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那一天是端午节。逢年过节的日子,舅舅都会带着女儿梅姑来我家走亲戚。舅舅并不是我们的亲舅,只是因为梅姑的母亲生她时难产,我爸爸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救了她们母女,所以梅姑出生不久就上门来自认做契女,她的父亲就成了我们的舅舅。梅姑比我大一岁,比姐姐小几个月,是一个黝黑瘦小身手灵巧的孩子。她的家住在深山里,所以她喜欢在山上晃悠,对蜂鸟蛇虫山林树木知之甚详,而姐姐也是个喜欢上山撒野的孩子,所以她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最好的玩伴。
这天中午刚过,舅舅便挑着鱼笼、鱼干、糯米和自家酿的米酒,带着梅姑风尘仆仆地来了。爸爸妈妈还没有收工,我们一见舅舅和梅故进门便乐开了花。姐姐拉着梅姑,嚷着要马上上山摘粽叶和艾叶包粢粑。按照客家风俗,明川人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打粢耙”吃。先把糯米蒸熟,把艾叶搓烂挤出绿汁,把叶汁混入糯米饭,再放进石槽中木桩使劲地捶打,把糯米饭打成绿油油黏乎乎滑溜溜的泥团,再放入用炒香剁碎的花生、芝麻和香菜做的馅,捏成满月或者三角形,用蒸软的粽叶包好蒸熟,就成了清香诱人的粢粑。粢粑馅如果加入炒香的碎肉才更加美味,但是那些年明川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所以有花生芝麻馅的粢粑已经很奢侈了。
哥哥则抱着舅舅带来的竹织的宝葫芦大鱼笼,缠着舅舅去捉鱼。我本来是跟在姐姐后面的,听见哥哥说要去明川河捉鱼,便转过头朝舅舅望来。
外婆把舅舅迎进厨房,笑着说:“人来了就好,还带这么多东西!一路上辛苦了吧!日头这么大。梅姑过来,让阿婆看看。呵,梅姑长高了些,越大越俊了。真乖!”梅姑怯怯地走来让外婆摸了摸脸蛋,叫了声“阿婆”,便又跑回文娟身边。
外婆一边让座,一边对我和哥哥说:“哎哟!看你们急得!像个马蝼(客家人把猴子叫马蝼)仔似的。先让舅舅歇歇脚,喝口水。秀啊,快给舅舅端茶。”
我“哦”地应了一声,忙去倒茶。茶是外婆用白茅草根熬的,很清甜。大热天里喝正好可以清热。山前屋后遍地都是茅草,白茅根很容易挖得到,夏天时外婆天天都熬一锅。今天过节,她一早就熬好了一大锅。
我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茶,送到舅舅面前,说:“舅舅请喝茶。”舅舅笑眯了眼,摸摸我的头,说“好!乖!”舅舅是土家人,说的是土家语。他和梅姑虽然听得懂客家话,会说的并不多。但是这并没有多大影响。他那像枣核一样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容憨厚而灿烂,身手十分敏捷。我见过他织鱼笼,用尖刀把又长又粗的竹子破开来,削成很薄的竹片。先把竹片一片片排在地上,剪成大大的葫芦状。再把竹片一片一片扎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这些圆圈竖排起来就是一个弹簧状的宝葫芦。然后用四片长长的竹篾从中间打成井字,再一横一竖交叉加进竹片把底部织好,再把竹片弯上来,一边往上织一边逐渐加进扎好的圆圈,直到把整个鱼笼织成,留下7、8寸长的竹片,弯折进鱼笼里面,形成倒椎形的竹帘。这样鱼一游进去就再也游不出来了。舅舅双手飞动如梭,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能把一个大鱼笼织好。我那时看得入了迷,用手去摸竹片,却被割得流了血,所以一直对那个景象记忆犹新。
“舅舅,我也要去捉鱼!”等舅舅喝完茶,我便摇着他的手说。
舅舅笑着摇头说了些什么,我听不懂。外婆说:“舅舅说不要去,水里有蛇。”
哥哥跑过来腻到舅舅的身上,说:“去嘛!去嘛!爸爸说水蛇没有毒!”
