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侍郎

本帖于 2010-03-11 08:00:1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罗曼 编辑

看,看到42集, 最喜欢的人物是岑文本.

这部片大概是两拨人合伙编剧, 一拨人负责写国家政治宫廷斗争, 一拨人专攻琼瑶派的言情部分.

这部剧里面演得最烂的是安康公主,整个就是在演琼瑶剧.演和商人慕一寬的感情戏, 那台词令人酸掉大牙, 什么"你这是在看花呢还是在看我呀" 琼瑶也没写过女孩子如此直白的调戏男生.

比较搞笑的是,这个不靠谱的公主, 居然跑到皇帝那里要求下旨让慕一寬退亲娶她.而且在嫁给独孤谋之后, 还要跑去纠缠慕一寬,对着旁观的丈夫说:"这事儿和你没关系" .

演员挺漂亮,为了突出漂亮,不惜脱离真实.被抓到颉利那里住在牛棚里,慕一寬脸上总算抹了点灰,可公主脸上居然一点都不脏, 和在宫中时化得一摸一样精致的妆.

她那个无用的太子哥哥,在皇帝面前从来就没说对过几句话, 常常气得他舅舅长孙无忌翻白眼, 说起琼瑶派的肉麻台词却流利非常.比如对太子妃表白:"我在这里种了海棠,想你了就来看看, 看到海棠就象看到你一样."

皇帝身边的几个重臣: 房玄龄,长孙无忌, 魏征,岑文本, 侯君集,演得都挺好的, 房之老谋深算, 长孙之机敏善辩, 魏之直而不傻, 侯之强硬悍勇,岑之沉稳睿智,无不生动好看.几个演员的形象气质也觉得很契合, 我觉得演岑文本的相貌在这几个人中最好, 古狗了一下, 里果然说他"有姿仪",看来在选演员的时候还是考虑到忠于史实的.

又古狗了一下"中书侍郎",答案如下:

"官名。晋由通事郎改置,东晋又曾一度改为通事郎。职掌诏命。南北朝沿置。隋初为内史侍郎,炀帝时,员额由四人减为二人,又称内书侍郎。唐初为内史侍郎,武德三年(620),复称中书侍郎。高宗曾改西台侍郎。武则天曾改凤阁侍郎,玄宗曾改紫微侍郎。唐中书令缺,侍郎即为长官,品级亦高于前代(南朝末为五品,隋正四品,唐正三品)。宋仍有些官。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与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中书、门下侍郎为副相。徽宗政和中,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仍兼侍郎如旧。南宋初,复左右仆射原名,亦仍兼侍郎。建炎三年(1129),再改宰相官名,复置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侍郎乃废。"

看起来是帮皇帝宣布政令,管行政的正三品高官.

岑文本文采出众, 政治上也非常清醒, 难得做人还很低调,堪称完美. 史书上说他只活了51岁, 因为皇帝攻打高丽,他负责后方钱粮调度,心力交瘁,累S了.

剧中的李恪,如果能听岑文本的话,或许能得善终, 可惜他想不通, 专门和皇帝顶着干, 哪壶不开提哪壶, 皇帝要捂的盖字他一定要揭开,加上权万纪成天的馊主意不断,一头往S角里钻. 岑文本曲线救国, 明里帮魏王, 暗中帮蜀王, 只有聪明的郑丽婉看出端倪.

剧中的侯君集, 以行伍出身任吏部尚书, 一样做得挺好, 说明只要人聪明, 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衬托出笨蛋太子, 人苯什么都做不了.



"岑文本传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①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② 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③。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④,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注]①藉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作出鼓励农耕的样子。②三元: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或元日,古人认为这一天为岁之源、时之源、月之源,故称“三元”。元:始。③撝挹:谦虚。挹通“抑”。④春坊:指太子宫。
  
附《岑文本传》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文雅,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他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新年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章的语言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再加上李靖推荐,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平时的旧友,即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扶养弟侄们情深义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把他当作亲信”。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两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错误多得数不清,怎么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再希求太子的恩泽。”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仍然让他五日一参拜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不久文本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宠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因此忧惧。”亲戚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南方一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感叹着退下了。"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