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中国式相亲的经历,才知道爱情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来源: YMCK1025 2017-01-22 17:27:2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750 bytes)

你有过中国式相亲的经历,才知道爱情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文/杨熹文、Simon

 

熹文有话说

 

我不太相信相亲得来的爱情,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朋友的经历。

 

在奥克兰住的时候,曾有个新西兰朋友,35岁,金发蓝眼,长相帅气,就是有点矮,外加工作不稳定,以及性格闷骚,因而常年混迹于相亲市场。

 

他的相亲方式,就是浏览各大网站,根据个人资料筛选出心仪的姑娘,每几周就约合适的人见面,而每一次我们都翘首等待着他的相亲失败始末。

 

有一次他绝望地说,“为什么个人信息里体重写着60kg的姑娘,那腿会和我腰一边粗啊?!”

 

有一次他气愤地讲,“还有没有人讲求诚信,为什么有人会在头像上放着十五年前的照片…”

 

有一次他相亲归来沉默不语,猛吸了一口烟后说,“总感觉怪怪的,自己像在和男人讲话…”

 

我一定是年轻时看多了欧美爱情片,才觉得爱情必定要始于《缘分天注定》那般的浪漫,而非双方把个人资料敲进电脑,等待匹配结果,再自以为了解对方地坐到一起商讨人生大事。

 

但这是新西兰式的相亲,基本不涉及父母,更不涉及双方背景、家境,简单也有效率,要么一拍即合,要么好聚好散。

 

(这里离婚率太高了,当孩子们寻找爱情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很有可能也在忙着寻找自己的伴侣。)

 

 

 

中国式相亲可就没有这么容易。

 

它的背后往往有着强大的亲友团,比你还挑剔,比你还着急,比你还关心你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想起父辈们买家用电器时“面面俱到”的心态:功能要齐全,价格要实惠,外观要体面,到最后终于买到合乎标准的那一个,却已经谈不上“喜欢”不“喜欢”。

 

我的歪果仁朋友杨瑾鸿(也就是你们的Simon)在运营公众号的最初,对来自读者的“我父母让我结婚但我想去留学”这类的问题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有人会问我这样的问题,这不是该自己决定的吗?”

“安排孩子婚姻大事”,是大部分中国父母五十岁后的主要职业。

 

我的母亲对我说起自己的朋友,明明是月入两万的高收入者,有足够的能力去安享晚年,却非要过一分钱掰开两半花的日子,他的理由非常简单,“我先等我儿子结婚了的!”

 

连我的朋友也一三五地为自己安排着相亲,她近来情绪一直焦虑,只想找一个人能够手挽手一起坐到年夜饭的餐桌旁,给七大姑八大姨热切的期待交个差,而相信此刻大多数25+的姑娘们都有着一样的心情,“明明是我一个人的事,怎么变成了一大家子的事?”

 

我有过一次相亲经历,对方是朋友的朋友,大概是家里催的急,第一次约会就直奔主题。

 

“婚后得跟我爸妈住…”

“我妈说…我爸喜欢…”

“不知道你们家是怎样,总之我们家是这样的…”

 

我觉得那一天的虾滑很好吃。

 

 

 

最近看《中国式相亲》,看到内心沸腾,皆大欢喜的结局实在少之又少,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地方多到数不过来。

 

比如,“要贤惠美丽还要赚钱养家的儿媳…”

比如,“手脚冰凉的女人不好生育啊…”

比如,“可是他来自单亲家庭的啊…”

 

在知乎上找到一句大快人心的话,“大家觉得在电视机前面,装也应该装的像个人样一点吧。但其实不然,你们别惊讶,中国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真的就是这么狭隘,自私,缺心眼,没素质,满嘴跑火车,不是因为有个20多岁的儿子,人就会自然变得优雅高贵起来了。他们是连装都懒得装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问题啊,干嘛要装?”

 

有些人指责这话未免太过严重,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相亲,真相往往是这样的:父母都以为自己的孩子是A(即使他明明是B),只接受他与A+的人在一起,而不接受他和C在一起才会幸福的事实。幸福的婚姻里讲求双赢,而中国式相亲讲求的是,“我儿子比你女儿好,所以你这是高攀”“我女儿多优秀,你儿子怎么还这么不知足?”——好好的婚姻,我们非得拼出个你死我活,婚前争输赢,婚后论对错。

 

从经常相亲的朋友们的经历中总结了一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做剩女也不愿随随便便和相亲对象走,因为越相亲越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

 

1,婚前独立的重要性

 

省力气省脾气的婚姻,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独立——经济独立,能为自己的欲望买单;生活独立,一定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

 

你要知道,就算有人说“我会照顾你一辈子”你也是需要去长大的,而一个人若把长大这件事留到婚姻中去做是很辛苦的。

 

婚姻的必要条件是“我爱你”,底线是“我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好”。

 

2,对方必须是独立的个体

 

