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路撒冷纪念碑上为其刻下“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来源: career 2014-12-28 23:26: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05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career ] 在 2014-12-28 23:29:3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5-16/3893311.shtml

中国辛德勒何凤山:冒险拯救数千犹太人生命



2012年05月16日 16:09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 俞飞


2012年5月4日,美国前众议员代表团一行赴湖南省益阳市博物馆参观,在得知何凤山拯救犹太人事迹后,均被何凤山的义举所感动。

何 凤山1901年出生于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叶家河村,1938年至1940年担任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1997年逝于美国旧金山。他在任职期间,面对 德国法西斯的种族灭绝政策,勇敢地向犹太人发放通往中国上海的签证,挽救了数千名犹太人的生命,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2000年7月,以色列政府授予 他“国际义人”称号,并在耶路撒冷纪念碑上为其刻下“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生命签证”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以特优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1937年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久,希特勒命各国驻奥使馆,一律改为总领事馆。5月,南京国民政府委任原使馆代办何凤山为总领事。

纳粹分子大肆煽动反犹狂潮,犹太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送入集中营。面对灭顶之灾,欧洲犹太人决计出走,希望借此躲避纳粹魔爪。但是,取得一张出国签证难若登天。

当 时,肯接纳犹太人的国家少之又少,而且签证条件极为苛刻。一位奥地利犹太幸存者回忆当年的绝望心情:“签证!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有关签证的消息中,我们 醒来,就被签证问题缠绕。我们时时刻刻在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能去哪里?白天,我们努力获得必要的证件、意见、印戳。晚上,在床上,我们做梦,梦里是长长 的队伍,官员!签证!签证!”

1938年7月13日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了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32个国家都强调种种困难,拒绝伸出援手。于是,素有世界自由港之称的上海,成为各国犹太人首选目的地。奥地利中国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被推到历史风口浪尖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向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伸出了援手。

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曾先后奔走近50个国家驻维也纳总领馆而一无所获。绝望中的他,最后来到中国总领馆。出乎他意料的是,20份签证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了。捧着这一大叠生死攸关的生命签证,想到全家逃离虎口美梦成真,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从1937年5月到任,至1940年5月离职,何凤山到底给犹太人签发过多少拯救生命的签证已难精确考证,一位犹太幸存者提供的护照原件表明,他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为238号,另一份7月20日的护照则显示,签证号已超过1200号。

据此计算,何凤山签发的护照至少有数千份。平均每月派发500多份,有时甚至达到900份。当时一艘轮船往返7趟,载着3600名欧洲犹太难民,来到东方避难天堂上海。

那时,持有中国领事馆签证的犹太人,不仅能合法离开维也纳,危急时刻还能将中国签证作为护身符,拯救自己的生命。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国际大都市,顶峰时达3万多人,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冒险犯难

与 犹太人非亲非故的何凤山,为何敢于顶住重重压力、冒险犯难,发放大批签证呢?何凤山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写道:“自从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恶魔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便变本加厉,奥地利犹太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迫害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美国一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我一直与这些组织 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因此得以活了下来。”他说:“看到犹太人的厄运,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场上, 帮助他们也是应当的。”

之前,何凤山在奥期间结识了白克三姐妹。白是维也纳大学博士,丈夫是奥地利教育部督学,他们对中国历史与哲学有浓厚的兴趣。白克大姐是企业家,二姐是影星。何凤山经常应三姐妹之邀去度周末,成了无所不谈的莫逆之交。

何凤山11岁的儿子何曼德,特别喜欢这几位洋阿姨,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受益匪浅。曼德后来考入清华和哈佛大学,并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约翰·恩德斯教授的得意门生,日后成为“干扰素”研究先驱之一,莫不得益于此。

对白克姐妹给曼德的教育,何凤山心存感激。他回忆:“曼德此时所受教育及指导,可以说影响了他的一生,至今记忆犹新。”可叹纳粹上台,白克大姐舍不得出卖工厂,须臾间,成了600万犹太冤魂中的一名。其中原因,仅是她身上有着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