舅舅又咧嘴说了些什么。外婆说:“舅舅说泥鳅变的蛇没有毒,山上下来喝水的蛇可毒了!”
哥哥闹道:“我不怕!我被水蛇咬过,一点也不疼!”
我的脑子里掠过泥里的河鳅抬起头来,张大嘴,慢慢变成蛇的景象,还有山上的蛇鬼鬼祟祟地爬到草丛边的水中偷偷喝水的情景,不由得打了个冷战,颤声问道:
“舅舅,泥鳅真的会变成蛇,山上的蛇也要到河里喝水吗?”
舅舅点点头。我想象着蛇弯弯扭扭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样子,脸色苍白。外婆把我搂进怀里,说:“看,吓到了吧?以后不要老去河边玩了。”
我低头不语。想象着清凉的水拂过脚面的感觉,心已经飞了出去。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能一整天又一整天地在坝头下玩耍,看薄薄的水帘从高高的坝头下倾覆而下,在坝底激起白色的小浪花。浪花渐渐舒展开来,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波纹,流向石沏的齿形凹水沟中,通过凹水沟分成很多小瀑布,之后才变成清溪缓缓漫入明川村。我最喜欢坐在水沟上沿,双脚伸入水中,让脚底轻轻踩在青苔上,感受着青苔和流水柔和的抚摸。有时可以看见极小的鱼虾游过,伸手去捉却总也捉不着。
很久以后我读到一句宋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当即心中便想:“这个写得真妙,对湖水来说是特别贴切。但是河流又要另说,‘浪花飞,溅乱万点波心。’ 好不好呢?” 对坝头的记忆是那么深刻,使得我一下子就联想到那个景象。那也是我第一次能十分明晰地捉摸到诗词的真切意境。
除了节日和很冷的日子,平时的时候我们都是打赤脚。我不在乎光脚丫子踩在泥沙石子上,长年累月的打赤脚使得即使踩到尖利的石子上也不太疼痛,但是走进草木丛中却会让我心生疑惧。我觉得草叶树木好像会从脚底穿上来,长到脚背上似的。那样的感觉是那么真实,以致于我每踩一步都要惊惧一下。所以我不太喜欢上山玩,不像姐姐那么热衷于上山摘野果,摘凉粉的叶子,挖用来煮粥的雷公根等,反而更喜欢在明川河边玩耍。我沉迷于把脚伸进清凉的水中,踩着滑溜溜的石子,看水草在水中摇摇摆摆地跳舞。
“阿秀又去玩水了。”只要看不见我,妈妈便这么说。
“文秀喜欢水呀。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说好心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喜欢水。文秀是个聪明的人呢。”这天晚饭过后,爸爸抱着我乐呵呵地说。
我听见爸爸赞自己聪明,很高兴。就问:“那爸爸喜欢什么?”
“爸爸又好心又聪明,当然是山水都喜欢哦。”外婆说。
“我不太喜欢山,是不是我的心不好呢?”我想这么问,但是为自己的心不好的想法羞愧起来,问不出口。
好在爸爸又笑道:“其实这是个比喻。意思是说心地仁慈的人像大山一样稳重又不张扬,应天时缀四季于无声。而有智慧的人灵动善变,清澈如水。文恒啊,你是男孩子,爸爸希望你更能体会“仁者乐山”的涵义。文娟文秀,女孩子像水一样就很好。”
我开心起来,拍手笑:“爸爸,那让哥哥改名叫乐山,我叫乐水好不好?”
姐姐着急地问:“那我呢?我叫什么?我也要叫乐水!”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妈妈忙说:“你们的名字就很好,关键是要记住以后像爸爸说的那样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