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与狼太

来源: 偶灯斯陋 2011-07-02 13:19: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067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偶灯斯陋 ] 在 2011-07-02 21:22:3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虎妈与狼太: 看耶鲁的两位福建女儿蔡美儿与林璎文化认同之路


 


(一直将Maya Lin 的中文名字写做“林樱”,直到读了一本关于林的青少年读物:玛雅林(传记),是2007年出版的“有成就的亚裔美国人”系列之一 (此系列还介绍了其他的有成就的亚裔美国人,包括马友友,李小龙,关颖珊,王薇薇,谭恩美,山口克里斯蒂,等等)。 “玛雅林”一书的作者是汤姆. 拉施尼茨。书中提到林的名字是美玉的意思,那么,这个樱字就该改成璎字,玛雅林的中文名字应该是“林璎”而不是“林樱”。)


 


耶鲁渊源:


蔡美儿是目前正在耶鲁任职的法学院教授, 林璎则是耶鲁校友,在耶鲁读了四年的本科,三年的研究生院。目前似乎还是耶鲁校董会成员(这个需要再查查以确定)。


 


福建渊源:


蔡美儿的父母来自福建,祖父母从福建移民至菲律宾,蔡父母从菲律宾前往美国求学,学成后定居美国,养儿育女,安居乐业。林璎的祖父林传民是福建人,林璎的父亲林桓(Henry Huan Lin) 在福建和北京度过童年和青年,于四十年代后期前往美国读研,于来自上海就读史密斯学院的林母 (Julia Chang Lin)相遇,结婚生子,安居乐业于俄亥俄。


 


虎妈狼太之说:


蔡美儿写了一本“虎妈战歌”,激起轩然大波,舆论对之有批贬有赞誉,几乎家喻户晓,“虎妈”成了她的代名词。林璎对自己的小家庭高度保密,极少提及。但在与PBS比尔,莫耶斯的采访对话中提到她在为自己的女儿的成长思考,要带她们去中国,让她们了解自己的中华文化之根。在拉施尼茨的书中见到一张照片,是林璎与其兄林檀“衣锦还乡”返回他们童年的家园俄亥俄雅典城,在为林璎给家乡设计的一个雕塑剪彩,在场的有官员,也有家人,包括两个可爱的小姑娘,是林璎的女儿,姓氏为“乌尔夫”(狼)。所以尽管林璎行不更名,嫁不改姓,颇有女权主义的风范,但也许日常生活中有人会称她为“狼太太”,比如孩子的朋友们以及孩子学校的其他家长们。


 


文化认同


蔡美儿生于1962年,林璎生于1959年,两人年龄相差三岁,是同代人。从蔡美儿的回忆录“虎妈战歌”中可以读到在成长的岁月里,蔡父母在家中总是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强调中华文化,因而蔡美儿从始至终十分清楚自己的文化自我,接受自己是华人后代这个事实。不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用文化视点做文章(见“燃烧的世界”一书),而且在为人父母养育女儿的过程里,也坚持中华文化的实践,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而林璎则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境地。林璎的父亲是陶艺美术教授,后来还担任了俄亥俄州大学雅典分校艺术学院的院长,而林璎的母亲则是英文系文学教授兼诗人。 林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的似乎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从未大张旗鼓地向子女灌输中华意识,并且家中语言不用中文。-- 这一点我感到非常惊讶。可以理解父母对子女用英文,可是两个都是来自中国的成年人,互相对话不用中文沟通? 实在难以想象。也许林母自己教授英语文学,需要用英语思考?而林父本人也需要使用英语教学,也需要用英语思考?我理解当时的新移民们被号召融入主流,(英文是assimilation into mainstream),掌握当地语言是融入主流的重要途径。我想林家父母想对孩子传达的信息是你们是在美国出生的孩子,你们是美国人。其他的不用多想。


 


