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偏科,比如我自己特别讨厌生物化学,就也无法集中逼着自己去学,家里也不给压力,结果数理英语我可以班上前几,生化几乎全班垫底,所以属于学渣,但我出国后反而越来越不错。可能自信上来了?
另外欧洲中学教育可能有效避免这些,到了初二后分不同profile 不喜欢的学科可以放弃,比如俺娃就放弃生物,有同学放弃物理。这样不吃药也能按照自己喜欢得前行。
昨天搬家娃没按照计划把所有东西装箱,他是答应我的,过去他那边一小时搬家公司就来,他好像无所谓,我发现他把重要的都收拾了,其他乱七八糟的不大的东西他要不说放着下次回来拿过去。但是人家担心的洗衣机能不能放进新的住所的柜子里。拖延症很明显的。
那么千人千样如何去定义状态就是Adhd. 另外集中精力的药起了效果是否意味着强迫神经听话但是是否损害了别的特质?
可能我,娃爹和娃都有或多或少的这些被忽视过的毛病治疗,无法达到自己认知的职业高峰,但是我总觉得人要接受缺陷,换一条身体不受药物控制适合自己的路?
药是三分毒,俺妈常这么对我说。所以受她影响多,总觉得吃药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