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子女教育中署名文章《美国大男孩和中国大男孩》

来源: 崔澍泉 2015-11-10 16:11: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483 bytes)

子女教育: 美国大男孩和中国大男孩

2015-10-23 18:11:14    fengxiang

   美国大男孩:Nick Woodman

      Nick Woodman 出生于1975年, the founder and CEO of GoPro.  他1997年毕业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获 B.A. degree in visual arts and a minor in creative writing. 毕业后先后成立过两个公司均失败,但这两次的经历最后让他成功地创办了 GoPro(经营一种新型相机),这也让他成为亿万富翁。2014年,他们夫妇捐出了$500 millions,是当年硅谷最大一笔捐款。

 中国大男孩: 尹希

     从文学城看到这位“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教授”。尹希可以说是一路学霸从少年班到哈佛博士到哈佛物理系教授。俺以前也是学物理的,深知这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即使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也只有少数人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尹希无疑是这领域的佼佼者。

        Nick Woodman 无疑是美国教育的结果。而尹希虽然在美国美国读的博士应该还是归功于中国教育。

      我没事喜欢瞎琢磨中美教育的差异。这些年跟着女儿从小学到高中,也算近距离地观察了美国的教育。 而我自己则彻底地经历了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 比较一下,中国的教育是灌输知识, knowledge,而且这种知识有时很深. 而美国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有时也许会很浅),还向学生灌输 “3i“,那就是  idea innovation, invention. 中国的教育一切似乎就是为了高考。而美国的教育会有Siemens, Intel 等科技大奖鼓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正是这种教育,美国教育的佼佼者可以是 ceo, founder, inventor,名校教授和大批的Nobel prize 获得者,而中国教育的佼佼者好象只会成为名校教授。

         其实,做为接受中国教育的父母,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把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用到教育孩子上。说个我国内亲戚的故事。亲戚有两个孩子大明和二明。大明从本科到博士一路名校,后来又到哈佛做博士后。 二明从北京一所普通学校毕业,毕业后开始自己做生意。两个二子都挺优秀。 前几年回国见到亲戚我夸二明 “ 二明真厉害,做ceo啊”。 一不留神冒了句英语,赶紧改正 “做老板”。 亲戚哼了句“ 不好好找工作,做什么生意”。 几年过去了, 亲戚要换房子, 开公司的二明大笔一挥付了100多万,做博士后的大明分文未出。 按理说这下亲戚态度该改变了吧。不,现在还是逢人便夸大明“ 在哈佛,还是博士后哩!”。 众人听了也纷纷露出艳羡目光一转身恨不得这大明管自己叫爹。咱中国人重视学问哩! 我相信大多数中国父母都希望有个象尹希这样的儿子。 美国父母呢? 是不是更喜欢儿子象Nick Woodman呢?

   2013年 副总统 joe biden 在Upenn 毕业典礼讲演中提到了中国,虽然一起了一些争议,我还是很赞同:

       China’s a great nation, and we should hope for the continued expansion, but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ir problems are immense, and they lack much of what we have.

 

      We have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we have a legal system that is open and fair, we have the most agile venture capitalists in the world, we lead the world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ll for a simple basic reason. Steve Jobs, speaking at Stanford, was asked by a young man “how can I be more like you? How can I become like you?” Steve Jobs famously answered “think different.” You cannot think different in a nation where you cannot breathe free. You cannot think different in a nation where you aren’t able to challenge orthodoxy, because change only comes from challenging orthodoxy.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就应该象上面所属述 :知识, 创新,挑战权威,另类思考。

 

*****************************************************************************************

 

我的编译短文:

 

          对于中美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对比和讨论,几年来时有所闻、不绝于耳。

 

               到底谁的教育更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多,众所纷云、各抒己见而莫衷一是。

               从这篇署名Fengxiang (译音:凤翔) 的文章极其通过对比“美国大男孩“、亿万富翁Nick Woodman和“中国大男孩”、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华人教授尹希来分析中美两国的教育,我认为还比较客观和到位。尽管这俩位高材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学者,但的确有一定的代表性。

            文中说美国的教育,从小就培养孩子们要有观念更新、挑战权威、蔑视传统(甚至正统)和发明创造的精神一事,的确有这样的情况。所以,美国的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似乎有些“放任自流”和“标新立异”。为的是培养出发明家、企业家、暴发户加洋豪一类的人才,甚至要培养出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旷世奇才。像比尔盖茨、斯蒂文乔布斯以及那些众所周知的、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大咖们。而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延续教育和应试教育,为的是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称职的学校教师和名副其实的大学教授以及各行各业的科技人才。美国注重能力,中国强调分数。前者关心结果,后者着眼于过程。美国出大科学家和发明家,中国产大文豪和教育家。前者分享经济效益,后者共济道德操守以及社会影响等等。

            以上说的是中美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作者Fengxiang (译音:凤翔)先生说的没错,我在关注儿子从小学到大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特点。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割断历史背景和人文地理环境,不能脱离所谓的“小气候”和“大气候”。这些终将过去,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中国自从改开以来,已经逐步开始重视应用教学和经济效益了。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到今天的市场经济的过度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人家的优势,并且已经抓紧克服和纠正自己的短板而学习和引进别人的长处。中国的教育正在迎头赶上,吸引世界精英的名牌大学将在改开的“便车”中应运而生!我们即不应该自高自大、夜郎自大,也不需妄自菲薄而全盘西化。中国有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不能全是糟粕,其中不乏闪光点。孔子的“有教无类”的理念就很伟大,而美国的奖学金制度也十分了得。这无非是关系到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只要“大环境”变好了,“小环境”也一定会随之受益。只要教育跟上了,就不怕培养不出对国家、对社会乃至全人类有用的旷世奇才。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应放弃那些有关社会道德和民族道义的配套工程。

*******************************************************

下面是我试着翻译2013年 副总统拜灯( joe biden)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 毕业典礼上的讲演译文(发现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出是荷):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女士们、先生们,他们的问题也是巨大的,而且缺乏我们所拥有的。

          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有世界上最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和灵活机动的风险资本,我们在引领全世界的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打好基础。斯蒂芬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曾经有一位学生提问说:“我怎样才能更加像你?”乔布斯最牛的回答是:“做不一样的自己”。(拜灯接着说)你别想在一个不能自由呼吸的国度里要做不同的事,你也别想在一个不能被挑战正统和传统的主流社会里改变你自己,因为那里的传统和正统是不容改变滴。

 

崔澍泉  编译暨翻译 于 美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above 18 years old age should be called man instead of boy. -florence001- 给 florence001 发送悄悄话 florence0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8:30:22

看到国内电视里好像没结婚的叫男孩女孩。 -money4ivy- 给 money4ivy 发送悄悄话 (14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8:43:15

听着倒胃 -florence001- 给 florence001 发送悄悄话 florence0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8:50:46

美国20多的男生也可以叫boys的。看场合。 -greenoasis- 给 greenoasi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8:54:47

what about 30 years old be called boy. never grow up ? -florence001- 给 florence001 发送悄悄话 florence0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9:07:26

看场合。英文boys和中国那种矫情的‘大男孩’说法不一样。 -greenoasis- 给 greenoasi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9:16:25

这个俺同意,在轻松调侃之时,七老八十都可以用。old boys :) -tbd- 给 tbd 发送悄悄话 tb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21:10:19

You're absolutely right. Thanks for following. -崔澍泉- 给 崔澍泉 发送悄悄话 崔澍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9:24: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