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思考和借鉴

来源: 河老师 2019-02-03 14:56:4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648 bytes)

每每看到谁谁小白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家领导就会嘀嘀咕一句,是不是犹太人啊?,孩子笑话老妈有偏见,偏犹太人。可犹太人实在是太优秀了,政界、商界、娱乐、科技、教育等顶尖行业,出类拔萃,纵横驰骋。

 

2017年底,总共有90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203位得主就是犹太人,占比诺奖总数的22.5%,如果以人口基数计算,人口数量不足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获诺奖的比例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族裔的112.5倍。

 

常青藤名校哈佛耶鲁中,自标犹太族裔身份的学生约15%,但实际比例估计达百分之三十。

 

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犹太人普遍的卓越?朋友圏没有犹太人,没有直接可访谈的对象。网上关于这一话题的文章不少,可真的就像网上许多蜻蜓点水的文章说的,是带有犹太民族独有的宗教和历史烙印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他们的优秀?

 

可他们独特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啥样子?在信息交流如此发达的时代,这不应该是啥秘密,为什么其他族群不去借鉴,甚至照搬过来?

 

 

犹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油管上看了一部关于学习的五集系列纪录片《Homo Academicus》(学习的人),其中有一集就是专门探讨最好的学习方式” — 犹太人的学习方式的。

 

大约五年前,哈佛大学四位高材生出于类似的好奇心,走到一起,作了一次对学习的探寻之旅。

 

这四位哈佛学生,一位是出生于韩国,六个月后被一对犹太夫妇抱养长大的Lilli Margolin, 一位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韩裔Scott Yim, 另两位是美国白人学生Jenny MartinBryant Kauder。四位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分别走访了朝国、中国、印度、法国、以色列不同的学校家庭,访谈了许多家长和学生。不出所料,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犹太人的学习方式。

 

Lilli 和她的养父现身说法,犹太家庭特别强调启发式探索式的教育理念,她养父母从小激发她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她多思考,提问,质疑,探究事物和知识的本质。她的养父花很多时间和她在一起讨论她提的问题,而且往往一个问题会诱发出更多的问题,直到她在这个方面的知识点有了清透的理解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养父母特别强调她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是不是Lilli的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特例呢?不是的,他们在以色列国立图书馆,亲历了年轻人三五成群为某个问题长时间地热列地讨论。同样,他们意识到在哈佛校园的学习生活中,犹太学生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团体,更多地采用讨论式、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

 

中国,韩国,印度和日本的中小孩都有一个相似的指挥棒,大学入学考试,尽管名称和方式稍有不同。韩国中学生对高考的恐惧,用功的程度,家长们对高考的重视和膜拜,即使我们中国大陆家长和学生恐怕也是望尘莫及。

 

印度也有高考,其惨烈残酷程度,比起我们的高考,毫不逊色。印度因为其特有的社会等级现象,考上大学成为底层贫困家庭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政府长期对教育资源投入的不重视不作为,更加重了大学入学竟争的激烈程度。有个玩笑,一位MIT的教授问一位来自印度的学生,你们印度有IIT那么好的大学,你为什么要来MIT 这个印度学生回答说,我是因为考不上IIT, 才来MIT。我的印度邻居曾经跟我说,她的哥哥每天学习20个小时,考上了IIT, 进了ITT每天学习还是20个小时,第二年脑子坏了,不得不休学。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们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学习模式:老师讲解 —> 学生理解 —> 练习,大量的练习—> 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归纳,可以是自我归纳,也可以是老师帮助指导下的归纳 —>考试,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竞赛考试。

 

在这种环境下,启发式教学,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会被认为浪费时间,有时还会被认为是不尊重老师。他们从小形成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可以成为优秀问题解决者,任务执行者,却很难成为问题的主动发现者,因为他们缺少对新生事物强烈的敏感度,和对知识和问题本质追根探源的习惯。

 

 

借鉴犹太人学习方式的一些思考

 

洋为中用,对实实在在的科技产品,我们可以做得非常好,非常快,因为有可以衡量的客观标准,可是对形而上的教育文化理念,却是另一回事。

 

我们孩子的学习方式,除了受所在学校的风气影响外,受我们父母的影响最大,而我们父母曾经受教育的环境和经历,现在所处环境,包括所交的朋友圈,都会影响我们对教育孩子的理念的形成。当我和我儿子讨论犹太家庭小孩的学习方式时,儿子感叹说,要是你们在我小时候多一些启发式教育,让我多一些自我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就好了!。我说,我们当时也在学习,也是用了当时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教育你们的

 

我们父母并非对孩子缺少关爱,并非缺少陪读的时间,但我们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喜欢用周围听到、看到的所谓成功的例子,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记得在我们儿子大约四年级的时候,当地数学圈的老师组织看纪录片《挑战问题》(Hard Problems). 纪录片记录了几位美国奥数天才少年准备国际奥林匹亚数学竞赛的过程,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其中一位叫孙毅的华裔学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伙子健壮、阳光、开朗,聪明,健谈,这多少在我们父母心中留下了一个模糊遥远的作为孩子榜样的影子。

 

启发式教育只是一个开端,问与答只是一种表象,质疑、探索才是知识的本质。

 

我们也不可能摒弃我们传统教育文化的精华,罔顾社会实际的要求,如升学的要求,放弃有深度有强度的练习。

 

二者有没有可能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呢?我想是可能的。一个好的家长,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天赋和性格因材施教的家长,他能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捕捉到孩子对事物瞬间的如奇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能真正放下作家长的面子,与孩子作朋友式的交流,面对孩子的问题,能耐心解答,如果遇到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会诚实地告诉孩子,然后去学习找到答案。在与孩子的讨论中,能宽容孩子的质疑甚至反对。

 

有深度的练习仍然是必要的,练习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孩子思考提问,归纳延伸,整理表述。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呱呱坠地的一刻起,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并付诸于实践,何愁我们的孩子成长后不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呢!

 

 

 

 

 

所有跟帖: 

我就天天唠叨 --百科-- 给 -百科- 发送悄悄话 -百科- 的博客首页 (232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5:01:28

我要是这么说,娃肯定就记住前半句 -greenoasis- 给 greenoasi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6:35:18

思考啥泥?刷题的时候不就需要思考吗?LOL -数学委员-- 给 数学委员- 发送悄悄话 数学委员-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7:02:00

求YouTube Link, 只找到韩语版的,练英文字幕都没有 -tracymsu- 给 tracymsu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9:49:22

没有套路,主要因为他们资源宽松 -datuzi- 给 datuz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4/2019 postreply 07:20:28

同意楼主,我身边有很多犹太同事,他们很善于思辨,对我看来毫无争议的事,他们也要辩论一番。 -白风- 给 白风 发送悄悄话 白风 的博客首页 (65 bytes) () 02/04/2019 postreply 19:49:20

Curiosity is the best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We only want the -眺望落基山- 给 眺望落基山 发送悄悄话 (112 bytes) () 02/04/2019 postreply 20:11:49

知道一位犹太人 -江上启明- 给 江上启明 发送悄悄话 (392 bytes) () 02/04/2019 postreply 20:56:28

点赞! -aklei- 给 akle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5/2019 postreply 04:29: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