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 你们还是回中国吧 + 孩子和老人

本帖于 2011-09-21 23:40:2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lihuama 编辑

移民加拿大七年 儿子:你们还是回中国吧  
信源:加拿大都市报|编辑:2011-09-20|

讲述者:秦阿姨,7年前全家移民加拿大,来自中国北方某城市,现在多伦多某制衣厂做车衣工。

有了房子也改不了态度

秦阿姨的儿子在10岁的时候,正式提出要有自己的房间,不想再和父母仅仅“一帘之隔”。

“其实,我们住的是个主卧室,很大,而且我和他爸爸已经尽量不呆在房间里了,特别是他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一般在楼下厨房收拾或者出去散步,即使在房间里,也不怎么说话。只是他经常打游戏,我就管着他让他少玩会,他才想自己住自由吧。”秦阿姨至今还是这么认为。

但我觉得,子女本来就不应该和父母同住一个卧室,确实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我曾经遇到一个让我很不理解的事,有一位留守移民父亲居然和自己13岁的女儿住一个房间,我真的觉得这非常不妥,但我发现不少家长对这事并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儿子的“分房”要求,秦阿姨夫妇搁置了半年,最后在儿子拒绝入房睡的强势下终于做出让步,他们搬出了那个一到多伦多就没挪过的窝,在附近的一栋 House里又租了两个房间,本来是想租地下室的,可又觉得那种潮湿阴暗环境可能对儿子的身体发育不太好。“我们当初最不想搬的原因,一是和原来房东相处得非常好,另外是同区的房租比较贵,毕竟是名校区。”

前年,儿子上中学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算是中等偏上,秦阿姨觉得,只要进个好学校,他进步的空间还是挺大的。但去好的中学,就要换到别的区去住。在听了一些朋友和地产经纪的意见后,他们夫妇决定买房子。

他们在一个名校区买了个Townhouse,然后夫妇俩住到地下室里,儿子住楼上,楼上另外的房间全部出租,以租养房,倒也能养得起。“早知道这样早买房就好了”,秦阿姨脸上总算有了点笑容。

过了半年,他们也买了车,日子好像有点起色了。

不过,儿子从没主动到地下室探望过父母,说那里空气不好。但儿子挺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请同学朋友到家里来玩了,不过从不给他们做介绍。

有一个周末,儿子的两个同学到访,几个少年站在门口边脱鞋子边说笑,正好秦阿姨从地下室走上来,看到儿子高兴她也高兴,刚想开口跟他们打个招呼,问问他们想吃点什么,结果儿子连看都不看她,带着朋友就上楼了。她听到一个男孩问儿子这是谁,儿子居然没回答。

秦阿姨很伤心。晚上她问儿子为什么不介绍朋友给爸妈认识,儿子撇撇嘴:“他们要认识你们干什么?你们什么都不懂,穿得比他们的爷爷奶奶还要破!”

那晚,秦阿姨哭了很久,一直没睡着。第一次真正地后悔移民这个决定,也第一次对母子亲情感到痛心和绝望。

“你们还是回中国吧”

秦阿姨的儿子在中国只上了半年小学,到加拿大几年后,中文对他来说就是外语了,他在家对父母说的话,越来越多的是英文了。秦阿姨的英文本来就一般般,再加上一直在华人的工厂上班,购物什么的也是去华人超市,平时说英语的机会几乎没有,就越来越退步了。而她老公的英语一向都不好。所以,他们和儿子的沟通交流就越来越困难了。

和自己的儿子说不上话,他们觉得这件事太可怕了。于是,秦阿姨让朋友从国内带了一些教科书过来,想着周末教儿子学中文。可是,儿子根本没兴趣,她发脾气逼着,他也就学了几个字,对平时的说话没什么作用。

 

但有一天,儿子突然提出要去上中文学校,原因是他的好朋友在学。起初,秦阿姨挺高兴,可一打听中文学校的学费后就有点犯愁,也是一笔不很小的开支啊。她就劝儿子:“妈妈教不是一样吗?”儿子反问她:“你做过老师吗?你教的有老师教的有意思吗?”她就有点哑口无言了。

