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之仁是延续了孔孟之仁,孔孟之仁歪曲了周人之仁,当然是要自入歧途,被人批死是必然的。。。

本帖于 2015-05-23 15:36:0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小二哥李白 编辑
回答: 3天堂鸟32015-05-22 11:05:33

周人之仁源自周文王,强调的是人的平等和尊严。周仁的本意是"以人为人",金文的仁字就是"人人",两个平等的人。
仁的是周人打倒商人奴隶制度的思想理论,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即使是当今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强调"平等基础上的互相尊重",可见仁字思想的重要性,周文王三千年后仍然不过时。
孔孟强调的是礼制,礼制需要等级,仁的本意与之矛盾,孔子就歪曲了仁的本意,完全剔除了仁字里面的平等思想,而只强调没有平等基础的"好人之仁"。
没有平等的基础,好人是要受欺负的。这就是为什么孔孟之后的中国人总是被人觉得"好欺负"。
孔孟阉割周仁,汉武帝为了压倒窦皇后派的黄老思想,启用了儒家思想,造成了儒家独霸中华思想界的局面。但是儒家思想的根源已经歪了,只能够自入歧途,并且把中华文明也带入了这个歧途。
朱熹是这个歧途中的著名学者,其理论继承了孔孟,又没有批判,只会越陷越深。你怎么为之正名都是徒劳。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