看到网上流传的一条朋友圈,来自一个年轻的宝爸,在针对“父母总是埋怨妻子不会带孩子”的问题上说道,“爸妈,我理解您们的好意,但您们知道她每天几点睡吗?知道她有多辛苦吗?在我心里,她是个再合格不过的妻子。”

 

多少女同胞在心里给了大写的赞。

 

一个人要对父母要有永恒的孝道,却也要有辨清事实的能力,一定要在婚姻中站在客观而公平的立场上,这是保护爱人的最起码的能力。

 

3,双方有共同兴趣爱好、理想志向

 

问问那些白头偕老也依旧快乐的夫妻之间的相处秘诀吧,大部分人会告诉你,是“志同道合”而不是“忍”。一段鸡同鸭讲的感情是在消损生命,而一段志趣相似的感情则是两人成长的开始。

 

 

 

今天继续看《中国式相亲》,看到新西兰小伙杨硕出场,爸妈态度基本是,“嘿嘿嘿,你高兴就好。”

这和我所了解的大多数新西兰家庭差不多,“你的事你自己操心,我们也有我们的生活。”

 

很久以前看到过一段话,它这样描述生儿育女的意义。

 

有没有想过,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这样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让我们有机会和ta同行一段。

 

看到中国式相亲的舞台上,姑娘最终选择了杨硕,尽管和父亲以及闺蜜的想法都相悖,但她说这件事必须遵从内心。

 

当我看到两个人离去,心里太舒畅了,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爱且尊重。

尊重自己的内心,就是尊重着别人的生命。

 

Simon有话说:

 

The Marriage Business

婚姻交易

Why do Chinese families treat marriage like a business concept?

为什么中国家庭像对待商品交易一样对待婚姻?

Maybe the question I should ask is, why don't New Zealand families think this way?

也许我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新西兰家庭不是这样的?

The Chinese way makes sense, to the logical mind. A marriage affects more than two people; it affects two families. And society is made up of families. 

中国的方式是有道理的,平心而论,很有逻辑。婚姻影响的不止是两个人,它影响两个家庭。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

So, if a marriage doesn't go well, it's bad for the families (especially the children) and it's bad for society. 

所以,如果婚姻不顺利,这对家庭(特别是孩子)有很多负面影响,对社会也有害无一利。

So, why does China have an increasing divorce rate, even though many parents are trying to help .. "help" … their kids get married? 

然鹅。在父母的大力帮助之下,为啥中国离婚率蹭蹭往上涨呢?

Could it be that too many parents are not thinking like long-term investors; instead they are responding to the pressures of society and the fear of losing face? 

可能是因为太多的父母不像长期投资者一样思考,而只是应对社会的压力和对失去面子的恐惧?

Instead, they should be looking at the one thing that does seem to matter most to Western marriages - is there love and happiness? 

话说回来,他们应该学习一下西方对待婚姻的观点: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们有没有擦出“爱情”和“幸福”?!

But wait! The Western divorce rate is still pretty high too. Why is that? 

可是等等!那啥,西方的离婚率也不低,这是为什么捏?

Because we make love and happiness the only criteria, and forget about the other, practical things that are so important in China (and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es)

因为我们让“爱情”和“幸福”成为婚姻唯一的标准,而忘记了其他的事情。那些在中国(和其他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婚姻组成成分

For example:

Do both families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Are the bride and groom from a similar socio-economic level?

Does the  groom have a job, a house, etc. 

例如:

这两个家庭是否相处和睦?

新娘和新郎是否处于类似的社会经济水平?

新郎有工作,房子嘛?

These things are not the most important, but they can affect the happiness and love that is important.

这些东西不是最重要的,但它们可以影响到的婚姻的幸福和你们的爱情。

So there are two ways to approach it.

所以有两种方法来处理它。

1 (traditional approach): avoid any difference; find someone who meets all the criteria.

1(传统方法):避免任何差异; 找到符合所有标准的人。

2 (another approach): acknowledge difference; find someone who really loves you, and you love them, and communicate well with them, so you can overcome all your differences. 

2(另一种方法):确认差异; 找到真正爱你的人,和他们良好的沟通,克服所有的分歧,与子携手,白头到老。

People in "cross-cultural relationships" know this, because (for example) Chinese 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New Zealand culture. 

“跨文化关系”的人都了解这一点,因为(例如)中国文化不同于新西兰文化。

But Zhang family 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Wang family culture, too. Each family unit develops its own "micro-culture"... so if a couple knows they are "cross-cultural" - and therefore they have to work harder -  they will be happier. 

一家有一家的规矩,老张家和老王家也不一样。 以家庭为单位,大家各自发展着自己的“微观文化”...所以如果一对夫妇本身就知道他们是“跨文化的”,他们反而会更努力的克服困难,知足常乐。

 

来源邀稿:杨熹文

作者简介:杨熹文,2016年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野路数的奋斗少女。新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发售中。

新浪微博:杨熹文,微信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

 

http://mp.weixin.qq.com/s/W-OZ3uVVPsAc9-6VQw7XFQ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