最后,夫妇俩还是咬咬牙给儿子报了名。但1年下来,虽然儿子说的中文多了一些,但中文写作什么的也没太大进步,他们又了解到他所谓的好朋友实际上是个女孩,担心有早恋问题,就想给他停课。但儿子自有办法对付,不让学就拒绝说,结果秦阿姨只好又给他“复课”了。儿子对此的反应是“嗤之以鼻”,“他那意思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算是被他抓住了把柄。”秦阿姨叹口气。

反过来,儿子对他俩的英语差的问题反应非常大。导火索是一次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老师打电话让家长到学校去,当时是房东接的电话,秦阿姨上班了,她老公在家,一听就急了,赶快跑去学校,也忘了请房东一起去。到了后,才意识到完全听不懂老师和对方家长说的话,看到两个孩子都“挂了彩”,他也搞不清原因,就只能一个劲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气得儿子回家大发脾气,因为他说是对方先惹他的,说对不起的应该是对方家长。

儿子觉得,父母的英语不好,让他在同学那里非常非常没面子。

秦阿姨夫妇也觉得很有必要提高语言能力,但是一来要打工没时间学,二来年龄大了学习能力也差了,总之是觉得力不从心。

如今在家里,儿子有时候一天都不跟他们说一句话,对父母的问话也经常置之不理,就算回应也是很不耐烦的态度。

有一次吃饭,秦阿姨的老公听到一个朋友带着儿子大冷天的坐公交车去看电影,很是羡慕,就跟儿子说:“爸爸开车带你出去玩,你都不肯。”儿子一脸不屑地反问:“你能看懂电影吗?你舍得花钱去看电影吗?”

促使秦阿姨想找我这个陌生人“说一说”的直接刺激是,前阵子,儿子突然很认真很认真地跟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回中国?还是回中国吧,我觉得你们在这里很丢脸。”

一位读者阿姨的电话

秦阿姨的这个故事刊登后,我接过一位读者阿姨的电话,聊了40多分钟。她很感触,因为有相似的经历。

她和老公也在工厂里打Labour工,他们家的是女儿,16岁,正值青春叛逆期。这个少女现在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反感到骨子里,“上次她居然说她从心里瞧不起我们……”这位阿姨难过地抽泣,“听了这话,我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我们辛辛苦苦为的她,她不但不理解,还完全否定了父母的劳心劳力,太伤心了。”她说很后悔出国移民,如果在国内的话,至少会得到女儿的尊重。

其实,同样的子女,换个环境也未必就会多懂事,国内也有儿子在街上当众扇妈妈耳光的事发生。应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比环境作用更大。当然,我并不是说秦阿姨以及一些移民家长言传身教做的有多不好,但是,相信也是有值得改进和注意的地方,做父母的,适时反省是有必要的。

如何处理孩子和老人的问题?

来源: 今真高兴 于 2011-09-08 08:41:19 [档案] [博客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2601次

公公婆婆来了。 婆媳关系问题没出现。但孙子和爷爷奶奶关系问题却出现了。  爷爷奶奶没来几天, 就开始跟老公和我说孩子对他们不热情, 一点都不象是自己的孙子,每天就早晨叫声爷爷奶奶,其它时间就在自己房间。老公就让我去和孩子谈谈。 找孩子谈了, 孩子说: 第一, 他和爷爷奶奶就没话说。 他就小时见过爷爷奶奶那末一两次。 第二,奶奶老爱盯着他看(stare at him),弄得他不舒服。第三,奶奶在吃饭时老是不停地说多吃点,多吃点,他也很烦。 最后问,是不是他们说我了? 很反感的样子。得,谈话之后不但每改进,反而情况更糟。 昨天爷爷奶奶又说孩子放学进门后连招呼都没打就进到自己房间去了,说这孩子怎么这样? 老公气得只说教育失败。  

  准备在和孩子谈, 但该怎么说? teenage,纠结啊。 大家给点意见吧!

