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当妈, 就有了这样的体会, 实属难得!

来源: 试霜 2013-01-16 15:37:4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011 bytes)
回答: 谢谢试霜。回复见内。2708乔一2013-01-16 14:36:40

来, 和你分享一篇我的旧文:

怎样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通俗点讲, 内心强大可以理解为心理素质好, 心态好, 关键时刻直觉敏锐, 胜不骄败不馁,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等等。 这个素质不论对天才还是平庸, 不论选择什么生活道路, 都是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关键, 这个大家没异议吧?

其实大家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体会和实践, 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我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敢说我的就是对的。 不过既然要求同存异的话, 我就侧重说说具体操作方面的不同点吧。 

1. Be humble

这是我认为做父母甚至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真正humble的人懂得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了解自己的局限性, 对未知的世界保持敬畏, 同时把这种态度传授给孩子。

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 平等对待。 但真正到具体实践的时候经常就忘记了。 Be humble的意思是, 在孩子面前不说假大空话, 尽量诚实。 如果没有把握, 不要把一些话当作绝对真理说的太满, 哪怕是出于好意。

平时跟孩子读童话故事, 玩游戏, 打闹玩笑, 当然不必较真。 但其他时候, 尤其是需要教育, 鞭策, 勉励, 警告孩子的时候, 我们要分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

1)绝对真理:比如"地球是圆的" "If you hit her, she will get hurt"(简单事实, 没有异议, 任何条件下都成立)
2)相对真理:比如“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朴素的唯物主义真理, 但具体应用跟interpretation有关)
3)推测:比如“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上不了好大学, 就找不到好工作”, “只要你好好学习, 好好努力, 将来就可以买漂亮衣服, 住大豪斯。”(不一定, 跟概率, 时机和偶然因素有关)
4)看法:比如"美国男人比中国男人浪漫", “奇迹是不存在的”, “要么你按别人游戏规则玩儿, 要么别人按你的规则玩儿” (这些仅仅是个人看法而已。 带有自身的主观性, 片面性和局限性, 有时甚至是错的)。

这些话都可以跟孩子说, 每一种都有它的作用, 但说的时候, 最好明白它们属于哪一类, 也让孩子明白它们属于哪一类, 这才是humble的态度。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 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尊重, 和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认知世界的办法
- 让孩子懂得从别人角度看问题, 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理解
- 给孩子机会独立思考
- 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父母的经验体会 (没有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体会是没有价值的体会)
- 更好的建立父母的权威 (坦诚的父母比不容置疑的父母更值得孩子信任)
- 这个世界是好玩的, 有趣的, 充满未知可能的

这些都不必等到中学才开始, 不需要任何所谓“基础知识“。 从孩子开始学说话就可以开始, in an age-appropriate way. 

我的较真大家都知道的, 但我最较真的地方是: 和孩子在一起讨论事情时, 我假设自己面对着一个比我智慧很多很多倍的人, 她有时会不说话静静的看着我, 有时故意打个岔说句异想天开的话逗逗我, 但我绝不会掉以轻心, 敷衍了事, 如果某句话我不能坦然镇静从容的说出口, 我绝对不会跟她说, 更不会振振有词的拿那个去逼她做她不想做的事。 

这个听起来很难, 很麻烦, 但是其实很容易, 很放松, 很能上瘾。 到后来, 会变成你唯一说话的方式, 到那时, 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轻松。

2。 Be present

这个意思是活在当下。 我同意parenting需要付出巨大的亲子时间, 但质量和数量同样重要, 也许更重要。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 你的身体, 思想, 心灵, 都要保持一致, 都要present, 这样才是真正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英文里有句俗语是:“The mind is an excellent servant but a terrible master”. 所以, 你的master应该是心灵, 而不是头脑。

当你活在当下的时候, 比方清晨你踩着秋天的落叶出去散步, 或者傍晚你带着狗去海边奔跑, 那时你的心灵是身体的主宰, 你感觉到正面能量, 你的整个想法会比较理性, 开放, 灵活, 乐观。 拿钢琴作例子, 可能是这样的: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意志力 (成立)=〉我需要训练孩子的意志力 (成立)=〉钢琴可以训练意志力 (成立)=〉 虽然钢琴不是唯一的方式, 但目前是最合适我家的方式 (成立)=〉我要训练孩子练钢琴 (成立)

如果你处在一个焦虑紧张的环境中, 如果你不自我调节, 强迫自己排除杂音, 专心致志的活在当下, 那么你的这个脑子(mind)就成了terrible master, 它会开始这么想:

孩子不好好练琴 (成立)=〉孩子没有意志力 (不完全成立)=〉没有意志力将来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建立在虚假命题上的命题, 不成立)=〉孩子一定会不幸福 (不成立)=〉死局! 谁让我淡定我跟谁没完!!

你看, 因为你不活在当下, 你就让自己的思维控制你的情绪, 从眼前的一个简单的现象做出一个错误推断, 然后立刻衍生到不可接受的假想后果。 这过程来的如此之快, 如此之猛, 是你几乎不可能察觉也不可能控制的, 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也许你一个字都没来得及说, 但你的眼神表情身体语言, 都在表达一个极度焦虑, 极度失望, 极度不开心的妈妈的样子。 孩子眼里看得清清楚楚。

这时孩子怎么反映? 她不知道也不在乎你脑子中间的这些推断, 她是活在当下的, 她从直觉判断:我不好好练琴 =〉妈妈不爱我 

有些孩子会继续这么推断:妈妈不爱我 =〉是我不好 =〉我必须作自己不喜欢的事让妈妈爱我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事。

还有些孩子可能会这么推断:妈妈不爱我 =〉我不值得妈妈爱 =〉爱谁谁 (反叛)

怎么办呢? 你要训练自己活在当下, 你要让你的good master (your soul) 做主宰, 那么即使在同样的外在条件下, 你的脑子(mind)在一个好主人的调控下会变成一个excellent servant, 它的反应会截然不同:

孩子不好好练琴 (成立)=〉先排除累了困了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成立)=〉她就是犯了人人都有的惰性 (成立)=〉这是训练她意志力的好机会 (成立) =〉任何机会都有可能失败, 那么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心理底线:一年 (成立)=〉一年后如果不成, 再换别的办法训练意志力 (成立)。

这时, 你同样是严格要求孩子弹琴, 但态度是温柔而坚决的, 是鼓励而不是威胁的。 孩子感受到的是:我懒得弹琴 =〉但我必须弹够一年, 然后才能换别的 (non-negotiable) =〉如果我认真弹琴妈妈会很开心 (incentive) =〉好吧那就弹一年吧, 没什么大不了的。

孩子比我们想像的更容易接受tangible, concrete 的discipline, 他们天生就活在当下, 他们能迅速衡量所有的options, 而凭直觉做出最有利他们的决定, 他们就这么“短视“。 如果你限制他们的选择, 但保持正面鼓励的态度, 提出中性的具体要求, 而不带任何附加的潜台词, 这样就不会有直击他内心深处的毁灭性武器(妈妈不爱我, 我不好之类的)。 这时, 他们弹琴就能轻装上阵, 达到人琴合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即使不能完全enjoy 或 excel, 也能达到训练意志力的效果。 

本来想多写的, 突然觉得这两条就够了。 其他的都是具体应用了。

Be humble, be present. 

每一天, 认真把这两条做到, 不光对孩子, 也对自己, 对周围的人。 慢慢的养成习惯, 一定能有想不到的收获。 相信我。 大家共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