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陈年卦,名人原是一家亲(3):胥吏掌国运(续)

本帖于 2012-02-01 06:41:2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舞女 编辑

前面说过的郭嵩焘有一段对中国历史的评论:“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意思是说,中国虽然名义上皇帝至高无上,但实际上皇帝不可能管理整个中国,不能不借助倚靠另一些人,西汉是和宰相外戚共同管理,东汉是和太监名士……清朝则是和胥吏。你看清朝的吏有多厉害,和前几朝的宰相、外戚、番镇一样的势力。
扯远了,赵烈文赵凤昌兄弟即是郭嵩焘所说的与清朝共天下的胥吏。咱就来看看这位赵凤昌有多厉害。

赵凤昌原本在张之洞手下好好地做师爷,可有一年他得罪了一个小人,起因是那人抄了一篇龚自珍的文章给张之洞做寿,张没发现是抄的,觉得祝寿文写得很好(废话,龚自珍的能不好么),对那人很看重,赵凤昌却给点破了。张之洞一向看重做学问,认为那人做学问不诚实,人品大大滴有问题,就疏远了那人,结果那位文抄公就恨上了张赵二人。后来此公做了京官,在皇帝面前参了张赵二人一本,光绪叫两江总督刘坤一查查张之洞的问题。
刘坤一和张之洞都是洋务派干将,又轮着做两江总督,抬头不见低头见,交情不错,自然为张之洞说好话。但是毕竟皇上让查的事,不能说一点事都没有,于是来了个丢车保帅李代桃僵,黑锅都让赵凤昌背了,什么“揽权”“结党”“专断”之类,罪名加了一串,光绪下旨将赵凤昌革职,永不起用。
赵凤昌没来由丢了饭碗,对清廷憋了一股气。不过张之洞很够义气,给赵凤昌谋了个电报局的挂名职务,薪水丰厚。赵凤昌到上海造了个惜阴堂别墅闲居,实际上和张之洞仍保持联系,为张提供情报。
赋闲的赵凤昌反而比做师爷时更厉害,第一次厉害是1900年,慈禧贸然下令向列强宣战,以李鸿章为首的南方实力大员们认为宣战太荒唐,拒不奉诏。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和光绪逃往西安。大清朝眼看着玩完了,可老百姓还要过日子,要是洋人在中国地面上抢地盘打起来,日子可过不安生了。赵凤昌一琢磨,这事得管管,于是他找了同乡何嗣焜,这位也是胥吏出身,在李鸿章和张树声任两广总督时做幕僚。两人认为得找个有分量的人出面和各地大员及各国代表说话。俩师爷找到盛宣怀,这位够分量。
让盛宣怀说什么呢,是让各地大员和洋人订个约:我们保护外国人在华的人员财产安全,不杀不抢,你们呢,别把军舰大炮开进长江,简言之,就是咱不打仗。盛宣怀答应了,他提出先和张之洞刘坤一说,因为这两人在东南各大员中最具实力。赵凤昌和张之洞是老交情,立马打了个电报。可张之洞上了点年纪,说好听点叫谨慎,说难听点叫胆小,没有圣旨他不敢擅自和外国人打交道,赵凤昌一狠心,自己编了个圣旨,说从洋人电报那边看到,太后有旨,令各地总督巡抚自保疆土,北京的事按1860年被英法联军攻占时的先例,由庆亲王和各国和谈(1860年是恭亲王)。既然说“保”而没说“勤王”,督抚们就不能出兵动武。张之洞还不放心,问这个“洋人电报”的源头。赵凤昌就让盛宣怀把他编的那份“洋人电报”分发给各省大员,开始盛宣怀不敢发,假传圣旨是灭族的罪,赵凤昌开导盛宣怀:“我们不是假传圣旨,只是传一份洋人的电报,日后朝廷要是追究,我们尽可把罪责推给无处查实的‘洋人电报’。”盛宣怀一想也是,乱世本就谣言满天飞,上哪去查源头。况且眼下火烧眉毛,要是全国打仗,盛家那富可敌国的家产要保不住,那时还没有把财产转移到国外的做法。
盛宣怀向各省大员拍出这份假圣旨,张之洞等大员们不得不信,于是以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首,联合山东、浙江、福建、四川的头头脑脑,和各国签订互不侵犯约定,李鸿章对外国人说,对各国宣战是朝廷受义和团蛊惑胁迫不得已下的诏令,是“乱命”“矫诏”,地方上不奉命不执行,咱们之间仍和往常和平年代一样。这事谈成了,历史上叫“东南互保”,使八国联军战事只局限在京畿一带,沿海和南方各省免于战火。
后来慈禧回京,并没追究假圣旨的事,还封赏了盛宣怀,加太子太保头衔,盛宣怀对赵凤昌的胆识非常佩服。赵凤昌敢编造假圣旨表面上看是留了个“洋人电报”的余地,实际上赵凤昌看透了清朝的虚弱无力,地方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已成事实,皇家的权威已不比从前,况且这份假圣旨是息事的,不是闹事的,所以一点祸事也没有。

