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分等级见档次“血统”不高贵找不到工作

来源: fffafff 2006-11-24 17:48: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65 bytes)
中国大学分等级见档次“血统”不高贵找不到工作


今天是企业进校园招聘“开禁”的日子,2007年毕业生全国总数也“巧合”的在今天发布,全国应届毕业生495万,比去年多出了82万,这说明什么呢,这说名我国高校在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扩招在这个轮回又扩大了至少82万。而北京呢,数字是20万人左右,其中5万是研究生。而2002年毕业的大学生只有145万,1998年入学的他们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平均每年70万人的速度递增,可怕吗?我们可爱的国家每年上哪里找这些工作岗位安置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呢?

和好几十万人竞争,激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竞争吗?人多,怎么了,我身强体壮,我跑的快,我跳的高(代指学生的就业能力),我还怕挤不过旁人?可当你递上简历的时候,人家看都不看,一句话,可能就给你绷回来,您哪学校毕业的?这就好象预选赛,有些学校直接晋级,有些学校您压根就没有赛跑的资格,您再强壮有什么用,您跑的再快又有什么用呢?

出身这个字眼,恐怕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从他们求学开始就没接触过,而准备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还真得面对。今天上午,清华大学开出了首场校园招聘会,南方电网,据说是中国企业500强排第7,把华北专场设在清华,在下不才,傻傻的问,为什么选择清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象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我,“清华学生素质高呀”。潜台词是,这还用问?

一个朋友今年双学士毕业,准备报考公务员,她报了国家某部的国际司,在这个部门的朋友对她的前景很担心,毕竟这个朋友虽是双学士,相当于研究生待遇,可她第一个学士学位是内蒙古某大学的英语学位,虽然她过了专业9级,但她报考的部门,往往只招收北外、外交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

南方电网的一个工作人员把一个清华大学学生的简历递还回来,说专业不对口,我们用专业不对口的学生用的是二类校的,耽误您了。多好的态度,可我不知道,真的是一个二类校的学生把简历递过去,这个工作人员是否还能是这个态度?在北京的某个招聘会上,一个北师大的学生曾经具理力争,本科生就一定比研究生差吗?结果呢,依然是悻悻的离开;华北电力的学生蹲在地上填好表格,他们可能不知道,今天人家只接收清华学生的简历……

“我们今天要招1200人,你们清华要是包了都行。”这是据清华老师转述的南方电网官员的话,“我们清华的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就业难,而是如何选择。”说这话的清华教员优越感十足,说的也是,从现在到年底,有200多家企业排队进清华招聘,平均每天两场以上,提供的岗位两万多个,而清华学生毕业人数多少呢,7000多学生,进修,出国,考研刨去,只有4000多人了。供需比为1:5,也就是最保守的估计,一个清华学生可以在5个职位中挑选一个,清华尚且如此,北大自然也不会差,如果咱也估计北大有4000个毕业生的话,这两个为2007年毕业大军只贡献了495分之一不到的学校获得的是什么呢?上万个工作岗位的挑选,他们挑剩下的呢,也许才轮到其他高校吧。

“人民帮我上大学,大学毕业为人民。”这是清华学长的一句感言,不知道挑选好职位的如今清华毕业生是怎么想的。的确我们的高校本就有三六九等,本就有名声之差,北大、清华之于国家就好象是最受宠的孩子,全国排名前10的高校,部属高校虽然比他们差些,也还有人认,剩下的数百所学校呢?他们的毕业生也许是这个国家毕业生大军中最中坚的力量,他们怎么办呢?

是,您可以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名校的毕业生进来分就高,学成之后自然不会差,他们当然有能力挑好职位,大家公平竞争嘛!公平吗?看上去是,可你干什么不把所有企业的职位都公布出来,咱也向公务员考试似的或者高考似的再来一次全面竞争呢?敢吗?咱不敢说,自视甚高的北大清华毕业生一定落败,但可以肯定一定有普通高校的孩子胜出,如今的就业竞争呢,出身重要些,能力次要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干什么呢?

找不到工作,我已经付出了几万元的学费,就因为出身不好,我连竞争的门都没有?早知道这样,我上你个鸟大学干什么?我上大学为什么,不就为了能找个好工作吗?是呀,有人又会说,那你干什么不往北大、清华考呢,为什么不比他们考的分高呢,是呀,说的在理,一考定终身,从走进普通学校的大门那天起,你的人生轨迹就注定和名校的学生叉开了路。记得曾经有不要北大、清华学生的企业,那估计做秀更多些!

还有一个可怕的信号,“我们4000名就业的毕业生中,硕士以上文凭的占三分之二。”清华的老师说,可怕吧,高考比你分高的人不是你的竞争对手,那些经过比高考更激烈的研究生考试的高分者是你的竞争对手,出身为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们,你们害怕吗?

上海一所高校的教授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毕业领到的是一个干部登记表,我们当时上大学是做官的,如今呢?他说美国大学从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用了上百年,而我们呢,只用几十年,不出问题才怪呢,这位教授下了断语。说的也是,不培养精英,要大学干什么,培养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扩招干什么?培养了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你这个学校办的如何呢?“我们旅游专业的设置并不对口市场需要,我们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这是二外旅游专业的一个教授的感言,“在奥运会前,我们要办一些与服务相关的专业,因为奥运会需要这样的人才。”这是团市委的一位官员的感言。看看,这都是什么逻辑,专业设置有问题,就敢招生授课,为了一个奥运会就可以新设专业,奥运会后,这些专业的学生干什么去?

突然想到了高职扩招,看似是扩招,原来是为了缓解普通高校的压力,估计有这个原因,可你想过吗,扩招之后,2007年与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相等,我们的国家能承受的了吗?如果你这个职业的需求满了,这些毕业生找谁去?如果让他们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竞争,他们的出身又是更低一层,怎么办,怎么办。

也许您又有话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还在探索,探索,改革,就需要牺牲品,没错,我们每个草民都是这个国家某个出身好的同志拍脑袋之后探索的牺牲品,奈何呢?谁让咱出身不好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