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随笔:《皮开肉绽德国包》

来源: 玉珠 2006-12-17 00:27: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28 bytes)
随笔《猥琐的食物》

  有些食物的俗称,真是破坏食欲。

  你们小时喉吃过「鼻屎」吗?那是一些由陈皮、柠檬、甘草……混成黑褐色,再给切碎的小颗粒。

  还有「豆泥」,本来形容水皮、差劲、低档、粗贱。一回在欧陆快餐店,便吃过这样的一份:鸡心豆、甘薯茸、蒜茸加香料煮烂雪冻。每人撕一片彼得包蘸着酱料吃,名副其实的「豆泥」。

  潮州家常汤水,有柠檬鸭汤、凉瓜排骨汤、胡椒猪肚汤。也有粉丝肉碎蛋龟汤,-我以为是「龟蛋」,不,应是「蛋龟」。热汤把鸡蛋浸至大半熟,蛋白如伸出四肢和短尾,背部浑圆,像一只龟,才唤「蛋龟」吧?

  大牌档的口语好有趣。去打冷,伙计高喊:「大眼、靓仔、够咸!」--他不是形容你这核突佬,而是大眼鱼、白饭、咸蛋。

  又有「米王、小红、解只。」便似男女主角已「作好准备」,随时宽衣。叮嘱:「加色!」还嚷:「起一个菜!」上述这些白粥、猪红粥、裹蒸黇、豉油、牛肉粥,咸湿得太无辜。普通的「湿炒,兜乱」,则相当暴力,而且色香味欠奉。○茶一片空白。

  最猥琐的是「双周鸳鸯豆」。「双舟」是两碗艇仔粥。还有红豆沙沟绿豆沙。

  (当然,高雅的《二泉映月》才更猥琐呢。)



  随笔:《皮开肉绽德国包》

  白面包丰满肉欲。黑麦包深沉性感。用牛奶代替水来打面团制成的「农夫包」,是性别错乱--应是「农妇包」才对。

  猪仔包硬净。法包是外刚内柔。甜包香软。咸包世故。
  ……

  一直数下去,面包、麦包、粟米包,配上各式材料排列组合,可以做出几百种包。有些变奏成脆脆的酥,有些则沉溺昏迷,像在日式面包店买一袋「一口芝士小食」,香浓烟韧,糯米团一样,分量小味道重。我喜欢德国包。

  不知如何,自从多年之前吃过正宗德国菜後,忘了香肠、忘了猪手、忘了红烧兔肉、忘了……只记得面包配汤,吃了六个。

  各款德国包,都有不同风味。有软有硬。最硬的稞麦包,黑褐色,皮龟裂,摸上去割手指。又似苦旱三年的土地。吃得满嘴沧桑。

  其中两款最好吃,一是扭卷成圈的手腕包,接近脆饼;另一圆面包,中间面了两下,烤熟之时,外皮焦脆,绽裂出来的一些「肉」,看来有点恐怖,通常把人砍两刀,然后翻开皮层,才凸显出脂肪血肉。「开花」的面包,充满质感。还在伤口附近撒了粗盐,晶莹结实,吃时啧啧响,带咸味的香。--听起来多暴戾。

  但光是德国包配汤,已经足够乐不思蜀。



  随笔:《要吃得痛快》

  在盛暑,有快餐连锁店推出韩国烧烤餐,晚市供应,每客才三十八元。夏天还在炉旁吃烧烤?这也没甚麽,因为有空调,没季节。

  但我便不会光顾了。

  也喜欢韩国馆子的烧烤,那些林林总总的泡菜已是一绝,牛肉也腌得很有风味。不过,在「快餐店」?就算配菜用料和萝葡汤还可以,--最难接受的,是烧烤炉子用火酒膏,完全是「星星之火」的格局,不可以燎原,等了半天,肉还不大熟底却焦了。一盘盘的腌肉,血淋淋油汪汪,若半生熟,欠卫生。客人每盯着那朵火焰,守候时机成熟重点出击?算了吧,不痛不痒,不愠不火。

  我们上快餐店,只为省时间而已。方便快捷,马上解决一顿。

  真要吃好一点,享受火锅的滚汤、浓油、猛火、肉香,怎忍「温吞水」?

