重很大,则可能会导致A股跌得更多。

中国人寿现在不少投资者认为是好股票,可是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有几个人认真地去了解?另外,即使是好股票,如果价格过高,就不是好股票了。就比如黄金是好东西,可以铂金的价格出售,对投资者来说就不是好东西了。相反,烂白菜虽然不是好东西,可是如果1元/吨,就是不错的买卖,可以养鸡嘛。可见,再好的东西,如果超出了它的正常价值,对买家来说,不就是好东西了。

投资者如打算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中国人寿,真的应该在充分了解之后。如果经过分析,发现中国人寿的价值应该是40元,则30元买入也是聪明的选择。

其实目前高高在上的房价,何尝不是一种头脑发热?这东西值这个价格吗?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本人并非专业证券分析人士。但始终相信毛泽东说的:“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特别是在证券投资这个领域,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不管是什么研究员、博士、教授,都是混饭吃的。所以并不想轻信任何人信口开河的分析,而是独立思考。

注:文中出现了笔误.即南方航空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大于股价,而不是小于股价.当时股市的泡沫还存在,所以这样的股票并不多.同时,这只是让我关注它的原因,真正的买入,还要有其他的理由.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