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不断的目光,最不忍的送别

我在十几年前就听过龙应台这个名字,她当年刮起的龙卷风,曾让许多热爱文学的人如获至宝,狂热地任风卷进去。
可是,我却没有读过她的任何作品,影影绰绰的,我对她有这样一个认识:龙应台是一个很激烈的人,喜欢针砭时弊,抨击,是她行文的特色。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向往的是温良谦恭,认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不平等,女性都应该保持一个低头的谦逊姿态,即使争论,也应该是优雅的,含蓄的,极具女性特色的。
对于龙应台,我本能地带着抵触。这样的态度,显然对任何人都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于象龙应台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所幸去年经一位喜爱龙应台的台湾朋友介绍,我读了她的《大江大海》,可以说是相当震撼。
以往在中国大陆所了解的解放前后的故事,因为政治的需要,很多被简化了,另外一些又被夸大了,渲染了。当然对于国共之间的谁是谁非,不是我在此讨论的话题,那本书所以打动我,是大量的事实,很多平常人的真实经历,以及龙应台一支悲天悯人的笔,在我的面前展开了一幅画卷,一幅无关政治,仅关人情的长卷。在那里,没有了政治的砝码,有的只是一段段抹不去的记忆,挥不去的乡愁,和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诉求:亲情,友情,爱情,然后是,团聚。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读龙应台的书,这当中就包括我极为喜爱的《目送》。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对诸多生活细节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双重身份下,她所体会到的人世间的那份牵挂。我再一次被深深打动,并渐渐意识到了我喜欢龙应台的理由。
首先,我在龙应台的作品中读到了深深的乡愁。龙应台的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浙江淳安人,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她的父母就随着大部队一起去了台湾,从此就几乎再也没有在有生之年回过大陆。
我们以前常说背井离乡四个字,虽然是离,总有回去的时候,可是因为政治的原因,龙应台的父亲只有一生都在回忆的痛苦中度过,她的母亲呢?也始终改不了乡音,把女儿叫成“雨儿”,她最后虽然能在意识清醒的时候重归故里,可是老家淳安已经不在了,它变成了千岛湖,被永远地长淹于水下。
在《回家》这篇小短文里,龙应台这样描述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她时常在旅途中吵着要回家,龙应台后来终于明白:“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住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着‘限时专送拿印章来’……”这就是乡愁的味道了。
龙妈妈想回家,回到那段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里,在那个时光宝匣里,有她依然年轻而热情的丈夫,需要她的孩子,热腾腾的生活,甚至更早的,她在淳安的家……“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因为服药影响到大脑,龙妈妈的时空是错乱的,可是很奇妙的,生命中最原始的记忆却开始慢慢被找回来了。在台湾生活那么多年,自然也有快乐的时候,可是龙妈妈那种无法回家的恐惧,要强的她在清醒的时候表现的是遗憾,到了意识不由控制的时候,却只剩下恐惧,紧紧扼住了她的喉头,让她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
除了母亲的乡愁,龙应台还在《魂归》里描写了已不在人世,有生之年从未回过湖南老家的父亲的乡愁。当她随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的骨灰回湘入土地时候,司仪的那一声充满乡音的“拜”字,瞬间勾起了无数个关于父亲的回忆,她方才明白为何父亲教她《陈情表》婉转凄楚,何以一篇小小的《四郎探母》,竟让父亲泪如雨下!他的灵魂啊,始终在离家太远的路上漂泊……
然后龙应台写了自己的乡愁:《我村》。严格说起来,《我村》说的是龙应台生活在香港的那段生活,不该算是她的乡。可是什么又是她真正的乡?是她出生的台湾,还是她爸爸的湖南,抑或她母亲的浙江淳安?那么是否要算她远嫁的德国,她旅居过的瑞士?还是这《我村》里让她想到的“带着活在清朝的感觉”?
龙应台心中的“我的”,是否指的已经越过了地域的藩篱,回到了最原始的,有中国人的地方,不论你来自何处;或者有中文的地方,不论你说的是何地方言?去过了太多地方,龙应台大约也有了太多太多的乡愁了,而对于乡愁的定义,也随着她走过的地方被分成了洋葱式的一片片,是回不去的乡愁,还是找到了熟悉的旧时光的乡愁?要慢慢品,才分得出彼此。
我祖籍江苏,生在爸爸被下放的内蒙古,长在湖北,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嫁了一个湖南人,然后去了新加坡,后来移民加拿大,现在人在美国,所以我也有许多乡愁,而且有的时候彼此缠绕,错综复杂,让我分不清彼此,不愿说与他人听。可是在龙应台的集子里,我读到了熟悉的情感,片刻的恍惚和迟疑,让我在旧时光里自在地走了一回。因为这个缘故,我爱她的乡愁。
