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早已不再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是一种消费行为。 消费之前,一定要想明白。
我们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教育子女, 很可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一个人的一生可能50%缘于基因,42%因为机遇, 大环境, 8%才是教育。 您信吗?
------------------------------------------------------------------转
三联最新一期有篇文章,谈《幸福公式》。
有几点颇为有趣(随意摘抄,不全面):
1、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幸福。一个讨厌的室友、工作伙伴,或者长期争吵的配偶,绝对会降低你的幸福度。相反,如果同事中有人是你的好友,则你的幸福度会大大提高。
2、结婚的人通常比单身人士幸福,尤其在婚后的最初几年,幸福指数达到峰值,但有了孩子以后,就像飞机坠机一样,幸福感不断下降,这个趋势到一个人85岁的时候才开始扭转过来。可能那时人生的宴席散得差不多了,你会觉得有子女还是挺幸福的。孩子就像海洛因,它让你感觉非常好,但要求太多关注和精力,把其他的一切乐趣都从你的生活中屏除出去了。
3、关于奢侈品。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幸福感很容易被“适应原则”削弱和消除,但如果他花钱买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或朋友相处,或者度个较长的假期,亲近大自然,则会带来较为持久的快乐。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同样的价格,购买体验比购买物品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因为前者具有更高的社交价值——大凡超过100美元以上的体验通常是与别人一起分享的。
4、事实上,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爱情、友情、社区、归属感都直接指向幸福。
5、一个人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最好的品质,最擅长的才华,反复在生活中实践,化枯燥为乐趣,并为更高的目标服务。比如知识、艺术、政治、宗教、正义,这样才能得到整个的沉湎、投入,甚至意义。东西方文化中六个核心的美德:智慧、勇气、人性、争议、节制、超越,并将这6个概念细分为24种力量。
6、一个人的强项力量发挥到最好的时候,会进入一种“流”的状态,你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那是一种比性和巧克力更让人迷醉的体验。人在运动中容易进入“流”的状态,比如滑雪、下棋、在乡村小路开车,或者在音乐和人群中,比如乐队、舞池或在咖啡馆与朋友进行一场激烈有趣的对话。“流”也经常发生在独自的创造性活动中,比如画画、写作、照相。
“流”的关键是,一个清晰的挑战,占据你全部的注意力,你有能力接受挑战,并且每进一步都会得到即时的反馈。每一个乐章,每一笔素描,每一步棋,都会给你积极的感觉。
7、有研究表明,人永远无法适应噪音环境,尤其是变化的,间歇性的噪音,因此为了幸福生活,必须把噪音清除出你的日常生活。还有交通,人很容易习惯空间的大小,房子再大再舒适,你很快就没感觉了,但在交通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绝对让人痛苦,而且是持久的痛苦,所以千万别为了大房子搬到郊区去住。
8、一个人生活满意度至少50%取决于基因(受基因影响的人格特征包括阳光、温和的个性、处理压力的方式、较低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设定点”,无论你遭遇什么样的好事或者坏事,都会很快回到基因设定好的水平线上。而外部条件,比如收入、婚姻状态、宗教和教育等只占到8%,剩下的42%则归结于人生的际遇。
……
摘自2009年第20期《三联生活周刊》
幸福公式
所有跟帖:
•
Very good!
-Just-want-change-
♀
(0 bytes)
()
06/20/2009 postreply
08:11:45
•
Very very good!
-听说这里美眉多-
♂
(0 bytes)
()
06/20/2009 postreply
10:59:44
•
一个人的一生可能50%缘于基因,42%因为机遇, 大环境, 8%才是教育
-家有俩公主-
♀
(46 bytes)
()
06/21/2009 postreply
17:15:45
•
幸福能有公式就好办了
-罗曼-
♂
(0 bytes)
()
06/22/2009 postreply
07:34:23
•
好文章呀, 很有道理!
-晓芙-
♀
(0 bytes)
()
06/22/2009 postreply
08: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