成千上万类似白克家庭的悲惨命运,让何凤山拍案而起,不顾生命与政治风险,勇施援手,冒险一搏。

在纳粹看来,众多外国总领事中,只有中国总领事何凤山从不买账。令纳粹格外恼火的是,何凤山不仅公开与犹太人保持来往,而且还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保护。驻维也纳美孚石油公司经理罗森堡一家人,就是在何凤山亲自护送下,逃到国外。

那天清晨,何凤山约定为罗森堡送行。没想到这天所有奥地利的犹太人都突遭软禁。罗森堡打电话暗示何凤山不必前来。历来信守诺言的何凤山,尽管危险重重,依然按时前往。

一进罗森堡家,何凤山发现男主人已被纳粹带走,家人惊慌失措。正说话间,闯进两个盖世太保。何凤山在沙发上不动,并点燃了一支烟。

何凤山用流利的德语质问:“我是中国政府驻维也纳的总领事,请你放尊重点,我代表国家执行外交公务。罗森堡先生早两天就办理了中国签证,他的合法权益中国理当保护。我郑重声明请你们停止抄家,从速放人。否则影响邦交关系的后果,将由你们负责。”

义 正词严的交涉,盖世太保悻悻而去。随后,罗森堡先生获释。为防意外,何凤山用总领馆车辆亲自护送一家人,逃离维也纳。众多犹太人,正是因为有了何凤山发放 的“生命签证”才得以逃出苦海、重见天日。现定居以色列的多伦先生,谈起救命恩人何凤山,老泪纵横。他回忆说:“何凤山与我们家比较熟,他亲自把我护送回 家,并对我们说,只要他还有外交官的身份,只要他还住在我们家里,纳粹就不敢伤害我们。为了保护我们,自那以后,何凤山经常到我们家里坐一坐,看一看。”

不 久多伦弟弟被捕,所幸,凭借何凤山亲自办理的中国签证,最终得以获释。1939年,兄弟二人于离开维也纳,来到巴勒斯坦。当时6岁的伯纳德,父亲莫里斯是 维也纳银行职员。反犹暴行爆发后,纳粹党徒破门而入,将家里洗劫一空,并将莫里斯送到达豪集中营。母亲史特拉凭借刚刚拿到的中国签证,送给纳粹当局查验, 父亲得以释放。随后,一家三人转往上海。

现居加拿大的犹太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正是凭着中国签证到达上海,在此产下女儿。她说当时奥地利五十余国领事馆,只有中国外交官何凤山敢于帮助他们。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友好感情。

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格林伯特,早年随父母来到上海。在上海接受音乐启蒙,学习拉小提琴。多少年后,说起这段往事,小提琴家感慨万千,自己的生命与事业,全都是拜何凤山博士义举所赐。

加拿大克劳斯女士回忆:当年,她的丈夫在中国领事馆外排队等候时,见总领事的车经过大门,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结果,很快接到电话通知,拿到救命签证。

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义举的受益者。他含着泪水,激动地对人们说:“我父母的生命是何凤山博士救下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至于中国老百姓熟悉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医生,也是拿着何凤山签发的签证才来到中国。1939年,身为左翼人士的罗生特医生,来到上海。后来他参加新四军。成了四野一纵的卫生部长,被称作新四军中的“白求恩”。

重压之下

须知纳粹当权,政治气氛极度恐怖,加之国内官方奉行亲德政策,多有掣肘,何凤山承受怎样的政治风险,可以想见。数千名犹太人拿到中国总领事馆签证,先后逃离奥地利。纳粹当局按捺不住了,开始寻衅报复。以总领馆租用犹太人房子为由,强行没收房产。

不得已,何凤山把领事馆搬到城市公园旁边一所公寓里。想不到,外交部分文未给租借费用,全由何凤山自掏腰包。即使如此,何凤山仍一刻不停,继续向犹太人签发“生命签证”。

在 驻德大使陈杰眼中,维持中德邦交兹事体大,万万不能与希特勒唱反调。正因如此,他多次指示何凤山,大幅压缩对犹太人发放签证。而何凤山以外交部训令对犹太 人请求签证入境者不予拒绝为由,拒不受命。原来行政院长孔祥熙,一度公开对犹太人遭遇表示同情,并建议开辟海南岛容纳犹太难民。只是最高领袖蒋介石欣赏纳 粹政权,接受德国军事援助,聘用德国军事顾问。前往德国受训的蒋纬国,参与德国入侵奥地利的军事行动。南京政府对犹太人的政策,一夕生变。

