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捧场,我就继续胡说八道吧:
首先声明,我基本上是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不聪明。
偶尔,我的成绩突然不好,我爸爸一般会摇头道,怎么突然变笨了。我总是豁然开朗,大觉大悟的宽慰我爸,没事,我只是突然犯聪明了。
一个抓紧所有时间学习的孩子,绝对不会是个好学生,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思考。
前面我介绍过自己对政治课本从来不背,甚至不看的情况,能高考得93.5分的原因。原因就是思考,我把别人背书的时间拿来思考,不仅考得更好,而且考完后,背书的同学把背的结果,全归还给老师了;而我思考的结果,却永远留在我的思维里。
其实,不仅政治如此,其他学科也是这样。
如果按照教科书来学牛顿力学,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聪明的会思考的学生绝对没法学好。因为教科书中的牛顿力学在逻辑上是占不住脚的。
恩格斯说过,一定要看原著来研究马克思理论,而不是根据第二手资料。教科书,通俗读物只会把读者引入歧途。
我初中时,按照恩格斯的话,通读了《共产党宣言》,《黑格尔批判》,《费尔巴哈的提纲》,《哥达纲领批判》,斯特罗果维契的《逻辑》,《形式逻辑》教材,《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但《资本论》没有读多少,也看不少章节。
当然,我没有读他们原语言的原著,这虽有遗憾,但翻译的原著,也比二手原创有天壤之别。
对了原著,不管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党史的考试,都答起来游刃有余。因为教科书之类的几手材料的写者,根本没有读过原著,他们原著读者的文章的读者的文章的读者的文章的读者。我作为原著的直接读者,在辈份上就高过他好几辈。
物理学也是这样,牛顿创立他的理论的时候,没有称之为“物理”,而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来的徒子徒孙们竟然把牛顿理论割裂了。
牛顿知道他的理论的缺陷所在,所以一开始就开明综义,大讲水桶实验。不讲情这个问题,就没法理解和接受牛顿理论。
牛顿自己也不知道牛顿水桶的答案。但是,聪明的牛顿,首先假定他自己也没有见过的东西,那就是“绝对空间”。脱离了虚构的绝对空间,牛顿理论没法成立。聪明的学生,必然无法搞懂牛顿理论,因为地球不是绝对静止的。牛顿三定律成了问题,虚构的惯性力根据在哪?为何不算。
这个问题,只有马赫和爱因斯坦看到了答案。牛顿看到了问题,没有答案。而99.99%的教科书根本是连问题都看不到。所以一个聪明的,会思考的孩子,无法按教科书来考试,因为逻辑不通。
所以,看一下原著,胜过看100本教科书。因为除了马赫和爱因斯坦,没有人比牛顿更了解牛顿理论。
同理,欧式几何和真实的几何也是违背的,我们真正生活的空间的度规都不是1的张量,而欧几里德的隐患假定必须是度规为1的张量。真正能思考的人是不会接受欧氏几何的,因为我们生活的空间不是。要理解这个问题,一定要读原著,写中学教科书的人,99.99%的根本不了解这个问题。
同样,我们学政治经济学,一定要读亚当斯米的原著。所有介绍亚当斯米的教科书,都没有原著精髓。
同理,学计算机语言C,一定要读Dennis Ritchie的原著。学马克思主义的,一定要读马克思原著。学英文的,一定要读英文原著。
原著的另一个特色在于它的朴实的真情。任何一个理论,只有在它的paradigm里面才能成立。这个paradigm只要原著才能朴实的真情的裸露给大家。而后来的二手货,三手货,要么根本不懂这个paradigm,要么特意掩盖,好把理论奉若神明。因为一旦出了这个paradigm,理论就不成立了。
总之,读书学习,一定要思考,要批判,要读原著;学多了,学通了,就理解了科学,它总是错的;文化,它总是恶的;法律,它天生就是为了被打破的。每次法律的打破,都标志着文明的进步。
注:原著包括翻译。当然能读原作亲手写的原语言最好,但,比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是以拉丁文所写。看译著也是没有办法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