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第二篇 改过之法》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白话文(黄智海):
第二篇 改过之法
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各国官吏相互往来频繁,学问与阅历都很丰富,因此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没有不灵验的。这种事在《左传》、《国语》等各类记载史实的书中都能看得到。
大概说来,一个人在尚未发生事情之前,预先显露出的吉凶祸福现象,都是发自他的内心,而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凡是待人处事比较稳重、厚道的人,常常能够获得福报;而行为不庄重、过分刻薄的人,常常会招致灾祸。一般的凡夫,学问不深、见识浅陋,没有识人之明,就像是眼睛得了眼翳病一般地看不清楚,却说祸福没有一定,是无法推测得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能以至诚之心待人,那他的心就与天道相吻合。一个人福报将要到的时候,只须看他所做的善行,就必能预先得知;灾祸将要降临时,只须看他所做的恶行,也必定能够预先推测得到。现在如果想得到福报而避开灾祸,在还没有讲到行善之前,就必须先从改正过失开始做起。
但是改正过失的方法,第一、要发起羞愧心。试想,古代的圣贤跟我们一样是个男子汉,他们为什么能够千古流芳,成为大众学习的榜样;而我为什么一事无成,甚至到了声名败坏的地步呢?这都是由于过分沉溺于逸乐,受到世俗的欲望所染污,并且偷偷地做些不合乎义理的事,还以为别人不晓得,而表现出傲慢的样子,毫无一点羞愧心;就这样日益沉沦下去,逐渐变成禽兽之流,但自己却不能发觉。世界上各种可羞可耻的事情,都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孟子说:‘耻这一个字对于一个人,关系实在是太重大了!因为若能知耻,就可以成就圣贤之道;如果不知羞耻,那就只是像个禽兽罢了。’这些话都是改正过失的重要诀窍呀!
【一起学古文】之 了凡四训 10
所有跟帖:
•
学习~ "亿而谈其祸福"的"亿"什么意思?谢谢
-邓小娴-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5:19:03
•
应该是通假字同“因”。
-WXCTEATIME-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5:33:30
•
不像。大概是“忖度、推断“的意思。论语里有“不亿不信”。
-苗盼盼-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5:37:28
•
有此说法,大概猜测一解更合适。
-WXCTEATIME-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5:43:49
•
谷歌来的,是猜想的意思。
-居家-
♂
(309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6:11:19
•
哦耶!得一分~~~
-苗盼盼-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6:13:28
•
:)苗哥饱读!周五了,有空写点啥吧。
-居家-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6:20:48
•
不太想码字,暂时灌散水算了。
-苗盼盼-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7:08:28
•
是啊,不知错,认错,怎么能改过呢?
-一尘不到-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7:01:09
•
有道理!做事先做人
-万枫-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7:19:29
•
千古流芳干嘛?
-师太明年三十八-
♀
(138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7:45:36
•
茶哥是在正正经经地坐学问。
-一片老姜-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08:19:06
•
co. 茶哥是在正正经经地坐学问。
-天堂鸟3-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11:26:27
•
人的言行发自内心,基于善心做事,是蒙福的。
-hutu45678-
♀
(0 bytes)
()
04/24/2015 postreply
17: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