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皖姐来自香港, 嫁给了美国人, 一个有家族历史背景的美国人;
那天, 皖姐送我和儿子回小区公寓; 我留她和她儿子凯顿玩了一会儿;
两个小毛孩很快打得火热; 两居室的小屋欢腾起来;
皖姐坐在客厅的摇椅上看孩子们玩耍; 时不时地夸我如何将小屋收拾的玲珑可爱, 整洁舒适…, 夸我如何看起来雅致, 清爽……
我在厨房为孩子们准备点心. 对皖姐不吝词汇的美言, 我只是腼腆的笑; 对于不熟悉的好心人, 我一直是这样;
皖姐说: 我喜欢你的笑; 喜欢你家小子的机灵,中文说的好; 喜欢两个小孩玩在一起象兄弟;
我说: 那你带孩子常来玩! 她点头, 笑!
随后, 我们有了第二次, 第三次的交往;
第四次的时候, 我功课不多, 就留皖姐和她儿子凯顿吃晚饭;
那天, 我为皖姐和顿凯做了丰盛的中国晚餐;
那天, 皖姐说了好多好多……
她说: 为了躲避那场十年的灾难, 她父母带着全家从大陆移居香港; 那年, 她不到十岁;
她说: 二十岁, 她就开始打理家族生意; 曾获得过英国皇室颁发的“骑士勋章”.
三十二岁那年, 她认识了现在的先生;
在争取一家美国公司在香港的销售代理权时,她的热情爽朗能干吸引了一个美国男人的注意。 这个美国男人就是那家美国公司的代表-----一个家族公司的代表。
就是那年, 她有了牵挂----于是一场近10年的爱情拉锯战开始。她在香港, 他在美国.
年龄随长,她的生意斗志日渐消磨。她想有自己的家, 有自己真正的生活;
“40岁那年,我放弃了在香港的一切,带了一笔钱,来到美国,嫁了.”她说,“拉锯战结束了, 东奔西颠的商战结束了.”
“婚后的第一年,我开着SUV游走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南到北;历时八个月.” 皖姐说, 安静的目光中有笑意。
“二十年来,我第一次真正完全属于自己!”她舒了口气,接着说.
“游历美国后不久,我有了凯顿。 41岁的女人终于有了心爱的儿子,有了完整的家.”她爽朗的笑…
两个小毛孩正打得火热; 两居室的小屋正欢腾;
.........
那次晚餐后,我和皖姐成了真的朋友, 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不快乐;
我儿子和她儿子成了真的好兄弟, 他们分享着彼此的"成就"与"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