其次喜欢龙应台的原因是她文字的美。严格说起来,我在龙应台的作品里,很少见到似新加坡作家尤今似的用词方式。尤今惯用大词,比如旖旎,比如鹣鹣,或许这是一种见功力的写法,可惜我中文学得不够精,也没有耐心去查字典,因此对这一类行文的方法有点因自卑而起的小反感。
龙应台中文功底深厚,她也会用这种不常见的大词,可是不多,不走生僻的路子。更妙的是,她可以用很浅显的词句,无须靠词藻的堆砌,来表达出隽永的深情。比如《为谁》。她写儿子教她做饭,因为“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家常话嘛。可是儿子的那份牵挂,却是通过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了最深切的关怀。谁说男性都是粗线条的呢?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细腻的情感,以男性旷达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除了擅长用几近白描的简单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最深的感情,龙应台还有转换词义的本领。比如她描写母亲要回家的时候,用了一个凄楚。凄楚通常给我的感觉是悲凉,但经她那么一用,有了脉脉深情,让我有想抱抱龙妈妈的冲动,把她当孩子来宠爱的冲动。
类似这一类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苍老。在《年轻过》里,龙爸爸的老同学想见见这位出名的女儿,龙应台在这里写到:“那一头苍老的声音,你能不能陪爸爸吃个饭?”苍老在这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年纪,还有衰老的父亲,已经无能为力的父亲,开始想请有能力的女儿帮他一个忙了,满足一下老同学的要求,帮爸爸一个忙。
这苍老,让我有别样的悲凉,不是因为他真的老了,而是他虎虎的生气没有了,而是他要有点怯怯地问女儿了。父女之间的关系,什么时候从孩子的顺从,转变到了这种怯怯的,令人心酸的请求了?这种极具感染力的用词方法,在《目送》里,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龙应台从小时候不得不送孩子上学,孩子的不舍,她的不忍,到长大的孩子的挣脱翅膀到离开母亲的保护,再到她无奈地同老父亲一次次道别:“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到父亲离开时,“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然后她写出了最打动我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好一个不必追啊,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里,蕴含了多少无奈,和多少不得已的决绝。当年读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无法理解他文字的精妙,老师说,等你们大了就懂了。今天我大了,还是无法喜欢他那种朴素的笔调,可是今日读到龙应台的《目送》,突然意识到,这不也是一个背影?只不过因为她用词的妥贴和细腻,让我再也不能不懂,不能不泪如雨下。也许真的是女性的笔触,更容易打动女性的内心吧。
最后我想谈谈这本书所吸引我的情怀。文如其人,不一定全对,可至少可以从作者的行文中看出几丝作者的真性情。龙应台这本《目送》,除了她移民的乡愁,用词的考究外,她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部分性情,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早期我喜欢于梨华,可是慢慢的,发现她小说中真实的生活的影子,比如她有问题的小女儿,比如她和老公离婚,嫁给一个大学校长,比如她有时候脾气很臭,等等,看了小说,再看随笔,发觉小说中的人物,有太多她的影子,真实,那是绝对的,可是也有点让我害怕的凶。
龙应台不同,看了她那么多书,看到了她真性情中不好的一面,可是更看到了她极大的忍耐性。比如《年轻过》里,那么忙,可是还要抽时间接老父亲的电话,给儿子回信,《母亲节》里,她一遍遍地回复儿子,可以看出她极大的耐心和韧性,而且没有多少抱怨,因此让我深深佩服了。
如果说我喜欢一个人的作品,是从对方的文字开始,由文章的内容深入,那么当我真正折服的时候,就是令我欣赏的作者的性情了。我想我不仅喜欢,甚至还了解了龙应台何以形成这种性格,因此深深懂得,深深着迷了。
是的,龙应台所以是龙应台,就因为她在血液里就带来了那挥不去的乡愁,她无法真正融入到台湾人里去,于是她出国了,可是她也无法真正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于是她回去了,但是那一去一回之间,她经历了情感,文化,和精神上的翻江倒海,她曾经被乡愁缠绕,然后她又跳离了对乡愁的依赖,把自己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公民的态度来审视她的乡愁,最后她又找回了乡愁。
可是那愁,已经不再让她忧伤,在人生行走的途中,它已经化身为处处不是家,其实处处都可以找到与那个家类似的地方,于是她也就把每一个居住过的地方,当成了家乡,告别了狭隘的乡愁,进入到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顾左右而言他的更深的境界了。
龙应台的《目送》,送的应该不仅仅是亲情,更是人世间最大牵挂,因为这份不舍的牵挂,她也就有了最割舍不断的目光,和最不忍道再见的送别了。

