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犹太母亲的育儿经

我们家LD有个犹太人的同事,中午遛弯的时候,她喜欢谈起她的女儿,讲了许多故事。当国内一些亲友正在对儿女爱心和忧心中无所适从时,LD写下这些故事与她们分享。

==================
Lisa和她的团队

我在实验室见到Lisa时,她才二十多岁,可已经是个项目经理了。Lisa有一张犹太人削长清秀的脸,平时总带着一丝微笑,非常甜美,大家都喜欢她。Lisa有MBA学位但不是出自什么特别的名校,这在博士成群干活至少都是硕士的实验室里实在不算什么,又这麼年轻,做项目经理能行吗?我心里有点疑虑。但几个项目发行之后,看来她还是很有管理的才能的。

后来Lisa调到别的部门工作,我们来往少了。一次我在Costco看到她大女儿,当时她和一个中年妇女在轻松地交谈,三个月大的女婴一个人在推车上玩,自得其乐,十几分钟大人谈的高兴,小孩玩的安静,互不干扰。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年后我的大老板把Lisa要来做他的副手。Lisa又回到我们部门,正好她的办公室就在我隔壁,来往就密切起来了。我提起在Costco见的一幕,她还记得,说:那是Amber,现在可以照顾妹妹Megan了。孩子大的才三岁半,小的才两岁,看她一脸自豪的样子,我没细问也不全信。

不久部门组织一次Party,到Togo买食物来,几十个人众口难调,有的人还特别挑剔。上一个经理就将食物限制为几项,忙得焦头烂额。这次改了Lisa来做。她在网上抄了一份食物清单,罗列在顶上一行,各人名字左边纵列,画了格子贴在门上,发个Email叫大家到她门口打钩。完毕后复印一份送去Togo,来了按名单发放,轻轻松松就搞定。我对她很是钦佩,每天看她对人轻声慢语,不焦不燥的样子做起事来都这么轻松有效。

一天中午我们饭后遛弯的时候,她告诉我昨天的趣事,她傍晚正在练习跑步,到了一个路口见对面车子来,她就停下,车子也下互相让路,她正想过去,车子两个女孩“Mommy!Mommy!”地跳着大叫,一看,原来是她先生和女儿在车里,小孩忙着奔过来,她带她们跑了几步,再告诉说妈妈还没跑完,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事。她和她先生都要参加湾区半程马拉松比赛。

我问那到时谁帮你们看孩子呀?

"My aunt wants to come to see two girls. I asked her to come that weekend. And Amber can help her."

Amber,才三岁半,她还真能发动群众呀!

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我问她。

“Amber was really helpful. Megan kept crying after she woke up. My aunt couldn't stop Megan from crying and asked Amber for idea. Amber showed her just to cover ears." Lisa 满脸骄傲地说。

这样也行?Lisa 说小孩难免有些不顺心的时候,哭一哭发泄一下也好。大人要跟着转,越弄越拧,以后还更难伺候。通常她都等Megan哭累收了声后,再问:“Are you OK now?" 小孩抽搐着点点头,”Let‘s go and get something to eat."  该干嘛还干嘛去。所以Amber也学会了。

Lisa说:果然,Megan一会儿又高兴起来,央着大人将送给她的连衣裙穿上,自己一个人跑到镜子前左摆一下右看一下。

“It is beau~~ti~ful! I am beau~~ti~ful!" 弄得姑妈十分开心,连连说: ”I love this kid!"

Lisa的两个女儿都特别活泼又很乖巧,又会自个儿找乐子玩,一点都不烦大人,人人见了都夸奖。

我以前有个同事,就一个小孩,全家大人都围着他转。有错事都是“爸爸的”,撞到墙,打墙壁,跌倒了,拍地板,吃顿饭跟打战似的,客人来了也不得安闲,都要跟着哄。跟Lisa相比,他们全家大人像是在幼儿园,Lisa的两岁的女儿倒是成人了。

看Lisa轻轻松松带两个小孩都填不满她业余时间,还有许多丰富的活动。我很好奇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We are teamwork." 她轻松地说。原来在他们家无论煮饭,洗衣,买菜,所有家务活动小孩都全程参加。切菜的时候Amber拿个塑料刀切根葱,洗衣时Megan也能递个袜子。去买菜每人一个清单,Megan两岁记住两个物品,Amber三岁要负责三个。到了超市,Megan就先跑了,一会儿就来叫:”Mommy, milk! milk!",那边Amber叫:“Mommy, apple is here."

回家时Megan还小,空手。Amber大点要帮着拿点面包水果等东西。有一回Amber拿了挂香蕉,重了点。

“Mommy,it is heavy!"

"I know. But you can do it."

两岁大的Megan颠着小脚丫跑过来,说:”I can help!"

原来真还是Teamwork!

有一次到东部去旅游要坐很长的飞机,而且是夜里的航班。Lisa 早就叫孩子准备自己的行李并交代功课,Megan拿了娃娃和小玩具放在自己的箱子里,Amber乖巧选了小枕头和两本书。在机场候机已经很晚了,还要等很长的时间。她对女儿说:”It is the time to stretch." 带她们弯腰伸展地做体操, 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表演让一旁候机的人们都乐了,她们也来了精神不再犯困了。

到了飞机上,Lisa问: “What you should do on the plane?",

“Sleep” 女儿们齐声答道,一人一边靠在她大腿上就睡觉去了。

下飞机时,Lisa一手抱着还在熟睡的Megan,一手拖着Megan小小的行李箱。Amber见妈妈辛苦,不但自己拖着自己的小箱子,还顺手接过妈妈手中的Megan的小行李箱。真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

一次去海滩,Lisa 要Megan穿T恤和短裤。Megan臭美想穿连衣裙,Lisa想了想, 就找出件不怎么正式的裙子给她穿上。小孩在沙滩上玩疯了,连衣裙的褶子上满是沙子。要上车回家了,爸爸皱着眉头看着小姑娘。Lisa对孩子们说:”Let's stretch.  Jump, Jump, one, two three." 一会儿便把沙子拍打干净。

你说在她手里是不是都很省事,但在这省事背后有着多大的智慧!


