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融资:对冲基金风险放大放大数千倍

来源: QQQ? 2006-09-21 02:14:5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1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QQQ? ] 在 2006-09-21 05:53:3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杠杆融资:对冲基金风险放大放大数千倍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在极大的杠杆借贷下,对冲基金风险被进一步放大。LTCM凭借50亿美元的起始资本,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最终可以管理估计潜在价值为125万亿美元的投资资产。其资产放大的比例扩大了几千倍,所面临的亏损也被数以千倍地放大

  本报记者 李俊 发自上海


  对冲基金经理主要是利用市场的无效赚钱,一般都有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种策略。

  低风险策略下,对冲基金经理买入某种资产类别后,往往会买相同数量的其他资产来对冲,利用不同资产的相关性进行操作,风险可能比美国政府债券还低。新兴市场对冲基金、管理期货对冲基金风险比较大,它们的操作往往认定一个方向,不做对冲。最高风险就莫过于环球宏观基金了,它认定一个方向,看好或者看淡股票、外汇、商品,就把大量的资金砸进去短仓持有,不做对冲。

  虽然,对冲基金在制订投资计划的时候有低、中、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但是在高度的杠杆融资比例面前,低风险的投资策略同样面临高风险,而那些本身就是高风险的策略,面临的风险更不用提了。

  LTCM 巨亏

  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Leverad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这种极高的杠杆借贷就如一把双刃剑,如果投资成功,那么回报异常可观,但是一旦投资失败,那么对冲基金所面临的很可能是关闭的结果。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150天亏损43亿美元的事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低风险投资策略基金,在高比例的杠杆借贷下,面临极大风险的案例。

  LTCM始终遵循所谓的“市场中性”原则,即不从事任何单方面交易,仅以寻找市场或商品间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间为主,通过对冲机制规避风险,使市场风险最小。LTCM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发现不正常市场价格差,入市图利。但是这样复杂的电脑模式有一个致命弱点,它的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上得出的,一旦出现与计算结果相反的走势,则对冲就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交易策略。

  而在极大的杠杆借贷下,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LTCM凭借50亿美元的起始资本,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最终可以管理估计潜在价值为125万亿美元的投资资产。其资产放大的比例扩大了几千倍,所面临的亏损也被数以千倍地放大。于是在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LTCM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已走到破产边缘。

  更为可怕的是,由于对冲基金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等国家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这些对冲基金的亏损状况往往是到最终无法掩盖的时候才为众人所知,而那个时候亏损程度已经非常大了。

  于是,当人们听到或者见到有关于对冲基金出现亏损的时候,亏损额都是非常巨大的。除了上面的LTCM外,上世纪著名的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先后在1998年和2000年出现了数十亿美元的亏损,而在今年六七月份纽约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买卖天然气期货的MotherRock 公司因错估天然气价格大亏2.35亿美元,宣布倒闭。

  在这些对冲基金出现大幅亏损前,他们的收益率都是非常诱人的。在1994年到1997年间,LTCM以成立初期的12.5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1997年12月的48亿美元,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8.5%、42.8%、40.8%和17%,1997 年更是以1994 年投资1美元派2.82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LTCM身价倍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在1980年创立时募集的资金仅800万美元,而在1998夏天,其总资产达到了230亿美元,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监管难题

  虽然对于对冲基金的隐含风险业界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监管对冲基金,现在仍然还是一个难题。

  格林斯潘曾经认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可以由对冲基金的放贷者承担,但事实上这些基金的借款人连已经向别人借了多少钱都不知道。银行与对冲基金存在着利益关系,因为提供金融衍生工具的收入已经成为银行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银行能通过了解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获得市场信息,更谈不上监管。

  事实上,只要不实现所有对冲基金业务的完全披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整个行业的杠杆效应。也就是说,目前各银行、政府机构乃至华尔街的许多决策者们仅仅也只能是猜测可能潜在的风险。各个基金都能提供与本机构相关的数据和事实,但谁也不知道整个市场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而这可能恰恰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相关链接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众多投资工具之一,其投资目的仍然是以资本增值为主,这方面它与传统的基金分别不大,可是由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较为低调,所以了解对冲基金的投资者不多。不过,自从金融风暴之后,经过索罗斯(Soros)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狙击多个经济体系之后,大多数投资者皆闻之色变。

  对冲基金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投资目标,并不像主题基金或地区基金般有明确的投资路线。因为这个原因,使基金经理可全权处理投资策略,令基金的动向难以触摸。

  对冲基金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起初是为投资于股票工具而成立,不过对冲基金可以看好及看淡不同的股票,即该基金一方面可以购入数只前景佳的股票,另一方面亦会沽出前景看淡的股票。至80年代,对冲基金再加入衍生工具(D e r i v a ti v e s)的元素。对冲基金与一般的股票或债券基金不同之处是,当利率上升对股票及债券市场不利时,对冲基金反而可藉机抛空股票,甚至于以借贷来达到杠杆效应(L e v e r a g e E f f e c t),去加强投资策略的效果。因此,无论股市上升抑或下跌,对冲基金都能把握机会为投资者赚钱。

  对冲基金主要特点

  (1)投资活动的复杂性。近年来结构日趋复杂、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

  (2)投资效应的高杠杆性。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Leverad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

  (3)筹资方式的私募性。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人制。基金投资者以资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以资金和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

  (4)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对冲基金与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资者、资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监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别,在投资活动的公平性和灵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别。对冲基金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贷资金,以牟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回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