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末,与友人结伴购物,刷卡兴奋之余,为安慰略有些疲惫的双腿,又看了一场电影。《17 Again》,由Zac Efron 主演的生活轻喜剧。此小帅哥,据说是如今北美地区teenager 们的超级偶像,因出演High School Musical 成名。 我一向是孤陋寡闻,落后于潮流的,因友人力荐看了此片,也不由得不承认出生于1987年的Zac小帅哥确实是魅力无边,潜力无限。
《17 Again》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从中阐释的生活哲理并不简单。
男主人公迈克当年17岁时,在一场决定他是否可以获得大学奖学金的篮球比赛前,惊闻女友怀孕,因此做出与女友结婚的决定,临时放弃了比赛,从而失去了上大学实现梦想的机会。十六年后,已有一子一女的迈克事业平庸潦倒,因多年来常常埋怨妻子当年拖了后腿,懊悔自己当初的抉择,夫妻关系也岌岌可危,不得不开始分居,准备离婚。
困惑中的迈克,重回母校,看到自己效力高中篮球队光辉岁月时期的照片,不禁百感交集。这时,一位过路的神仙大叔听到了迈克发自内心的愿望,于是第二日迈克一觉醒来,又恢复到了17岁时的模样。迈克决定重新回到高中就读,与自己的儿子女儿做起了同学。
因为高超的篮球技巧,迈克被召入了校队,同时迈克也发现了自己儿子的篮球天赋,于是鼓励儿子也加入了校队。迈克还帮助女儿认清了作风恶劣的初恋男友的真面目,帮助她走出了失恋的阴影。正当一切看起来按部就班,迈克也正朝着实现自己的梦想迈进时,影片的高潮也是结局,一场决定命运的篮球比赛来临了。有意思的是,迈克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与当年一模一样的的抉择,他放弃了比赛,把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迈克追上要离场的妻子,道出事情的始末,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重活一次终于使他认清了当年17岁时的决定就是最正确的决定,是自己内心真正盼望的。本已对迈克丧失信心的妻子被感动了,于是一切回复圆满。
《17 Again》让我最为感触的是迈克向妻子道歉时说的这句话:我不应该因为我的失败去指责你。人的一生总是要面临很多抉择,对学业、事业的选择,对伴侣的选择。。。一帆风顺时,自不用提,可稍有不顺时,就往往对当初的决定质疑起来:“如果有机会再选一次会怎样?”常见的抱怨如:“如果我当初跟了他/她。。。”,“如果我当初不出国。。。”,“如果我当初不辞职”等等等等。
我相信生命的轨道是既定的。首先你的物质存在是既定的,其次你的内在脾气秉性是既定的,再者你的外部家庭社会坏境也是既定的,所以即便途经的路途稍有不同,结局也不会差太远。如果你的性格或者背景中确实存在某些弱点,那么无论走哪条路,该你经历的荆棘坎坷恐怕是避免不了的,也许只是遇到这个坎儿的时间或者表现形式存在不同而已。这就好比一个圆周,你从某一点向不同方向出发,最终也会交汇在另一点上。
我想这部《17 Again》要告诫人们的是在遇到困境时要往前看,过去某一特定时期做出的某一特定选择并不是困境的起因与关键,起关键作用的只有内因,因为自己的失败去抱怨客观因素是不可取的。如果在发现错误的时候,能多从自身反省,那么在未来的旅途中也许会顺畅一些,这世上的loser和怨偶也许就会少一些吧。。。
从前一直有个遗憾,常常觉得自己十几岁时只是知道闷头读书,在父母老师教导下规规矩矩生活,枯燥乏味地浪费了这如花似锦的年华。如果能够重活一遍,自是应充分感受一下这青春年少的迷人之处。可看了这部《17 Again》,又产生了些与以往不同的想法,重返十七岁,也许还是一样的吧,“少不读书”,那么只有“老大伤悲”了。希望我们每个人不要象迈克一样需要重返往日才能认清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正确的抉择。要我看嘛,以往既做出了选择,那么这个选择就是在那个时期那个客观环境下最适合你的选择,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找出关键的内因,在未来加以修正就是了。
顺便提一句,Zac扮演的是高中时期的迈克,中年时期的迈克由Matthew(Friends里的Chandler)扮演。附一张Zac的热照,Matthew的就算了吧,不厚道的说,真是有些不忍目睹了,唉,谁说只有“红颜易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