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过吴家和袁家的来龙去脉,继续八袁大头。老是在家乡喝酒吟诗谈天说地不是事,袁世凯把以前写的诗文一把火都烧了,自己对自己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袁世凯念叨上了这个结拜叔叔吴长庆,虽然谈不上袁家对吴家有恩,但交情是有的,不求飞黄腾达,在吴长庆那里谋个差事提挈一下该没问题。
吴长庆留袁世凯做幕僚,同在的还有后来成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清廷派吴长庆出兵平乱,袁世凯和张謇同往,誉为吴长庆文武两大臂膀。袁世凯在朝鲜平乱有功,朝廷加封为通商大臣,长驻朝鲜,这时袁世凯才23岁。
1884年吴长庆在朝鲜病逝,年底朝鲜又发生甲申政变,日本人欲趁乱控制朝鲜王室,袁世凯带兵击败日本人,保持住清朝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因为在朝鲜期间的表现出色,朝廷加封袁世凯为清朝驻朝鲜大臣,在朝鲜袁世凯赚到第一桶金,当初投奔吴长庆这一步走得太对了,所以说会看人的本事比那念几本经书、写几篇诗文重要得多了。袁世凯在朝鲜还娶了三房姨太太,一个是朝鲜王室宗亲金氏,两个是金氏的陪嫁丫头。
因为在朝鲜用兵得当,后来清廷要训练新式军队,李鸿章就推荐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练兵,这支新军几乎成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即北洋六镇新军,北洋军阀绝大多数出自这里。
晚清那阵因时局动荡,朝廷多倚重汉臣,到清末曾左已故,李张已老,袁世凯当仁不让成为清廷倚重的汉族大臣,他有权有势有兵马,是全国政局的关键人物。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在国外找列强商量借钱支持国内革命,但洋人对孙中山信心不大,不肯借钱。孙中山回国时两手空空,别人问他带回来多少革命经费,他只好说带回来革命精神,以致陶成章宋教仁以为孙中山暗中贪污,闹得自己人反目。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数次照会外国,却没有一国出来答复,直接无视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头衔。当时国内外舆论多数观点认为民国大总统一职非袁世凯莫属,别人没有这个威望。后来一般说法是孙中山让出大总统之位给袁世凯,其实是不让也不行,说好听点是让位,说难听点是做不成,人气不如袁世凯,难以服众。
袁世凯停下刀兵南北和谈肇建共和,在当时普遍受到赞颂,连同盟会人也认为袁世凯此举可与华盛顿媲美。俺套用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给老袁打个油:
尽道清亡肇共和,项城人望自巍峨。
若无洪宪筹安事,华氏论功不较多。
哎哎,只是打油,不算功过褒贬评价,没违反八卦精神。打油有句行话叫“油无达沽”,意思是油没个准价,不能算数。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元配正妻姓于,是袁世凯河南同乡财主于鳌的女儿,俺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眼神不好,于鳌俩字看成“土鳖”。不过这位于氏夫人确实有点土,不了解时事潮流,外国使节和她握个手都吓得大呼小叫,袁世凯嫌她上不了台面带不出家门,就把这元配夫人留在河南老家,另娶了个苏州名妓沈氏,沈氏模样漂亮脑袋灵光,很上得了台面,成了袁世凯事实上的正式夫人。可惜牡丹花好不结子,这位沈氏夫人没生个一男半女,于是袁世凯在朝鲜又娶了三房妾,就是前面说过的金氏和两个陪嫁丫头。
袁世凯的大儿子叫袁克定,是正室于氏所生,二儿子叫袁克文,是金氏所生。袁世凯众多儿子中数这俩名气大,可这两兄弟脾气很不一样,袁克定关心时局政事,袁克文则诗酒风流无意仕途。清帝逊位后,南方革命党主张建都南京,让袁世凯南下就职,但袁坚持定都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地盘,到南京人生地不熟。两边相持不下的时候,出了一场“北京兵变”,部分军队打砸抢,闹得洋人出面干涉,袁世凯称为了控制北京局势不能到南京就任,革命党只好让步同意定都北京。后来有人说这场兵变是袁克定一手策划指使的。又据说袁克定伪造一份《顺天时报》,专收支持称帝的文章,给袁世凯看,却把真的《顺天时报》全买下,不让袁世凯看到。后来被袁克文和妹妹袁静雪戳穿,袁世凯痛责袁克定“欺父误国”。
袁克文却是另一番风格,他对时政没啥兴趣,不支持袁世凯称帝,就喜欢和一群文人名角朋友喝酒写诗唱戏。袁克文从小很顽皮,不肯好好念书,但他很聪明,什么东西都稍微一学就比别人精,所以他虽然没怎么用功,但诗书画戏样样精通。袁克定摔过一跤腿瘸了,据说袁世凯曾想过瘸子不能继承大位,想让袁克文做接班人,但他没兴趣。
前面《富贵帝王家》一回说过清宗室溥侗是“民国四公子”之一,袁克文也是之一,他的公子派头大得很,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文还是不愿找个职事做做,继续他的诗酒风流生活,没钱花了他就在报上登个启事“袁二爷卖字”,刷刷几笔后就哗哗地来银子了,他只要卖到够用的银子就行了,不肯多卖一个字,等花完了下次再卖。他认为这样是自食其力,谋差事都是仰人鼻息或吃老爹的老面子。
袁克文钱来得容易去得也滑溜,他花大钱进了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元老,黄金荣还只是比大字辈低一辈的“通”字辈,杜月笙则是更低一辈的“悟”字辈。他喜欢唱戏,在新民大戏院和名角同台演出,别人唱戏挣钱,他唱戏花钱,唱了几天戏花了三千大洋。袁克定觉得这兄弟太不象话,做戏子败坏门第,派警察去抓,警察不肯做以疏间亲的事,结果不了了之。
袁克文1931年就去世了,只活了42岁,身后几无长物,但他出殡的时候,京津一带很多和尚尼姑道士优伶妓女等三教九流的人来送葬祭奠。前面说盛宣怀出殡场面之大盛极一时,但那是盛家钱多安排的。袁克文和柳永差不多,生前虽没大富大贵,却有众多底层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