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康德的《个体的特性》(1)--“论面相”

本帖于 2010-09-11 19:31:1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罗曼 编辑

读康德的《个体的特性》(1)--“论面相”

付明泉
2010年9月

曾有人说,哲学道路上,必须通过的一座桥,这个桥就叫康德。 康德的三大批判理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康德在还有很多哲学短文,很多因为阐述了“普遍的真理”而被广泛的研究。

康德的《论个体的特性》从天性,气质,面相等方面阐述了个性,而其中的多血质,忧郁质,胆汁质,粘液质性格的分析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篇文中,我们看看他的面相的一节。

首先,康德认为:“人们不应该挑剔一张面孔的丑陋”。前提是:“只要这张脸在其表情里并未显示出一个被罪恶腐蚀的心灵,也没表现出一种生来就不幸的罪恶倾向。他进一步说,比如一张一说话就狞笑的脸,或一张在看别人时毫无温厚之色的狂妄无知的面孔。, 而有些人的脸是阴森森的,而有人的脸则是充满妄想和幻想和想像的脸。” 这可以看出,康德不认为五官的美丑是该挑剔的,但是前提是其“丑”是自然的不是性格个内心恶引发的。他进一步阐述说:“对一个人而言,脸上的肤色和瘢痕使得他变丑并不重要,如果他眼中闪现着善意,目光中带有安宁的表情焕发正直的光辉,他就总是可以让人喜欢并值得人去爱,大家也可以都这么承认。人们拿这样的人及其可爱之处来打趣。

尽管如此,康德也认可面相和内心的必然联系。他说,“神态总与人的内心活动相伴,经常的重复就不由自主地慢慢形成固定的面容。”,康德风趣的指出,“这种面容在死去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正如拉法特所发现的,在活着时看上去是一个恶棍的可怕的脸,在死时反而好像变得高贵了,因为这时人的所有肌肉已放松,似乎只剩下了无邪而安宁的表情。”

康德进一步阐述了人面相和内心的关系,他说,“有这样的情况,即一个在年轻时保持不受诱惑的人,尽管在以后的岁月身体完全健康,但是逐渐的放荡,荒淫无耻而有了另外一副面孔,但这并不能归于他的自然禀赋(相貌)。”这也许就是后来经常说的“相由心生”,即或者诸有些不笑的人当他们忽然故作笑容的时候会显得僵化和不自然,甚至有点阴森和恐怖。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人的面相确定人的性格和善恶。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读康德的《个体的特性》(1)--“论面相”
  • 又是9月9--- 纪念毛泽东
  • 毛泽东的爱情世界与他周围的女性
  • 晚年毛泽东 (十四)
  •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所有跟帖: 

    比较深奥的说 -红袖添香老板娘- 给 红袖添香老板娘 发送悄悄话 红袖添香老板娘 的博客首页 (43 bytes) () 09/10/2010 postreply 18:51:47

    这么高评价啊,看来这个周五晚上必须偷乐了,呵呵,周末愉快。 -明泉- 给 明泉 发送悄悄话 明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0/2010 postreply 19:29: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