9岁女孩不理过来探亲的爷爷奶奶

来源: 遇到过这种事呢 于 2005-02-15 08:39:02

春节去朋友家,他们9岁的小女儿不理过来探亲的爷爷奶奶。其实她小时候一直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4岁时才随父母来美,中间也见过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很伤心,说孙女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不会说英文。她从来不和他们讲话,也不吃他们做的饭。小姑娘所在的学区很好,学习也名列前茅,学校里基本以白人为主。

你们有谁遇到过这种事情呢?怎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她不应该这样对待爷爷奶奶?(我想严厉斥责只能适得其反,那小姑娘个性挺强的。)

 

今天置顶的文章:
论孩子 --纪伯伦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  
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 

孩子到底能不能管?怎样管?
对 再也不能自推的祖辈,长辈,什么态度?
对 不如自己的人,如何看待。

还有情绪管理,控制愤怒。

从家庭练起,
最后是孩子的人生和家庭受益。

前2天,看到 《尽你所有的智慧与努力 来根除孩子的骄傲》来源: 三问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547597.html

怎样让孩子的 品格 智慧和身量 一同增长。

 

所有跟帖: 

那个也有爸爸擦玻璃,孩子送午饭的。贫穷或者语言都不是主要的原因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09:29

主要的原因 ? -lihuama- 给 lihuam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11:12

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培养起来的亲密而坦诚的交流和教导。 -dumdumJJ- 给 dumdumJJ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17:34

即便父母富裕,如果没有亲密的关系,也会出问题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29:38

前2天,看到 《尽你所有的智慧与努力 来根除 孩子的骄傲》来源: 三问 -lihuama- 给 lihuama 发送悄悄话 (984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34:51

骄傲的孩子也有和父母很亲密的,关键不在那里。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48:05

教会的教育肯定也是有用的,但是关键父母不能降低自己去抬高孩子。尊重是对等的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55:20

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看待,交流,尊重,理解都要对等。 -dumdumJJ- 给 dumdumJJ 发送悄悄话 (111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8:01:38

好多家贫孩子父母很好的。父母是不是well-rounded很关键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8:13:30

爸爸擦玻璃孩子送饭?不知道听谁瞎编的! -nj_guy- 给 nj_guy 发送悄悄话 nj_gu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8:56:38

唉,真不该移民。 -laoyangdelp- 给 laoyangdelp 发送悄悄话 laoyangdelp 的博客首页 (55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19:17

就是俺的观点,自推必推孩子更重要。 :))) -畅所欲言-- 给 畅所欲言-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22:51

父母生活的要快乐有自信。不然就会被孩子看不起。 -Brooks- 给 Brooks 发送悄悄话 Brook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33:35

【转】一少女向 快乐有自信的父母发火。 (对事不对人啊) -lihuama- 给 lihuama 发送悄悄话 (10653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42:35

这些小孩在中国又会怎样?小霸王小皇帝被娇惯坏了到哪都一样 -mooseamoose- 给 mooseamoos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49:51

想起四人帮时代的名句: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edison11- 给 edison11 发送悄悄话 edison1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51:41

It makes really me sad. Have your own life and don't live for yo -2544- 给 254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7:56:22

我儿子12,3时有迹象,当他 -lihuama- 给 lihuama 发送悄悄话 (4643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8:10:49

咳,移民父母怎么就记不得传家宝呢--耳光!!! -用户名被占用了- 给 用户名被占用了 发送悄悄话 用户名被占用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8:37:58

说的对 -touji- 给 touj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20:25:45

教子无方。只管学习,连基本做人都不会。父母失职啊。 -empyrean8- 给 empyrean8 发送悄悄话 empyrean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8:50:28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上海猪肉12块钱一斤。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19:33:26

后面那2篇 对祖父母的可都是 崭崭新的。 -lihuama- 给 lihuam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1 postreply 20:14: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