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 注 释 习习(音飒sà):象声词。 谷风:一说东风,一说暴风,一说来自山谷的风。 黾(音敏)勉:勉力。 葑:蔓菁也。叶、根可食。 菲:萝卜之类。 无以下体:意指要叶不要根,比喻恋新人而弃旧人。 德音:好听的话。 迟迟:迟缓,徐行貌。违:恨也。 畿(音机):指门槛。 荼(音图):苦菜。 荠:荠菜。宴:乐。 泾、渭:河名。湜湜(音时):水清见底。 沚(音止):水中小洲。一说止,沉淀。 梁:捕鱼水坝。笱:捕鱼竹笼。 阅:容纳。恤(音序):忧。 能:通宁。匍匐:尽力。 慉(音序):好,爱悦。 雠(音仇):同仇。 贾(音古):经商。 育:长。鞠:穷。 颠覆:艰难,患难。 旨蓄:储备、腌制的食品。 洸(音光):动武打人。 溃(音愧):怒貌。既:尽。 诒:遗。 肄(音义):劳也。 来:语词。 塈(音系):爱。 | 白 话 翻 译 风声飒飒起,天阴又下雨。 勉力共一心,不应发怒火。 采挖蔓菁和萝卜,怎能取叶却弃根? 甜蜜誓言莫违背,说好与你共老死。 踟蹰走在大道上,心中满是怨与恨。 本没期望你送多远,哪知刚出门槛你就回头转。 谁说苦菜苦?比起我来它像荠菜一样甜。 你们新婚乐融融,亲密就像兄与妹。 泾水因为渭水浊,沉静下来它自洁。 你新婚燕尔行乐忙,根本不来理睬我。 别去我筑的捕鱼坝,别动我编的捕鱼笼。 唉,我在时都做不了主,走了之后哪里还管得着! 想当初我们共患难,遇到水深就泛舟过。 走到水浅的地方就趟泳过。 你家当初要啥没啥,全靠我俩辛苦劳作才过得像人样。 凡是邻居亲戚有困难,从来都是尽力去帮忙。 你不报答我的恩德,反把我当仇人看。 全然无视我的好,竟把我视作卖不出去的东西。 当年跟你是又穷又困,谁知你一旦翻了身。 有了钱财和家产,却把我视作大毒蛰。 我腌制好一灌灌咸菜,准备冬天没菜时吃。 你新婚燕尔狂欢喜,却当我是过冬的咸菜拼命往外扔。 怒骂不够还动手打,故意让我专干苦累活。 全不念我初来时,你曾爱惜我。 |
这又是一首弃妇诗,而且也是我评论《诗经》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首诗。 面对这一类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论。因为此类事件大抵都是如此,丈夫变心,薄情寡义,妇人叹遇人不淑等等。 先不谈诗旨,单就诗的写作手法来看,还是很新颖别致的,试着大略分析一下。 第一章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用阴晦的天空和凄冷的雨暗示一件不幸的事将要发生。接着就点明了丈夫要抛弃结发妻这一事实,其中用采挖蔓菁萝卜取叶去根起兴作比,劝告丈夫不要喜新厌旧而抛弃原配。这个比兴饱含泥土气息,很清新,以至于两三千年过去了,今人再读,丝毫没有腐臭味,依旧能感受到田野里青青的菜叶,幽幽的花香,淡淡的微风。。。 妻子提起他们曾经说过的甜言蜜语以及山盟海誓,企求能感动丈夫使之回心转意,但狠心的丈夫还是不为所动,无情地把她驱逐出门。第二章就是写女子在回娘家的路上踟蹰徘徊,内心忧恨交加的情形。写丈夫仅送她过门槛这一细节,让读者明白这个男子是多么的薄情寡义,胜过了千言万语的控诉。荼菜和荠菜的比喻同样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这章还用到了新婚欢喜和弃妇悲苦的对比,渲染有致。 第三章写丈夫贪图女子颜色青春艳丽而抛弃了糟糠之妻,女子婉转地说自己其实并不难看,只是跟年轻貌美的女子比起来略显不足而已。同时也渲泄了自己内心的不满,警告那对新婚人别霸占坐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但她很快意识到这是徒劳的,只能长叹一声。以泾河渭河起兴,诗的视野顿显开阔,而且说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诗中提到的鱼梁和鱼篓让人不由地想象到青山绿水,波纹粼粼,鱼儿戏水。。。 叹眼前悲摧,不由想起从前一无所有地跟丈夫同舟共济艰难打拼的时光,好容易积了些钱财过上好日子,却不料丈夫忘恩负义抛弃了共患难的结发妻。第四章用概述的方式来写,题纲挈领,省却了不少闲文。 忆完往昔再回到残酷丑陋的现实,丈夫的不念旧情、刻薄不义、乃至虐待和打骂更激起了女子的激愤之情,于是就宣泄出了最后两章对丈夫卑劣行径的控诉。那个腌咸菜的比兴极为贴切,让人叹服! 这首戚戚惨惨的弃妇诗,其状悲惨,其情忧苦,读罢让人唏嘘不已! 掩卷长思,是什么造就了这不幸的遭遇呢?是古时的婚姻包办吗?显然不是,现代人恋爱婚姻自由但发生类似的悲剧较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中这个女子比照今人可能最缺憾的是当初嫁人时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乃至于遇人不淑。这也是她可以抱怨旧时婚姻包办的一个理由,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因为即使现代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仍然无法避免遇人不淑的苦果;古代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自主择偶的权利,然婚后幸福美满的也不在少数,婚姻的幸福与否跟夫妻双方最初通过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即男女走到一起的方式并不起关键作用,关键在于之后怎样维持这个婚姻。 事物总在发展变化中,好人可以变作坏人,浪子也可以洗心革面成为众口交赞的楷模。所以用人先天有善恶之分为这种事情作注是站不住脚的,的确有些人本性中有恶的种子,碰到适宜的环境就发芽长成一颗坏树,常说的“小人得志便猖狂”此之谓也。但很多人的确是本性纯良,只因所处环境的影响而长成一棵弯树,所谓即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先天和后天都重要,但后天的因素尤为重要。 过去主要是男子抛弃结发妻,现在男女平等,用离婚这个词来说比较公平合理。一个人因为喜新厌旧而抛弃原配这里面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这里就不絮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在不危害他人的情况下让每个人都生活的幸福快乐,即所谓的和谐大同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类自身生物性和社会性不断斗争和妥协的过程,而且将是非常艰巨、曲折和漫长的过程。因此抛弃旧爱的故事在人类实现其终极目标也就是人人都成圣成仙前还将不断上演。 |
