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战的传说:4月29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前前后后zt

来源: 革命2003 2005-05-15 08:04: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005 bytes)
作者:阿道夫二世(adaofu2)

大商战的传说:4月29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前前后后

今年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从通常的8.276∶1攀升到8.270∶1,不过只仅仅维持了20分钟。于是,有关人民币升值的真假传言再次响起,一些机构甚至报出了升值的具体日期――5月18日。

事后,央行相关发言人表示“这可能是交易商的技术错误”。

这是一个“技术错误吗”?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和与业内人士交谈,试图清理出这件事情的脉络。

自2002年下半年来热钱持续袭击中国,知先觉者主要是来自台湾和香港的一部分投机性投资资金,随后,2003年外资流入的问题开始突出,国际投资圈、尤其是投机性极强的资金基本上对押赌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共识,"热钱"的大量涌入,已经使我国外汇存款款连续大幅增加。据德国一位银行高管说, “2003年年初,许多大机构客户开始大量、频繁咨询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民币汇率走向,大家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强充满了信心,加强了对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固定不变的怀疑”。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

第一个提出“人民币应升值”说法的国家正是日本,日本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志在牵制中国经济。正如美国在80年代为牵制日本经济采取“日元升值”措施,日本在十几年后照搬照抄地用于中国。

日本高级官员屡次指责中国出口通货紧缩和"挖空"日本劳动力市场。有意思的是,日本的言行未等中国人站出来辩解,就遭到了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驳斥。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戴尔在访问日本时,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应该顶住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前,这位正直的经济学家再次告戒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中国的金融系统现阶段还根本无法承受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所带来的冲击。

与其说,“人民币该升值”是在考虑了对日本经济的实际效果后而提出的,不如将其理解为是日本经济政策走投无路下的产物更为妥当。在经历了长达10 年的萧条以后,日本经济仍然丝毫不见恢复的迹象。而且,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税收减少,财政赤字规模迅速膨胀。在经济深陷“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尽管零利率政策实施了数年之久,仍不见金融政策奏效。时至今日,美国经济不振引发美元贬值,再次加剧了人们对日元升值的担心。在此情况下,抓住相对稳健的中国经济,鼓吹人民币升值论,其结果是避开国内问题,转移人们视线,具有混淆问题本质的危险性。

眼见一年来人民币不为日本言论所动,日本政界和经济界便串连某些美国人一起鼓噪,认为美日联手迫使人民币升值,应该说是能办得到的。

日本每况愈下的经济地位和国际上不高的影响力使得中国完全不必理会它的无理指责。但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更为糟糕的是,人民币升值与否本来是一个经济问题,现在它正在被演化成美国国内的政治问题。不管什么事情,一旦被扯进美国国内政治,尤其涉及到总统大选,就将注定是一个非常复杂棘手的问题。

近两年来,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美国政府对此给予积极评价。当然,在美国,不是所有的人都乐意看到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那些反共的、亲台的、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以及挥舞“民主”、“人权”大旗的,并未放弃敌视、遏制中国的念头。过去,他们炒作过“政治捐款案”、“中国间谍案”和 “中国威胁论”,近年又大谈中国经济威胁。他们此番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就会下降,进口商品将会增多,对外资的吸引力将减弱,这些后果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实际上,这又是一场鼓噪“中国威胁论”的翻版。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来自欧盟,但是欧盟经济上的考虑多于政治上的考虑。欧盟近年来经济始终处于低速状态,许多低附加值的、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行业受到中国廉价产品的冲击,已经多次发生相关行业的产业人员暴力抵制中国同行的事件(如“中国鞋事件”)。欧元的持续升值又对双方贸易产生了影响,因此,迫使人民币升值就成了他们的一个简单的选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被世界各国称赞。现在,中国面临着同样巨大甚至更难抵御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这次不同的是,鲜花和掌声不见了,中国成为“众矢之的”。日本媒体《朝日新闻》幸灾乐祸地指出:"针对使人民币同美元的汇率几乎固定不变的中国汇率政策,迫使中国采取灵活政策的国际包围网正在收紧"。

可以说,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实际需要我们的胡总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来考量。

艰苦、缜密的谈判始终在进行,据传说,中方承诺将逐步调整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人民币将升值2%,到2007年前后,逐步升值5%左右,但绝对不能超过7%,这是“为了照顾传统友谊和维护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但是这没有满足美日的胃口,美方要求中方在近期升值19%,起码也要到17%,到07年升值30%到50%。这样的要求当然遭到中方的坚决拒绝。

其实,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看法。

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指出,打破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将使全球化新型生产模式所必需的供应链遭到破坏。它将给带头前往中国采购的日本、美国和欧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工业世界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改变货币政策其实会适得其反,只会将它自己的努力成果化为乌有。他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某些国家不愿意承担他们自己的责任。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为他们经济的缓慢恢复找了中国这个替罪羊。

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一位汇市高层主管,曾供职于中国银行并被国际同行称为中行"炒汇三杰",对《商务周刊》说:“中国不该示弱,这种‘示弱’态度在金融市场,就如给鲨鱼舔血一般,会引来更强的攻击!”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上公开表示,澳不参与美国对人民币施压的行列。他称,澳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追随美国,在对待其它国家货币这一问题上,澳将支持中国的立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澳大利亚的经济深受中国影响,中国是其第五大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强劲,澳大利亚的五矿产品出口受益非浅。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4月29日的“交易商技术错误”出现了,随后接踵而至的传闻致使亚洲汇市被短时抽高。

但是随后中国再次出台紧缩房地产的政策,目前最直接的效果是导致基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普遍跌幅在10%左右,这是人们不禁联想到2004年人民币加息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原材料市场的波动。

在2004年5月人民币加息后,人们普遍认为是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屈服,但是在人民币加息后,由于担心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原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因此,对于“4.29技术错误”,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人解释为“提前试水”。

但是也有人士认为,也可能是一场“敲山震虎”、“打草惊蛇”。意图有两个,首先,先有意制造人民币将很快升值的假象,在出台实际的紧缩政策,以先拉高再打压的手法,挤压国际热钱;其次,效仿2004年4月加息,影响国际金融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以还击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笔者不是学经济的,但是我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对于美日来说,狗嘴里绝对不会吐出象牙!

希望我们的高层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引用大量资料编纂)


警惕:不要被眼前现象迷惑!!!

所有跟帖: 

谋求人民币升值是个阴谋 -原中国打赢- 给 原中国打赢 发送悄悄话 (336 bytes) () 05/15/2005 postreply 18:52: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