审时度势,何凤山唯诺称是,言称等待国内指示;暗中加快发放签证。此时,正是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高峰期,每天都有几百犹太人被杀害,近千人被送进集中营。

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中国人,能见死不救吗?不停签吧,肯定要得罪顶头上司,自己的乌纱、饭碗难保。思想矛盾之际,何凤山记起中国一句古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眼下多发一张签证,就能多救一个犹太人的性命,能把千百个犹太人救出虎口,自己的乌纱丢了,饭碗砸了,又算得了什么。“做好事要做到底,继续签证,能多救一个,就多一条生命。”他勉励领馆员工,“大胆签发,上面追查,责任由我负。”

恰 在此时,有小人诬陷何凤山出卖签证、贪赃枉法云云。大为光火的陈杰,立即派参事丁文渊前往调查。经过详细稽核,丁文渊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他百思不得其 解,问:“为何外界传言签证有弊?”何凤山君子坦荡荡:“这是莫须有的罪名,若签证限制甚严,贿卖之事还可以说得过去,既然只要申请人提出申请,皆可以得 到签证,人家何须花钱贿买?”一席话,掷地有声。

丁去后不久,尽管查无问题,具体承办签证的副领事周其库,莫名其妙被革去职务。此后,何 凤山又遭军统调查。见调查一无所获,特务恼羞成怒,将手枪对准何凤山脑袋,气急败坏地大叫:“让我查出来我就崩了你!”何凤山微微一笑:“在下胆小怕事, 为官尊上,保证绝无此事!”那人刚走,他便对部下低语:“我一个脑袋能换几千条生命,值!”

与亲德政策格格不入的何凤山,后被外交部记过一次。不久,借故调离维也纳,奉召回国。国民党退到台湾,何凤山逐渐被冷落,二战中那段违令发放签证的历史无人提及。

1973年,外交生涯长达40年的何凤山,黯然退休。台湾当局以无法说清驻奥期间200美元为由,指控其贪污,并悍然剥夺其养老金。

义举尘封六十载

1997年9月28日,历任驻奥地利、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大使的何凤山在美去世,享年97岁。台湾当局无动于衷,未派代表出席葬礼。倒是中国大陆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特意送上花圈,以示敬意。

女儿何曼礼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讣告,提及父亲曾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美国犹太历史学家索尔,立即致电何曼礼,询问此事。随后,他找到当年犹太人及其后裔,并觅得何凤山亲笔签证。至此,这段尘封一甲子的历史浮出历史水面,赢得举世关注。

向 来低调的何凤山,很少提起当年救助犹太人义举。何曼礼深情回忆:“父亲与他同年代的中国同胞一样,为百年来中国曾经饱受外国帝国主义的羞辱和迫害而深感义 愤,立志不让这种羞辱继续下去。所以,父亲特别同情任何受到欺凌和迫害的人们。这也就是他单纯的帮助犹太难民的理由。”

她骄傲地表示: “我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非常慷慨、大度,他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即使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做这种事也是应该的。”何凤山从未将救助犹太难民 视为壮举,之所以不愿提及,是因为他觉得中国不是有一句“善欲人见,便非真善”谚语吗?“倘若救助在苦难中的人,是人自然而然该做的事,为什么还需要特别 向别人提起或寻求表扬呢?”

对此,一位犹太幸存者感动不已:“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仍然照亮世界。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为人类照亮了前程!”

