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转来的几个学外语的咆哮体帖子,不免想起中文中以音喻义的事情来。典型的就是歇后语,例如:
老太太点眼药水------邓(瞪)小平(瓶)
蝎子掉进裤裆里------折腾(蜇疼)个球
五朵梅花开一朵------四肢(枝)无力
王母娘娘哭哥哥------凶(兄)啊
玉手镯上涂白漆--------装(妆)贱
你说,老外要是学这些中文,他怎么去理解呀。
还有一些文雅的,比如网友们玩这个就很厉害,很多ID都很有学问,什么庄文雅、守猪逮头,真真假假搞得人头都大。就是某些比较低调的人物“戴斌”,我们也不能放过,意思就是“带病”(请用四川口音读)。
俺挺喜欢“毛”“猫”二字的音喻,一方面两个字都很温顺,另一方面“猫毛”和“毛猫”还真是很一样的感受。先看俗的:
老板娘房中唤老板 --- 毛儿他爸
贾平凸戏懒猫 --- 毛秃猫不凸
舞女杀鸡学咆哮体 --- 一地鸡毛有木有
再看雅的。举两个例子看古人在诗词中怎么用的吧,两首都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
第一首就是陈著的怜猫长诗:
黑花一衔蝉,畜之今几年。
捕攫奔走捷,巧黠乃其天。
一脔亦割啖,分与眠席眠。
迩来主人出,出久厨无烟。
罄室鼠辈少,时得聊自延。
不就邻妇呼,宁饥肯垂涎。
夜寒身无栖,灶窟恬余暄。
灰染突尘涴,毛色非旧鲜。
主人来归初,绕室如诉冤。
旁人固不解,主人当知怜。
云何云可恶,恶彼身挛拳。
依随行坐闲,呵叱加笞鞭。
不念昔可爱,惟恶今非前。
本来是一物,色改爱遂迁。
吁嗟乎猫乎,岂独于猫然。
人于夫妇闲,情义亦罕全。
花颜少年时,儇倚心相缠。
皤皤白发垂,相丑亦相妍。
吁嗟乎人乎,有耳听我言。
人生七十稀,能得几时安。
毋以私自贼,同室操戈鋋。
举案与齐眉,当如孟光贤。
糟糠不下堂,当与宋弘肩。
不然只自苦,于我何益焉。
我赋我妇读,一笑愿不愆。
看看这里面猫呀毛呀的多么浑然一体!
还有一首也是大家的作品,那就是秦少游的蝶恋花
紫燕双飞深院静。簟枕纱厨,睡起娇如病。一线碧烟萦藻井。小鬟茶进龙香饼。
拂拭菱花看宝镜。玉指纤纤,捻唾撩云鬓。闲折海榴过翠径。雪猫戏扑风花影。
靠,这一句“雪猫戏扑风花影”将一个宝猫的憨爱之态描写得多让人心乱如麻,多让人心醉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