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家宝总理的几点批评意见及兼谈其他
温总理是笔者十分钦佩的领导人,这里说谈的也许说不上是什么批评意见,只是局外人旁观者的一点感想或观感。
一、不同寻常与异乎寻常
在刚过去的二月份,温总理在月初和月末于国际国内两个重要场合,特别提到了自己‘以一个六十七岁的老人’这样的身份,谈自己对应付全球金融危机要重视的信心问题的看法。
第一次是2月2日在伦敦面对国际公众时,特别提到,已有点让人感觉到不同寻常;第二次是2月28日在北京新华网与全国网民在线问答时,再次特别提到,则有点让人感觉到异乎寻常。
毕竟是出自领导治理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总理之口而非人微言轻的普通公众讲话聊天,其意义当然不能轻易对待。
首先,政治领导人特别着重强调自己的年龄、老人身份,在现今中国社会政治运作十分重视年龄因素的情况下,意义不容忽视。
其次,他是在十分自信地谈信心问题时特别场合谈到的,面对的是国际国内普通公众,意义也不容忽视。
两种解读,第一,是老当益壮,与当年毛主席以七十二岁高龄横渡长江的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是对国际国内普通社会公众演讲谈心聊天时讲的,就略略隐含与‘我们老了无所谓,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近似的意涵。
一、将信心问题抬得太高可能会对更全面清醒正确认识形势产生误导。
零三年温总理在他首次以总理身份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对于农村土地改革问题的看法时,他当时就讲现行的土地制度政策将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这样的讲法从哲学角度去看,显然是绝对了。世界上没有东西是永远不变的。
同样的,将信心放在应付全球金融危机的首位,从哲学上看,也存在过于夸大思想意识主观能动作用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许只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在局部区域内制造了经济堰塞湖,中国完全有信心解决它的冲击破坏。甚至可以化危为机,使其成为中国经济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契机。
但从全球总体来讲,则已经使旧秩序体系崩溃、垮坝,这就不是信心能够解决的了。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美国的经济下滑不是百分之一、二而是百分之五、十,五大投行全军覆没,美国政府成为花旗银行第一股东,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百分之九十五的股权归于政府。。。。西方经济体系的核心外围全都崩溃等等,这些是什么,是旧的秩序体系已经崩溃、是决堤溃坝。
美国与西方的拯救策略如果是象布什政府曾作的那样,在旧秩序制度体制机制模式继续运行下,作一些政策性措施补救,结果只会是饮鸩止渴乃至火上浇油。旧的秩序体系、制度体制运行机制必须根本变革,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温家宝总理的几点批评意见及兼谈其他
温总理是笔者十分钦佩敬重的领导人,这里谈的也许说不上是什么批评意见,只是局外人、旁观者的一点感想观感。
一、不同寻常与异乎寻常
在刚过去的二月份,温总理在月初和月末于国际国内两个重要场合,特别提到了自己‘以一个六十七岁的老人’这样的身份,谈自己对应付全球金融危机要重视的信心问题的看法。
第一次是2月2日在伦敦面对国际公众时,特别提到,已有点让人感觉到不同寻常;第二次是2月28日在北京新华网与全国网民在线问答时,再次特别提到,则有点让人感觉到异乎寻常。
毕竟是出自领导治理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总理之口而非人微言轻的普通公众讲话聊天,其意义当然不能轻易对待。
首先,政治领导人特别着重强调自己的年龄、老人身份,在现今中国社会政治运作十分重视年龄因素的情况下,意义不容忽视。
其次,他是在十分自信地谈信心问题时特别场合谈到的,面对的是国际国内普通公众,意义也不容忽视。
两种解读,第一,是老当益壮,与当年毛主席以七十二岁高龄横渡长江的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是对国际国内普通社会公众演讲谈心聊天时讲的,就略略隐含与‘我们老了无所谓,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近似的意涵。
个中的微妙关系,也许只有当局者才更清楚。
二、将信心问题抬得太高可能会对更全面清醒正确认识形势产生误导。
零三年温总理在他首次以总理身份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对于农村土地改革问题的看法时,他当时就讲现行的土地制度政策将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这样的讲法从哲学角度去看,显然是绝对了。世界上没有东西是永远不变的。
同样的,将信心放在应付全球金融危机的首位,从哲学上看,也存在过于夸大思想意识主观能动作用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许只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在局部区域内制造了经济堰塞湖,中国完全有信心解决它的冲击破坏。甚至可以化危为机,使其成为中国经济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契机。
但从全球总体来讲,则已经使旧秩序体系崩溃、垮坝,这就不是信心能够解决的了。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美国的经济下滑不是百分之一、二而是百分之五、十,五大投行全军覆没,美国政府成为花旗银行第一股东,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百分之九十五的股权归于政府。。。。西方经济体系的核心外围全都崩溃等等,这些是什么,是旧的秩序体系已经崩溃、是决堤溃坝。
美国与西方的拯救策略如果是象布什政府曾作的那样,在旧秩序制度体制机制模式继续运行下,作一些政策性措施补救,结果只会是饮鸩止渴乃至火上浇油。旧的秩序体系、制度体制运行机制必须根本变革,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而从总体规模上判断,这次危机持续的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到七年。要三四年时间逐步缓解,再要三四年才能逐步恢复。奥巴马政府已作了三年走出困境的打算,能否见成效还要看形势发展。他的中长期解决方案能否最终取得实质效果,还取决于他是否能够连任。如能连任,他的变革政策得到有效延续,也许还能够看到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否则,还存在变数。经济周期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不是随便能够扭转改变的。
从以上两三个例子来讲,温总理讲话是比较富有个性的。笔者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普通公众讲话人微言轻,用不着顾忌修饰,但领导者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比如说,‘出手要快、出拳要重’这样的讲话,如果经过秘书之手,应该会稍微修正。如果是‘出手快一点、出拳重一点’,或许就不至于发生四万亿投资,一月不到变成了十几万亿乃至几十万亿大干快上新跃进。
是秘书智囊们的问题,还是领导者自身的问题?值得思考。政治家的匹夫之勇与妇人之仁,也许与他们的个性不无关系。多少是有点问题吧,即使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没有上升到方向性错误。
三、大崩溃之后大碰撞
零八年是旧秩序体系大崩溃,零九年呢?一开始就是一系列大碰撞引人注目。
五大国在军事外交领域发生引人注目的罕见碰撞,实在令人要吃惊。英法核潜艇在大西洋碰撞、美俄卫星在外太空碰撞、俄罗斯炮击中国商船、最近中朝在黄海也船碰船。这些罕见的小概率事件密集发生,背后透露出的危机之下的世界大乱情景令人触目惊心。
不知道鹿林彗星上次光临毁灭掉了恐龙之后,这次千万年一次的重新问候地球,会不会带来什么更离奇地天地大碰撞?
南方阴雨连绵得反常,北方大旱到离谱。但愿黄河流域今年不会有什么百五十年乃至千年一遇大洪水,但愿大禹治水的盛事我们碰不着。
四、治大国如烹小鲜
两条,一个还是要适当时候考虑一下迁都问题,认真考虑一下,很有必要。
另一个,五年体制转为七年体制,很有必要很重要。
对温家宝总理的几点批评意见及兼谈其他
本帖于 2009-03-06 06:01:0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罗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