赵凤昌另一次掌舵国运是武昌起义以后。起义次日赵凤昌即得到汉口电报局长拍来的的消息,这人脉资源多广。赵凤昌对武昌起义有两点看法,一是立场站在革命军一边,二是战争不能扩大,特别是不要让外国人卷进来。随后他找人和各国驻上海领事商谈,表明革命军不会伤害外国人在华利益,请各国保持中立,不要助清廷镇压革命军。外国人一合计,清朝气数已尽,站在他这边没前途,既然自己不会有损失,不如卖个人情。于是外事方面算是安定了。
赵凤昌又给两江总督张人骏打了个电报,这个张人骏就是李鸿章女婿张佩纶的堂侄。赵凤昌要求张人骏看住自家一亩三分地,别管武昌的事,所谓别管就是不出兵镇压,张人骏本不支持革命军,但接了赵凤昌的电报后真就按兵不动。两江总督掌管江南地区军政大权,放今天来说相当于苏沪皖赣等省市一把手兼南京军区司令,这是多大的官啊,赵凤昌一个电报就给稳住,这是多大的面子啊。
清廷派袁世凯镇压革命军,在袁世凯这边,赵凤昌有两个“线人”,一个是前边说过的洪述祖,是赵凤昌的大舅哥,这时在袁世凯身边做幕僚,又是一个“吏”。另一个是南通状元、实业家张謇,他和袁世凯在朝鲜共事过,交情不错。赵凤昌给两人打个招呼,于是洪述祖就在袁世凯耳边吹风,劝袁不必死心塌地为清廷效忠,对革命军应该软硬兼施、剿抚并用。张謇则给袁世凯以及各省大员拍电报,劝他们坐下来谈,避免内战,促成共和。张謇有状元功名,此时又是富甲东南的实业家,他的话分量不轻,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在旧识劝说和时势舆论影响下也有意和谈。
在武昌革命军这边,赵凤昌也有两个“线人”,一个是前边说过的庄蕴宽,赵凤昌的大舅哥洪述祖是庄家女婿,赵夫人洪氏从小在庄家念书,因此赵凤昌和庄蕴宽亦近似郎舅关系。前边说过庄蕴宽在广西办过军校,革命军中不少大人物是他学生,足够有面子。另一个是庄蕴宽姐夫吴琳的父亲吴殿英,早年赵凤昌向张之洞推荐过吴殿英,张留吴做幕僚,后来吴殿英协助张之洞创建湖北武备学堂,组建湖北护军,后来改叫湖北新军,再后来一部分新军参与了武昌起义,算起来革命军还得感谢张之洞,所以孙中山称张之洞是“不谈革命的革命家”。吴殿英建新军时有个协统(相当于旅长)叫黎元洪,武昌起义后成了湖北军政府都督,吴和黎算是有师生之谊,面子也不小。以一介布衣左右南北局势,神马孙中山、袁世凯都是浮云,幕后大BOSS是这位刀笔师爷赵凤昌。
庄蕴宽在吴殿英之子吴琳的陪同下到武昌和黎元洪、黄兴会谈,革命军方面亦同意停战议和,议和地点在上海南京路工部局市政厅,革命党人和军政工商界要人就在赵凤昌的别墅惜阴堂集会分析形势,象孙中山、黄兴、张謇、唐绍仪、熊希龄、黄炎培等政要名流都是惜阴堂常客。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庄蕴宽出任江苏都督,汤寿潜出任浙江都督,都是赵凤昌推荐的。
当时形势,袁世凯手握北洋新军,实力强大,革命党虽然有部分湖北新军,但一则数量少,二则革命党内部常有龃龉互不服从,如是真刀真枪拼到底,袁世凯占着绝对优势。赵凤昌把和谈地点设在自己人脉丰沛的上海,是想让南方革命党在和谈中挽回些不利。
和谈双方北方代表是唐绍仪,南方代表是伍廷芳,但北方的唐绍仪每当有事找南方时,首先致电的不是伍廷芳,而是赵凤昌,旁人问他是不是找错人了,唐绍仪却说伍廷芳不过是名义上的代表,真起作用的是这个赵老爷子。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人员,基本都是在惜阴堂敲定的,关于总理人选曾有过争执,北方一定要袁世凯的人出任,南方一定要同盟会的人出任,赵凤昌想了个折衷的办法,让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因为南方对唐绍仪印象不错,这样就兼顾了两边的要求,这个办法获得南北双方一致赞成。
南北议和结束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致信赵凤昌,想聘请他做顾问,赵都婉辞了,布衣终生。
因赵凤昌在民国诞生中起的巨大作用,有人给他取了个戏谑的外号“民国产婆”。