  在日本流行已久的发泡胶雪糕粒已登陆香港,这些雪糕给打成小颗粒,用小匙舀吃,不够喉,又快溶,大概只能满足贪新鲜的食客,好玩。

  吃要讲求「痛快」、「尽情」。

  最好的雪糕,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捧着一大桶,任性地用铁匙一口一口的吃,永远不知自己「干掉」了多少「杯」。满足了,未完部分给放进冰箱,下回继续。


  随笔:《蒙古族、涮羊肉……》

  有读者特地来信,指出「涮羊肉」的「涮」字,国语读音「算」,因现代汉语找不到同音字,应读为「shuan」第四声,而不是「suan」。--港人说国语「s」与「sh」得注意分清楚。

  谢谢提醒。

  这位先生之所以对「涮羊肉」(《来是忽必烈》一文)大感兴趣,正因他在内蒙古居住多年之故。读者们来自五湖四海,对生活细节当然比我们了解。记得以前写过在武汉吃的一种带独特芳香的野菜(光吃杆子,不吃叶子),饭店老板娘给写成「泥耗」,后有武汉读者指正,应是「泥蒿」。

  读者说他不知道涮羊肉美食是源自忽必烈匆促南征,急求吃好上马杀敌去的。还有,忽必烈吃完涮羊肉,也不一定对付汉人呀,或许在俄罗斯大地上驰骋呢?蒙古是中国其中一个民族,统治国家,怎存在「亡国恨」?--看信至此,我猜他一定是蒙古族人了。

  其实所有美食的典故,都为增加趣味,一笑置之。玉米窝窝头是慈禧落难时的佳肴?泡馍乃朱元璋发明?馒头是诸葛亮为百姓避瘟疫以「人头发功」?麻婆豆腐是一个麻脸婆子的手艺?油条是「油炸秦桧」?还有佛跳墙、腊八粥、汤圆、饺子、叫化鸡……,都有不必深究的故事呢。


  随笔:《千层酥饼寻找好茶》

  除了咖喱之外,其实我很喜欢吃印度的烤饼。

  用来伴菜的,常见是Nan,以高温大陶炉烤制的面包,拉成一滴巨型的眼泪状,手撕蘸菜肉来吃,外焦内软,原始风味。有些特色Nan,加入芝士、蒜茸、乾果、香草、免治羊肉、薄荷碎……。--但仍是什么都「无添加」的,才吃到面包香。

  威化饼(?)不知印度称什么,它是薄脆一片,带咸、辣。是开胃小点。

  烤麦饼则压平成薄片,韧,容色黯淡,麦香。同类的手帕薄饼、炸饼,也是代替白饭的。

  --但,我最爱的是千层酥饼。香浓牛油、小麦粉团,反反覆覆揉压多遍,才在炉上摊开烙成一张饼,一层一层的油酥,又脆、又韧、又黏。这千层酥饼,配印度特色的薄荷香料酱汁,真是人间美味,吃一个就够了。

  在时代广场地库的食堂,有印度咖喱小店,他们下午茶时段「三至六时」,有客茶餐,是蜜糖千层酥饼配玛沙拉茶。我常点这个。不过茶很一般,不够浓辣。所以次次强调「少奶」。却不见改善。但为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酥饼,只好继续光顾,希望他们的茶认真做好些,才配得上。否则总有点遗憾。

所有跟帖: 

不错...顶 -都是国人- 给 都是国人 发送悄悄话 都是国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7/2006 postreply 00:29:39

哇哈哈哈!《皮开肉绽德国包》----猪仔包~~~喵~~ -玉珠- 给 玉珠 发送悄悄话 玉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7/2006 postreply 00:29:52

边看边流口水,看了这个让人巨有食欲.. -吹笛牧童- 给 吹笛牧童 发送悄悄话 吹笛牧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7/2006 postreply 01:22: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