2000年4月中旬,江泽民主席访问以色列,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恳切表达他对何凤山的感激之情。以色列前驻华大使海逸达感慨道:“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接纳了犹太人。”深入人心的中国儒家、道家文化使仁爱、互助超越了民族和宗教的界限。

2001年,联合国总部举办名为《生命签证:正义与高贵的外交官》的纪念展。在这次纪念展上,展出了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拯救犹太难民的英勇事迹,何凤山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外交官。

因 拯救犹太人数量最多,何凤山照片放置在正中央,最为抢眼。犹太人基金会颁奖表彰何凤山等10余位外交官,何曼礼代表已故父亲接受这份荣誉。一位犹太女子在 其父签证前紧紧拥抱何曼礼,激动地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我父亲。”何曼礼也动情表示:“看见你,我也好像看见了我父亲。”

欧洲历史学家认为,何凤山救助的欧洲犹太人比其他任何人救得都多。义举经媒体披露,国际社会反响强烈,以色列人尤其感动。

近年来,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以色列文化协会,分别在中国上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美国旧金山,为何凤山修建纪念碑。维也纳市政府在原中国总领事馆的旧址前用德文和英文镌刻着何凤山的动人事迹。

犹记得,十余年前,耶路撒冷举行隆重的“国际义人———何凤山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石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纪念碑前发自内心赞美:“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2007年9月25日,何凤山骨灰运回湖南老家安葬。黑色大理石墓碑上,刻着先生的诗句:“大造生才非偶然,英雄立志岂徒然。而今愿集精与力,万里前程猛着鞭。”

余秋雨特意为其撰写墓志铭: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狂潮肆虐欧洲,数百万犹太人惨遭迫害。无辜平民死中求生寻找逃奔之路,多国政府慑于淫威拒收犹太难民。在此漫天黑暗间,维也纳一处屋宇灯火犹亮,一位东方外交官争分夺秒发放签证,帮助犹太难民逃到上海和其他地方……


_________________
一地碎片 1
一地碎片 2
一地碎片 3
一地碎片 4
一地碎片 5

 2014-12-28 17:33 * Shop the CND Store: Cameras, Books, ...  个人资料
和谈
华夏巨侠



注册日: 06-01-31
发表数: 1711


 Re: 民国,上海: 犹太难民纪念馆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9月3日 2014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揭幕难民名单墙



周三,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揭幕了一座名单墙,上面罗列着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的13732个犹太人的名字。

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数以千计的犹太人逃离纳粹德国,来到上海——一个不需要签证就能进入的地方。在1938年的埃维昂会议(évian Conference)后,当世界大国对几乎所有犹太移民关起大门时,上海是少数几个可供避难的地方之一。二战伊始,逃往上海的欧洲犹太人比逃往任何其他 城市的都多。

名单墙由一座111英尺(约合34米)长的铜墙构成,上面镌刻着人们的姓名,墙前还有一座雕塑,六个带有寓意的人物分别象征着信念、磨难、爱、决心、光明与希望,其设计者是中国艺术家何宁。

据《中国日报》报道,纪念馆馆长陈俭称,名单墙上的姓名是在上海前犹太难民以及中外学者的帮助下编定的。

其 中许多名字都来自德文原著《流亡上海:1938-1947》(Exil Shanghai: 1938-1947)中的一份名单,75岁的索尼娅·米尔贝格尔(Sonja Mühlberger)是作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身为难民的父母在上海生下了她,她也参与了名单墙的工程。她书中的名单最初是三名被日本军官雇来进 行非正式人口普查的犹太少女于战争期间编定的。当时,大多数犹太人都由日本人管理,被限定在一个叫做虹口的地区,那里极其拥挤,是“没有国家的难民的指定 区域”。

在博物馆的新闻稿中,米尔贝格尔评论道,“我父母在上海的经历当然并不轻松,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流亡到那里,我今天可能都不会活着,更不用说有机会讲述这段历史了。”

87 岁的维尔纳·格拉斯(Werner Glass)目前住在华盛顿州默瑟岛,但是从6岁到20岁的14年间,他也曾是上海的犹太移民。他与家人能够幸存下来,也要感谢上海。他仍然记得这座新纪 念墙所在地原来的摩西犹太会堂(Ohel Moshe Synagogue),以及日本占领时期艰难的生活。他对战时上海最深刻的印象是,1937年8月14日在日本的一次空袭之后,他从五楼的窗户看到,敞篷 卡车正在拖走一车车残肢。“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人。我还以为是被宰杀的动物或其他什么东西。”

