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美化,是

本帖于 2019-01-11 05:03:2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苗盼盼 编辑

stereotype化、cliché化。把一个普通的国度说得神叨叨的,把一群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国民说得神叨叨的。。。法国人看到自己被这样描述,很可能完全不买账。。

普鲁斯特时刻,跟香水没关系。主人公的气味记忆是一种小点心。说白了,这是吃货的实用主义,而已。。。

语言的第二度,这个我同意。我认为法国人的irony精神可能比美国人多一点。幽默感(尤其是冷幽默感)、自黑感可能会强一些。讲话时的弯弯肠子会多点。这个跟国民性有关,但也跟法语这门语言的精准与暧昧相融的特质有关。卓别林《大独裁者》结尾的大段说教式慷慨陈词,在法国电影里是不会出现的。

其实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可能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相似多得多)。一言难以概之,但这是我的感觉。

 

所有跟帖: 

大部分人对世界的了解都是从刻板印象开始的。 -wtd999- 给 wtd999 发送悄悄话 wtd999 的博客首页 (407 bytes) () 01/11/2019 postreply 07:55:42

没看懂你的问题。 -苗盼盼- 给 苗盼盼 发送悄悄话 苗盼盼 的博客首页 (583 bytes) () 01/11/2019 postreply 08:56:16

是普遍地说中国人和法国人的交往是不是会比和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人要相对容易一些。 -wtd999- 给 wtd999 发送悄悄话 wtd999 的博客首页 (305 bytes) () 01/11/2019 postreply 09:38:26

明年想去法国玩。。。真想听苗哥多讲讲法国的文化和法国人。。。 -晓芮- 给 晓芮 发送悄悄话 晓芮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2/2019 postreply 11:56: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