赵凤昌有个女婿叫杨杏佛,曾任中央大学商科主任,和农科主任邹秉文、工科主任茅以升并称为“东南三杰”,中央大学商科为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杨杏佛后来被军统特务暗杀,被誉为“中国为人权流血第一人”。
吴琳有个儿子名叫吴瀛,为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918事变后,日军意在占领华北,吴瀛监运部分故宫文物南迁,2004年央视大戏《国宝》中的主角范思远部分事迹就是取材于吴瀛。戏剧家吴祖光、音乐家吴祖强兄弟是吴瀛之子。

所有跟帖: 

ding...... -ghost_in_shell- 给 ghost_in_shell 发送悄悄话 ghost_in_she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6:05:42

胥吏年轻化指的是处级领导干部的处女化 -贾平凸- 给 贾平凸 发送悄悄话 贾平凸 的博客首页 (123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6:24:04

我觉得蛤蟆同学八得好的地方不仅仅是史料的详实 -托宝猫- 给 托宝猫 发送悄悄话 托宝猫 的博客首页 (196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6:33:06

而且是史料超级的详实! -贾平凸- 给 贾平凸 发送悄悄话 贾平凸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6:52:32

哈哈,对的对的。蛤蟆同学八历史,大伙儿是爱听呢,爱听呢,还是爱听呢? -托宝猫- 给 托宝猫 发送悄悄话 托宝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7:01:55

都不是。是爱读爱看。 -贾平凸- 给 贾平凸 发送悄悄话 贾平凸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7:08:48

同意。 c'est ca...... -舞女- 给 舞女 发送悄悄话 舞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7:07:32

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投胎,还是唐最好。北宋和元最恶心。 -舞女- 给 舞女 发送悄悄话 舞女 的博客首页 (7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6:51:58

有传言,有人曾建议把黎元洪的黄陂话作为官话,,还好黎大总统胆小,未准。:))) -jingqiu- 给 jingqiu 发送悄悄话 jingq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7:32:21

万幸。。。。 -舞女- 给 舞女 发送悄悄话 舞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7:40:40

嗯!否则太有喜剧效果了。 舞,近期辛苦了。。。。抱抱:)) -jingqiu- 给 jingqiu 发送悄悄话 jingq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8:16:56

蛤蟆哥,这个赵凤昌让人心动啊。能否8下他的风流韵事。 -舞女- 给 舞女 发送悄悄话 舞女 的博客首页 (35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7:45:39

谢谢蛤蟆哥讲解历史! -林笑- 给 林笑 发送悄悄话 林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8:42:23

史盲也敢顶,只要能把 -七零- 给 七零 发送悄悄话 七零 的博客首页 (23 bytes) () 01/31/2012 postreply 08:58: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