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写于2011年10月26日的一篇小文。记录我当时的一段心情,现在读读挺矫情的。来参加70的读书活动。正文如下:)
最近几天是备受打击的几天。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我的生活都是不顺利的。
工作的打击倒是一种刺激,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长途旅行,有时候在高速公路上开着好好的车,忽然下起一场暴雨,雨大得足够让你恐惧,你既不可以半路停下,也没人能帮忙,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开。这种情况,难过的时候就是那么一小会儿,挺过去了,后面就是彩虹。
我最不能承受的打击是精神上的,说得具体一点是情感方面的。情感不单指爱情。有可能是朋友之间的,也有可能是我和不熟悉的人之间的。我总是把人情二字看得很重,对别人的期望值往往过高,结局难免会令人失望的时候多。来自这方面的打击,常常会让我在短时间内有点一蹶不振。
象我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我们总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诚多些,活得也可以不用这么累。遗憾的是,有时候你有这样的愿望,别人未必愿意配合。最近因为孩子在学校被误伤,跟校方有了些接触。即便是怀着一颗淡泊放下的心,还是在跟校方最后一次谈话时,被他们冷冷的话语伤得夜不能寐。我心中唯一的安慰是孩子没事了。做父母的心情,别人很难真正体会。
心情不佳的时候,通常都会找些书读读。回家的路上,去图书馆弯了一下,找到一本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并非如封面所说的是有关性爱的书。这是一个男人成长过程中,在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对于生活,人性,爱情的观察。这个特殊的事期就是革命时期,也就是文革时期。王小波在讲述文革的时候,用的是一种稀松平常的口气,甚者有些调侃的味道。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些对人生很严肃而深刻的思索。
书里对于革命时期的描述篇幅占了2/3,而爱情大概有1/3。
他的初恋是一个以颜色为姓的美丽女人,她们之间到亲吻和抚摸为止,他们相爱的场所总是在野外,“运河边,春天的水是蓝的,。。。在灰蒙蒙的树丛里,她是一个白色的奇迹。" 他和她最后并没有结果,“我们在一起经历过失败,又互相爱过--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了。假如我们能在一起生活,每次都会想把对方撕碎。假如不能在一起生活,又会终身互相怀念。一方爱,一方不爱,都要好一点。假如谁都不爱,就会心平气和地在一起享受性生活。”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初恋,直到现在,我都不敢面对他,只要有机会接触,我们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难以控制地把对方撕碎。所以我们不能在一起生活,却会终身互相想念。唉!
回头接着说他。他的第一个做爱的对象,是一直在政治上对他进行帮教学的团支书,x海鹰。她梳两条大辫子,穿旧军装,会皮笑肉不笑,动不动就把他关起来。她的书桌里藏着十日谈,她在自己的家里引诱他。他们做爱的地方是她家阴暗的,散发着淡淡霉味儿的半地下室里。这女人后来嫁给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们之间虽然有很多肌肤之亲,心却离得最远。那女人有点受虐倾向,本人也不是个处女。不知道作者是否在暗示些什么。人有时候一旦了解了真相,先是会大吃一惊,然后就索然无味了。
他的最爱是他的老婆,一个爱吃糖,也总是拼命劝人吃糖的女孩子。他老婆可以把一切事物都变得简单化,喜欢随时随地的坏坏(做爱)。本人虽然精力很旺盛,但有着万事不强求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这样的女孩子,通常让人觉得轻松,快活,所以他才会最爱她吧。
这是本不太难读的小书,32开,封面上是一幅张晓刚画的纸上油画。里面的王小波坐在一个模模糊糊的蓝色影子旁边。他的灵魂化作一个小小的蓝色头颅,飘在身体外面。画的名字叫做翻开的第135夜。
我在书的几个地方折了角,为了可以再读一下。其中一句比较适合我现在的心情,抄下来,给自己看看
“我和别人一样,得爱我恨的人,挣钱吃饭,成家立业,养家糊口。除非有奇迹发生,苦多乐少,而奇迹总也不发生。。”
人啊人,原来都一样,我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