所有跟帖: 

以前看过他的采访,觉得挺好的,可是她却参合到政治里,不喜欢 -evil- 给 evil 发送悄悄话 evi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1:27:56

谢谢分享~~~~文笔优美细腻。 -舞女- 给 舞女 发送悄悄话 舞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1:34:23

不太了解,似乎她的个人生活不太如意 -因子- 给 因子 发送悄悄话 (456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2:38:41

三毛也嫁了老外啊,大概是与自己的文化隔绝,才越发依恋和怀念,需要以作品抒发乡愁吧 -nightrose- 给 nightrose 发送悄悄话 nightros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20:30

-老花猫- 给 老花猫 发送悄悄话 (15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2:39:01

这是写给一位台湾老师的,如果好坏都写,篇幅长不说,还花时间,所以取巧。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4:25:12

据说她的文字,有寒气逼人的,也有温柔婉约的。没有认真看过。 -一片老姜- 给 一片老姜 发送悄悄话 一片老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4:41:09

《〈大江大海〉〉很不错!其实,很多很多在台“外省人”都有龙应台那样的乡愁:戴安邦的歌(爸爸的草鞋),席慕容的诗。。。。。。 -greekepic- 给 greekepic 发送悄悄话 greekepic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7:16:38

潘安邦—爸爸的草鞋. 戴安邦是化学家。 -wxy456- 给 wxy456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7:37:08

你发现没有?就乡愁是认真写的,其它两点都是在凑字数。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8:04:12

楼主这种文章,在文学城都是有套路的。 先暗写一下,自己在老共的教育下,对于台湾文人的偏见,然后在真正读过他们故事后,自己的感动与 -偶然路过的人- 给 偶然路过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00:15

我就不明白了,我也是老共统治下出来的,我咋就对台湾文人既没偏见也没抵触呢? -偶然路过的人- 给 偶然路过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03:20

我不能在公共场合读龙应台的书,有太多的共鸣,太多的感触,不由地泪如雨下。 -颐和园- 给 颐和园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12:10

我有时候哭得抽抽答答的,搞得旁边的人羡慕不已:)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17:01

赞-楼主文笔真美 -樱紫- 给 樱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22:06

谢谢,其实平时说话跟女汉子一样。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27:38

为什么羡慕不已?我一次去车行service车,等待时读大江大海,我流泪了,我想我吓着旁边的人了。 -颐和园- 给 颐和园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23:46

因为他们看不懂中文,所以无法领略中文的美:)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26:37

他们自然也无法欣赏小小月妹妹这篇大作文笔的优美流畅。 -颐和园- 给 颐和园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19:53:29

谢谢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23:13:34

楼主写得真挚感人。有些地方读得我流泪了。谢谢! -熊鲤鱼妈妈- 给 熊鲤鱼妈妈 发送悄悄话 熊鲤鱼妈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22:06:32

真的?高兴得直转圈儿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4 postreply 23:14:27

她的书给我一种心灵的通灵,就是"割不断的目光,最不忍的送别" -家宴- 给 家宴 发送悄悄话 家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02:12:22

真好:)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07:19:03

楼主也写得非常好.我应该是读中学的时候读过龙先生的书,非常喜欢.现在倒没有读过了 -- 给 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12:11:44

谢谢。其实我喜欢绮君多一点,有机会你可以读读。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15:15:56

楼主有情怀,又有才!羡慕,嫉妒,喜欢! -menshark- 给 menshark 发送悄悄话 menshar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18:29:43

谢谢,但哪有你说得那么好。这是给老师写的,揣摩了半天他的喜好,所以这么文绉绉的,平日里我说话可一点儿也不象这样。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18:48:37

写的真好,道出了我的感受。 -留下阳光- 给 留下阳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7/2014 postreply 00:23:20

谢谢 -小小月- 给 小小月 发送悄悄话 小小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7/2014 postreply 07:52: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