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与抵达

本帖于 2009-09-07 15:58:1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得了吧 编辑

        那天去机场接爸爸,停车的原因,我们从“出发”的那一层进去,再乘电梯到“抵达”的那一层。以前都是或者一送或者一接,只感受送人或接人的一种氛围。那天强烈的反差让本虎禁不住多想了想这一送一接的天壤之别。

        在北京的时候,其实极少去机场接送人的,本虎不会开车,市区离机场又远,因此即使去也不过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在日内瓦就不同了,机场离住处实在太近(刚来的时候,本虎还担心过飞机起降失败的话,会不会直接掉到我们脑袋上),尤其是亲人的出差来往,从国内“抵达”的时间基本都在傍晚或晚上,怎么能不去接一趟呢!

        本虎是很少去送行的,客观原因是“出发”的航班多办是上班时间,主观上也不愿意露出难舍的情绪反让亲人担忧。这不,那天刚踏入出发大厅,就看见一对情侣在热吻,而他们的眼神里却写满了绝望和悲伤,看这情形估计是要分开很久的。这又让我想起曾经一次送人的时候,看到一对年迈的父母来送女儿和外孙,小外孙可能还不太懂得分别之痛,那女儿却是进了关就再没敢回过头,从背影上看分明抽泣得非常厉害,她的父母就石像般伫立在原地久久不肯离去。

       从“出发”来到“抵达”一层,就完全是一派欢乐情景了。西方人无论男女老幼,一眼见到亲人出现了,迎上去或亲吻或贴脸,尽情地表达着重逢的喜悦,连狗也撒着欢儿不甘人后地扑上去,还有手捧鲜花或举着五彩气球的。所以我真是喜欢接人,等着的时候也不闷得慌,西洋景儿看得差不多了,就会看到虎爸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出来,这时候便扯开虎嗓大叫一声:“爸!”。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出发与抵达
  • 说说施华洛世奇
  • 熟悉的陌生人--悼念罗京
  • You Know What
  • 由薰衣草想到的
  • 所有跟帖: 

    机场的悲喜往往就隔着一层楼, -NOFREE- 给 NOFREE 发送悄悄话 NOFREE 的博客首页 (20 bytes) () 09/02/2009 postreply 05:53:28

    几人欢喜几人愁 -sea_n- 给 sea_n 发送悄悄话 sea_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2/2009 postreply 06:42:52

    深有同感。和来接机的家人相聚,转眼间又在同个地方别离,物是情非,不好受。 -花落知多少- 给 花落知多少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2/2009 postreply 11:05:13

    喜欢最后一句话和插图 -一尘不到- 给 一尘不到 发送悄悄话 一尘不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2/2009 postreply 12:01:17

    我爸身体也特好,有一次爬山,他连拖带拽才把我领上去,还一边担当摄影师。 -hutu45678- 给 hutu4567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3/2009 postreply 08:34: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