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了。但从头到尾看完了。很多长篇看到最后就有些厌倦,比如《我的名字叫红》从头到尾没完没了的细腻,《百年孤独》,从头到尾没完没了的奇幻和快速。审美疲劳了。
2666也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是彩色的魔幻现实主义,2666是黑白的魔幻现实主义,很多的层次,50度灰。拉美的大师写几句就让人有了非现实的感受。
波拉尼奥的文字非常冷,但很抓人。
结构复杂值得思考,还不太理解。但最喜欢第一部和第五部。第一部中对四个人的轮番叙述像梦幻一样。
赵德明的翻译很棒,但感觉波氏的风格应该比较好翻译,冷静客观,有点平铺直叙,但关键的地方就显出功力了。毕竟波氏是为了谋生养娃才写小说的,人家开始时一直想成为诗人啊!比如第一部,夫人讲运牛的港口一段,气氛神秘,太有感觉了。但有点长,就不引了。挑个短的,“一离开机场,三人感觉索诺拉州一片光明。这里的光线好像沉入到太平洋后在空中产生了一个巨大弯弓。”光线用沉入和弯弓来形容非常妙,而且带来隐隐的张力和不安,为后面的整部书中的圣特莱莎城奠定了基调。(斯特兰德的《我母亲在夏末的一个夜晚》之1中有:望着晚来光线的潮气/穿过莎草下沉。也是用沉形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