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 您遭遇过吗?
今天大家热烈讨论北美男人问题, 俺把思路理了理, 感觉就是几代人之间所处社会条件以及处事哲学的碰撞。 真的好像没有什么理念交叉点的融合, 完全就是几条平行线在不同的时空里穿梭罢了。这里的北美华男指至少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
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会, 我们很难忘记青涩时代哼唱的老歌。 对于现在的一些流行歌曲, 我们也会去欣赏, 但是大多记忆不深。 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十几到二十几岁, 是所谓的人生品味形成的阶段。 基本上, 一个人的性格和对事物的思维方式在三十岁之前就定性了。 所以, 如果您的这段时期是在中国度过的, 那么来到了美国您就要比那些小留学生们花费更多的力气去适应新的环境。 反之, 如果您很早就来到了美国,而三十几岁以后才回中国, 对中国的事物您也就看不惯了。
那么是不是出国的年龄就决定了您是一个怎么样的海外华人呢? 也不尽然。 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就是您什么时候出国的。 笔者认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国的那批人, 基本上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是很被当时的中国社会认可的。 但是他们在美国混得很辛苦, 因为那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还没有现在的地位。 那一批人里, 能在美国生存下去, 最后有了一技之长的都是强人。 肯定是吃苦耐劳, 有真材实学的。 但是那一批里在美国呆了几年就回国的, 大多现在已经是牛人了, 基本上在中国是呼风唤雨级的人物。 牛人和强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牛气的程度。 敢取,亦敢舍, 不会禁锢自己的思维, 愿意去做弄潮儿。 留在美国的强人们基本上过上了有点事业, 家庭和美的大康生活。 回国的牛人们有两种, 红顶大牛们, 虽然大款但很在意社会道德和舆论, 糟糠之妻不下堂。 黑顶大牛们, 早已经鸟枪换炮抱得几个绝世佳人了。 所以如果您是这一批海外华人的妻子, 您是希望自己的丈夫是强人还是牛人呢?
九十年代中到零零年代初期出国的, 基本是七零后们, 笔者就在其列。 这一批人, 有过比较浪漫的大学时代, 对事物的追求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 这个现象在择偶方向表现的尤其严重。 那个时候, 如果谁要是通过介绍而结的婚, 基本上是要被大家耻笑地。 浪漫而温馨的爱情是那一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这批人中出国的大概分三种, 一种是国内专业不好, 毕业后没什么好出路, 就选择继续深造。 第二种是怀着理想见见世面镀镀金而已。 第三种是被国外的物质条件吸引了, 觉得美元比人民币更经花。 这批人中的头两种, 一部分在03年以前已经回国了, 他们赶上了中国股市大腾飞的五年, 现在虽然不能向那些六零后海归大牛们一样呼风唤雨, 基本上也都是雄霸一方的小地头蛇了。 不幸的是, 这批人也是家庭解体比较都的一拨。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比较浪漫理想化, 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和肉体享受。 还有一部分是04年以后回去的, 海归在中国得意的程度大体上从04年以后是直线下降的。 这批人基本上还处在奋斗阶段, 有的已经小有所成, 但是还没有那么多人有足够的精力考虑事业以外的事情, 单身人士除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从“离了吗?”到“复婚了吗?”的变迁。 所以九十年代末零零年代初海归离婚率高, 跟那时的大环境影响也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海归, 对离婚问题想得会更加慎重一些。
如果不把北美知识华男按照年龄和来美年头分成几个群体的话, 讨论他们的优缺点根本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我们在北美很容易遭受各种人际交流的“沟”, 这里姑且就都叫做代沟吧。 拿北美华男和国内男人比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您最终不想回中国的话。 那位要说了, 如果我好不容易选了一个, 没过几年他要回国怎么办呢? 笔者要说, 这个有点杞人忧天, 今后海归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如果您的那个他在美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年龄又在三十几以上, 海归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
笔者从二十几岁来美, 遇到的华男基本上都还不错, 不过没有太深的接触。 最近泡网, 确实感受到了代沟。 这个从海外原创论坛的回帖不难看出。 不论如何, 人都是应该现实的。 如果我们就在北美生活, 那么就多理解理解北美男人吧。 是真真切切地从他们的角度理解, 而不是我们心中勾勒的男人的样子。 人无完人, 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缺点啊。 我们没有白妹妹独立大方, 没有国内女孩漂亮年轻, 我们更没有我们母亲那一辈女人能吃苦耐劳和隐忍。 但是, 我们是北美华女, 这, 就是我们的优势。 如果不独立大方, 那么就小鸟依人; 如果不够漂亮年轻, 那么就温柔美丽又贤惠; 如果不能吃太多苦, 那么我们尽量做到少挑剔。 总之, 只有我们是, 北美华人女人。
春天来了, 让我们都来把自己和北美华人世界打扮得更美丽!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