她们有没有争执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我好奇地问。

当然有,有一回看电视,两个小家伙对看哪一个节目有争执。大人就要介入了。她们有同等权利,大人偏那边都不好呀。到底要怎么裁决?我很好奇。

“I asked them to make a deal, no deal no TV."

我说你就让她们先看Amber的节目然后再看Megan的节目,不就行了。Lisa摇摇头不同意我的观点,“We cannot make decision for them, they need to learn how to comprise and make a deal."

高呀!大人不参与争执,让小孩自己学会该怎么竞争,商讨和妥协。这都是人际关系必修的课程,她让小孩两三岁就开始实践了。

有一次,Megan耍小性子了,对Amber说:”You are not my friend."

Amber受了点伤害,向大人求援,Lisa没说什么,让她一边玩去。一会儿,Megan来了要和Amber好,一起玩。

“Mommy, I want Amber to be my friend." Magen央求妈妈。

”Amber, Megan wants you to be her fiend.  What do you think?"

Amber抬头望着Lisa。

“You can say No.  It is up to you."

Amber 老实人,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

”Megan, Amber still likes to be your friend.  But you hurt Amber's feeling.  You need to say sorry to Amber!“

Megan只好老老实实地向Amber道歉。

这还没完,Lisa又教训Megan说:

”Megan, You are so silly!  If you want to play by yourself, you just say: please leave me alone, I want to play by myself.  You don't need to say: you are not  my friend. That really hurts other people's feeling!"

如果Amber那时说No,那该怎么办?我又问她。

”Actually, I expect Amber to say No.  It will give Megan a lesson." 那时候再教导Megan检讨,道歉,取得谅解,引导Amber宽恕,妥协,达成一致,这又有一番说辞了。

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才两三岁呀,就教了这么多有些成人至今还不懂得道理。联想起现在许多父母为了让小孩不输在起点上,从小练钢琴,请家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人围着转,为了让他(她)不浪费一分钟时间。结果到了三十岁还依赖父母,根本不知道与人相处,不知怎么在社会竞争中生存。

这些父母都很爱孩子,唯恐错过一点点能让小孩发展技能的机会。但他们的包办使得小孩失去最重要的人际互动技能学习机会。一旦走出溺爱构筑的温室来到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他们真是要输在了起点上了!

所有跟帖: 

顶应同学家领导的同事的小孩的事迹的讲述者的同事兼记叙者的老公。 -托宝猫- 给 托宝猫 发送悄悄话 托宝猫 的博客首页 (53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09:54:13

这口气差一点转不过来了,报复读我帖子的感觉?俺练过这口长气的:) -ying312- 给 ying312 发送悄悄话 ying3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0:04:32

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并学习之是难得的智慧向这篇好文章的作者致敬 -舞女- 给 舞女 发送悄悄话 舞女 的博客首页 (231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0:17:31

EQ很大的一部份就是学会Teamwork与人合作相处 -ying312- 给 ying312 发送悄悄话 ying3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4:02:20

这位母亲做的不错 -猛鲨- 给 猛鲨 发送悄悄话 (177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2:47:04

现在家长多数只重学习知识而不重学习做人 -ying312- 给 ying312 发送悄悄话 ying3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4:06:08

Lisa很好地贯彻、发挥了西方现代育儿理论。 -林卡- 给 林卡 发送悄悄话 林卡 的博客首页 (396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2:54:59

其实中国传统教育也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 -ying312- 给 ying312 发送悄悄话 ying3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4:10:47

认真学习了。谢谢! -红袖添香老板娘- 给 红袖添香老板娘 发送悄悄话 红袖添香老板娘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4:01:24

这篇我也转走了 -红袖添香老板娘- 给 红袖添香老板娘 发送悄悄话 红袖添香老板娘 的博客首页 (92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4:05:57

板娘节日快乐! -ying312- 给 ying312 发送悄悄话 ying3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4:12:18

很好的故事。我争取写个反的。 --眉子-- 给 -眉子- 发送悄悄话 -眉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5:28:15

期待! -ying312- 给 ying312 发送悄悄话 ying3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7:29:36

嗯,挺会养育孩子的妈妈。不过是我眼光高么?我看完觉得我们这儿的妈妈们基本都这样啊, -玉珠- 给 玉珠 发送悄悄话 玉珠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6:01:51

中国的虎妈也不比犹太妈差。Lisa的亮点是让两三岁的孩子学会协商、妥协、道歉和主导。 -ying312- 给 ying312 发送悄悄话 ying3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17:29:02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biewenwoshishui- 给 biewenwoshishui 发送悄悄话 biewenwoshishu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2 postreply 21:28:50

教育孩子是一门无底的学问. -biewenwoshishui- ♂ -七零- 给 七零 发送悄悄话 七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1/2012 postreply 12:12: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