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理解你。我之前写Just need a reason几乎和你一样的状态

本帖于 2014-04-24 11:29:40 时间, 由版主 玉珠 编辑
回答: 伤春.川晔2014-04-22 23:01:00

依稀记得那时候的一些零星想法,随便说两句,不知可否帮到你。

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那就是个浑浑噩噩的存在。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探究也是文明的象征。只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价值坐标下,理论主张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对存在。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活着要享乐,强调欲望的重要,那是跟当时神学控制相关。又比如“性本恶”和“性本善”,基础不同,但最终追求反而相同,基本都是抑恶扬善。所以不必为相对立的一些思想束缚,每一种存在也有其依附的背景和理由。

精神受打击不一定是坏事,因受无法理解的某些群体困扰从而质疑自我甚至信仰都不是问题,只是勿要沉沦勿要放弃。多和知己交谈是方法一,知己了解你却也不同于你,多少会给些中肯且不同视角的建议。阅读些哲学思想这时也有必要,但不建议看叔本华等的悲观主义哈~

又想到两句,这个算我当时想到较积极的一面。当黑暗、邪恶、冷酷、混乱肆虐时,相应而生的是光明、善良、热情和秩序。。。《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我们去向哪里?》是高更的著名作品,也是他在因失女之痛自杀未遂后的作品。接近死亡更热爱生命,我想这就是对苦难的同情。如此,对于人类发展,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相应价值的,是一种应生,一种制衡,一种推动的关系。只不过抉择不同,生命过程不同。一旦抉择命运和价值划分也被书写。我们或许可以改但肯定不能重头再来。所以多想一点不是什么太糟糕的事。多一些对生命的敬意,就是在抗衡视生命为儿戏的思想。

当时想得乱,大概还有许多,忙碌之后也没时间再去想。不要紧,这类问题在整个人生中总会反复出现几次,而每一次看似类同的思考我还是相信都会是螺旋上升的平行,而非原地踏步。当然也和年纪经历性情心境都有关。因此如果最近看太多负面的消息导致过度焦虑,可以趁春天去户外活动活动,加之朋友间的互动,一些正面的交流改善因环境造成的负能量。既然自我感觉不好,那努力改变它。

我大约午饭前就打了几个字想回复你,可是当中一直有事有活儿,就断断续续到现在都快两小时了才写完,真怕一个一个打出来的字在长时间等待后突然被手机系统给耍没了,还好还好:p 必须得走了,川,有空就来聊几句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