虽然他的直系亲属1933年就来到这里 ——当时他们被视作移民而非难民,但是他的祖父母、姑姑和叔叔来得更晚,所以他们的名字可能也会被刻在名单墙上。想到某天,他可以在纪念馆新的网络数据库 中找到自己的亲属时,他就很兴奋。“我盼望的主要是这个,”他说。“我很想去看看,尽管我觉得我基本不太可能出门旅行了。”



以下文字来源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网站:



1933 —1941年,上海总共接纳了近三万名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 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

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位于虹口区长阳路62号(原华德路62号),由摩西会堂旧址和两个展示厅组成,是“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见证和纪念犹太难民在上海这段历史。

1. 摩西会堂旧址
摩 西会堂旧址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1928年由俄罗斯犹太人修建,二战期间是在沪犹太难民们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2004年被列为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1994年参观时留言感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2007年3月,虹口区人 民政府依据从档案馆发现的原始建筑图纸斥资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摩西会堂旧址现已恢复为1928年作为犹太会堂时的建筑风貌,内部结构也根据图纸进行了调 整,此建筑图纸的复制品现被安置于一楼。三楼设有游客签名仪、犹太难民数据库和视频节目等。

2. 二号展示厅
于2007年底完 工,共展示图片140余幅,并在上海首次运用了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内容丰富的短片配合情景雕塑、圆雕和油画等艺术品,生动再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这段历 史,此外还展有难民护照和上海犹太早报等实物复制品、刻有拉宾题词的大型石片等。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的携手努力,使这一展厅令观众流连忘返。

3. 三号展示厅
于2008年5月完工,经常有各种主题新颖的展览在此展出。

二、霍山路、舟山路建筑群
霍 山路71—95号、舟山路1—81号是于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的欧洲古典风格毗连式建筑。二战时因犹太难民的集中居住使其成为充满异国情调的商业中心, 热闹非凡,有“小维也纳”之称。美国前财政部长、现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馆长麦克·布鲁门撒尔曾在舟山路59号亭子间居住。

三、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霍山路119号及121号。是一幢双门面的假4层双毗连式建筑,建于1910年。总部设在纽约的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JDC)驻沪分支机构曾在此办公,现为民居。

四、霍山公园
霍山路118号。原名汇山公园,建于1917年,占地3,700平方米。二战期间,欧洲犹太难民经常在此休息聚会,园内设有“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纪念碑。

五、犹太难民收容所旧址
1939年起,全市共有7个收容所为犹太难民提供援助,最大的一座就在长阳路138弄(原万国商团白俄队营房)内,收容人数逾千。

六、大西洋咖啡馆(CAF ATLANTIC)
海门路127号。为当时犹太难民所经营,曾聘请多名犹太音乐家演奏,现已拆迁,门牌存放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七、屋顶花园(Mascot Roof Garden)
霍山路57号。百老汇戏楼顶层的屋顶花园,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犹太难民聚会场所,当时犹太艺术家们经常在此举行音乐会。

八、远洋宾馆
东大名路1171号。地处提篮桥地区,毗邻外滩,可将黄浦江的迷人景致尽收眼底。


2.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舟山路(昔日犹太人住宅)→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霍山公园对面)→霍山公园

 

所有跟帖: 

喜欢犹太人,他们的价值观跟中国文化里弘扬的相近。 -夏日怡心- 给 夏日怡心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9/2014 postreply 04:56:31

这些文字应该翻译成英文在《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发表流传,这些事情我们中国人做得太不足了。 -雅美之途- 给 雅美之途 发送悄悄话 雅美之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4 postreply 05:46:36

感谢分享何凤山先生的义举。 -olga87- 给 olga8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9/2014 postreply 10:14:11

-cczz- 给 cczz 发送悄悄话 (18 bytes) () 12/29/2014 postreply 11:07:24

11月9日听了一个午餐讲座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249 bytes) () 12/29/2014 postreply 23:01: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