感悟诗经:35---《邶风·谷风》(遇人不淑的凄惨遭遇)
所有跟帖:
•
遇人不淑
-多吉-
♂
(76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05:49
•
遇人不淑这真是千古难解的题,人类只能用排除法不断试着找出正解。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28:39
•
没错,唯有试错 ~~~~
-别摸我-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43:06
•
摸
-七零-
♂
(9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46:15
•
你
-别摸我-
♂
(39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50:36
•
遇人不淑就是个
-七零-
♂
(11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45:19
•
哈哈哈哈。。。那你给纠正一下,造福百姓啊。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47:51
•
先赞你的白话翻译
-托宝猫-
♀
(132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22:48
•
谢猫对白话的欣赏,这个小三的讨论不知是偶然还是天意,我是按顺序评诗经,恰好赶着这趟流行风,:)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31:19
•
这个太悲伤了
-Bluebell-
♀
(258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40:37
•
回复:这个太悲伤了
-ghost_in_shell-
♂
(1528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44:11
•
这个故事真好!谢谢居壳灵,周末好。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50:56
•
hahaha, another new name for me
-ghost_in_shell-
♂
(46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53:20
•
到你嘴里什么都文艺了,小鬼也成灵了,哈哈
-evil-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55:08
•
幽灵也是灵嘛,呵呵呵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57:54
•
谢谢,我就是这个意思,姻缘天注定
-Bluebell-
♀
(49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55:03
•
我赞同你的观点,有些事情用理性的知识和经验解释不了,那就让位给感性的说法吧。周末好!:)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8:46:30
•
小茶,请教下下
-Bluebell-
♀
(71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51:08
•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诗经》早在孔子出生前就已存在,传说孔子后来整理了这些《诗经》。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56:36
•
谢谢小茶,还有个问题
-Bluebell-
♀
(99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00:26
•
诗经那个年代婚姻应该是很自由的,我感觉那些看似能写能吟的女子其实多数是男子以女子口吻写的。
-WXCTEATIME-
♀
(41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38:02
•
明白了,谢谢小茶费心解释 :)
-Bluebell-
♀
(72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43:41
•
放心吧,你不会有那样的遭遇。:)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57:32
•
诗经的年代,男女恋爱还是比较自由的吧,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古时夫妻不过了可以和离,去衙门办个证就行
-evil-
♀
(43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17:18
•
你说的基本是事实(从一而终大概从宋朝开始吧),不过我不是很明白你的观点是什么,:)周末好。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23:45
•
没什么观点,就是想到了说一下。你说的对,应该是宋开始。唐乱过头了结果后世怕的又禁过头了
-evil-
♀
(89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29:23
•
说得很好,对得上,呵呵呵。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09:40:56
•
嘿嘿,小茶呀,这类文字现代中国可不少见呀,几乎是WXC的主流文学了
-fpxjz-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13:21
•
是啊,俺也不能免俗啊,就跟着瞎评了这么一篇。好久不见,问好。你赴宴的盛装后来怎么样?哈哈哈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40:27
•
我先骄傲一下,再以小茶的解释勉励一下自己:)
-林笑-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50:05
•
好!继续努力,呵呵
-WXCTEATIME-
♀
(0 bytes)
()
01/06/2012 postreply
10: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