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粉圆子,又叫藕粉汤圆,起源于苏北盐淮地区的民间小吃。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途经此地,当地官吏奉上此物,请皇上品尝。皇上品尝后,惊曰:“此乃天上美食也!”。就此,藕粉圆子名扬天下,并被清宫钦定为指定的皇室贡品。
我第一次尝到藕粉圆子时候,那还是九十年代初。当时在南京的一家研究所搞科研工作,那时我们正好有一个和北京一家研究院合作的项目转让给了苏北的一家工厂。于是我们一干人马浩浩荡荡的分别从北京南京来到了位于苏北盐淮大地的这个叫作建湖的小县城。由于这家工厂是当地第一税利大户,县太爷和书记大人亲自设宴接风,就在那个颇为丰盛的晚宴上,我第一次尝到了大名鼎鼎的藕粉圆子。记得那个县长一边殷勤地请我们品尝,一边给我们讲藕粉圆子的来历,言辞间颇为自豪。再看看那些盛在精致的小青瓷花碗中藕粉圆子,一个个晶莹透量,透着淡淡的琥珀色,珍珠般的馅心清晰可见。轻咬一口,哇!甜润爽口,再泯上一口洒上桂花的糯香的汤汁,那滋味,真是溢齿留香,沁人心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就正式开始了项目的测试和试车。由于整个试验过程要持续半年,在开始试车的两个星期以后,大部分的人员都撤走了。只留下北京研究院的小刘工程师(我们管他叫刘儿)和我在这长驻监督项目的进行。刘儿和我同龄,都是刚工作不久的单身,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家庭的拖累,我们就被各自的单位作为代表留下来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那时的建湖还是一个民风淳朴,交通闭塞的小县城。没有什么工商业,很少的外地人。刘儿和我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省城,当地人对我们非常客气,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我们在原来各自城市从未领略到的受宠若惊。我们被安排住在那个有着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县委招待所”,在当地那可是最好的“星级酒店”了。每天好吃好喝好招待。当地人很要面子,明明就我和刘儿两个人,却偏偏按十个人标准给我们上菜,酒水管够,害得我和刘儿每天对着一桌酒席发呆。以至于常常有别的食客凑过来问我们是作什么生意的,大概把我们当作浪费摆谱的大款了。
由于天天吃住在县招,慢慢地,我们就和两个服务员女孩混地很熟了。那两个女孩儿十八九岁的样子,一个叫小尤,一个叫小李。小李是一个典型的苏北姑娘,红润健康的圆脸,爽朗活泼的性格。小尤性格恬静,身材苗条,长着一张苏北人少有的清秀白皙的瓜子儿脸。和两个女孩的聊天中得知,她们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被父母安排进了县招,父母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县招可是个好单位,待遇好,工作轻松,能进来的都是有背景的。看得出,两个女孩都很喜欢和我们聊天,每天围着我们问这问那。那时的苏北小县城,也没有什么夜生活娱乐场所,我们也乐得陪两个女孩张长李短地东拉西扯。一天,刘儿借着点酒意:“哎,你们天天缠着我们干嘛呀,那么多客人你们不去陪吗?”小李笑道:“嗯,其实我们就是喜欢听你们说话,你们的普通话特别好听,我们这没人能说这么好。。。”。刘儿得意的笑笑,满口京片子的他又开始嘎崩脆溜侃开了,间或夹杂着女孩子们格格的笑声。。。
藕粉圆子的浪漫(1)
所有跟帖:
•
这儿怎么那么冷清啊?还没下班吗?
-底特律矿工-
♂
(0 bytes)
()
04/23/2009 postreply
14:22:35
•
呵呵,都在上班~
-NOFREE-
♀
(0 bytes)
()
04/24/2009 postreply
08:48:18
•
上班好啊,好多人都没班上了。
-底特律矿工-
♂
(28 bytes)
()
04/24/2009 postreply
10:40:17
•
旷工写,,写得好看:))
-小得-
♀
(0 bytes)
()
04/24/2009 postreply
14:17:12
•
这也拍下,顶顶。。写得挺好,年少的浪漫
-冷调-
♀
(0 bytes)
()
04/25/2009 postreply
17: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