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全家到洛杉矶旅游,顺道到佛光山西来寺拜佛祈福。当日天气晴朗,风很大。西来寺依山而建,占地虽不算大,却很有气势。寺内干净整洁,那日的游客不似当年周末来时那么多,更衬托出寺院的宁静幽雅。
我们在大雄宝殿参拜玩菩萨后,照例来到佛光书局购物。在师姑的推荐下,我买了一本“般若心经”。在滴水坊,我们还遇到当地高中的一班观光的学生,以西裔和华裔为主。这时五观堂前响起了清脆的打板声,原来是午饭的时间到。西来寺的素膳是自助式的:主食有炒饭和炒米粉,各式蔬菜和豆制品,还有例汤和水果。令我惊讶的是食客中竟有三分之一是美国人。
故地重游,我们心中感慨万千。当年,外子学业有成,却找不到工作。苦闷烦躁之中,到西来寺诚心求佛,果然如愿以偿。因此和西来寺结下善缘。斗转星移,数年光阴竟在弹指之间飘过。当年的雄心壮志渐淡,而今是为人父母的一份担当和喜悦。
自洛杉矶返回家中,我每晚都抽空看一看佛教精典的“般若心经”。这本书虽说属于入门读物,对我而言,还是相当的深奥。读着读着,就有了一种想看一下星云大师的著作的念头。周末,我跑到图书馆里借了两本星云的书。读“一池落花两样情”时,我觉得星云大师妙笔生花,文采极佳。接着就捧起他的“欢喜人间 - 星云日记精华本(上册)”看起来。
好久没有学生时代看一本书要一口气读完的冲动,让我在一个晚上就看完了这本日记。心情从感动到欢喜,又从欢喜中感到力量。翻到最后,发现编辑陈秋美女士竟和我生活背景,环境大相迳庭,却有很多的共鸣。在都市生活的人,常会感到身心俱疲。像我这样为人妻,为人母的坐三望四的人,常有烦躁郁闷的情绪。青春已逝,事业无成,人生似无起色。加上客居他乡,举目无亲,缺乏归属感,常常有归于不归的挣扎。
当我看到星云大师颠簸流离,入狱甚至从刑场逃生的经历,自己因文化冲突而产生的“水土不服”症状减轻了。读到星云创建佛光山的艰辛和坚持,让我感到自身的脆弱。据书中记载,西来寺当年是一个马场,马粪几尺高。经过多年的建设,终于成为一个北美佛教文化中心,洛杉矶的一个著名观光景点。
星云大师对弟子的谆谆教诲,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将其为人处事的经验,无私奉献。书中没有刻板的说教和僵化的教条。积极的人生态度,关心社会而不是远离尘世,消极修行是星云的人生哲学。
我想,如果把人的寿命看作是90岁而不是70岁,那么我还有很多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不用为眼前琐事缠身而烦恼,也不用为即将步入中年而感伤。因而心生欢喜,也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最后以星云大师的欢喜论结尾:“欢喜不欢喜是一念之间。到人间来做人要欢喜,不要把忧愁传染给别人,要为自己制造欢喜的乐趣,并给人欢喜。”
欢喜人间
所有跟帖:
•
嗯,快乐给别人也带来快乐总没什么错。
-hutu45678-
♀
(0 bytes)
()
04/02/2010 postreply
14:12:18
•
黄花翠竹皆般若, 你文字中的恬淡很是让人舒服!!
-夏雨雪-
♀
(50 bytes)
()
04/02/2010 postreply
15:31:52
•
谢谢!也祝你复活节快乐!
-清心随缘-
♀
(0 bytes)
()
04/02/2010 postreply
15:58:24
•
一直会想起简爱中的那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我想之所以会记住这句话是因为要提醒自己,
-美丽的春天-
♀
(180 bytes)
()
04/08/2010 postreply
05: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