俄亥俄雅典城是个大学城,居民们大部分不是学生就是教授和教辅人员,文化素质比较高。所以林璎说起在成长的年代中她并未意识到她自己遭受过他人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她的高中同学里有一个来自东欧国家的新移民,在家中父母不允许他说英文,林璎说她当时对此同学深表同情。事实上林家兄妹是当地小学和中学里的唯一不是白人的孩子。于是待到林璎上大学时,耶鲁大学的亚洲同学会(ASA)邀她参加活动,她感到与他们没什么话说,去了几次就婉言谢绝。不少亚洲同学会员们觉得她是只“黄香蕉”。看来她当时的念头是:我是美国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不是什么带破折号的有什么附加元素的美国人,比如亚裔美国人(Asian-American)。在与比尔,莫耶斯的采访对话中她提到,在这之后她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认清自己的文化自我身份。这二十年期间,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浪,也询问过父母为何不向她讲述他们的中国文化的根源。据说她母亲回答,“Well, you never asked.”林璎与父母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看出她热爱自己的父母,热爱自己的家人。可是对她母亲说你没有问所以我没有答这句话,她的反应是:小孩子不懂的东西很多,有时是需要大人引领的。林家父母无为而治,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提出问题他们会为孩子解答,孩子想学什么都会给予支持,两个孩子一个上哥伦比亚大学,一个上耶鲁大学,可以说他们的父母当的满成功的。可是当家庭与社区环境中没有中华文化的任何信号,小孩子都无从好奇无从提问啊。可以看出林璎感到父母没有向孩子传达中华文化这个事实令成年以后的她颇为遗憾。


 


林璎后来二十年的经历让她不断的作出思考,思考自己的文化自我。她有哪些经历将她逼入文化自我的危机(cultural identity crisis)之中呢?(1)首先,在设计了越战死难士兵纪念碑时,有人认为她是亚洲人,不宜选她的设计来纪念一场在亚洲的战争(似乎所有的亚洲人都有敌人之嫌,明显的典型的种族歧视,自然这种意见被否决);(2)在纪念碑落成的庆贺聚会上,林父遇到一个朋友谈到过去的日子,玛雅好奇地问你们谈什么,聊了那么久?林父才同她讲起在中国的往事,她才慢慢了解到她有一个姑妈,她的父亲有一个令他景仰热爱的异母大姐姐,叫林徽因,在建筑艺术领域有过卓越成就。林璎才理解到父亲其实一直希望有一个女儿,能够培养她从艺,在艺术领域做出出色的成就。(我认为林璎的父亲的愿望已经实现。林璎的成就完全可以与林徽因的成就媲美。)(3)耶鲁安排学生海外游学,林璎去了北欧。北欧经历对林璎也很震撼。乘坐公共汽车时,其他的乘客往往选择离她远远的座位落座,形成其他几排座位非常拥挤,而她坐的那排位子则空空荡荡,似乎将她视为异族,同她划清界线;并且人们还常以为她是格陵兰的土著爱斯基摩人,等到问了她得知是来自美国的华人时,总是不约而同的问她,父母是开餐馆还是洗衣店?(4)林璎常常需要赶飞机到外地开会出差,常常搭乘出租车;在车上,司机们总是问她去哪里,从哪里来?回答完去哪里,她会回答来自俄亥俄。但司机们不知何故仍旧不满足这个答案,会追问,你最初来自哪里?她也总是回答,哦,来自俄亥俄的雅典城。可是这个 答案仍然不能满足这些人的好奇心, 他们仍然追问,I mean, really, where are you from? 她开始感到疑惑,Where else could I come from?! 后来呢,这样的事经历多了,就琢磨出人们通常认为亚裔美国人不是美国人而是外国人,看到她的亚裔脸,就猜想她是来自亚洲的某国;他们其实只是想知道究竟亚洲的哪一个国家。而她就直截了当的回答,父亲来自北京,母亲来自上海,自己来自俄亥俄,于是司机们“噢----”一声,问题到此为止,不再对她的“出身”作进一步的包打听。(5)有一次林璎在波士顿的街上行走,毫无理由地遭到两个蓝领模样的 白人男子 朝她吐唾沫,还对她叫骂(with racial slur),让她目瞪口呆,又惊又气。(6)如果说波士顿遭遇属于显而易见明火执仗的种族歧视事件,对于林璎来说是比较罕见的,更多的遭遇则是隐性的歧视。 林璎告诉比尔莫耶斯,她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比如在宴会或聚会上,人们对一个比如来自德国的人,尽管其人讲英语稍稍带些口音,但毫不怀疑他不是美国人, 即总误认为他是美国人; 而对于林璎这个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人,说话完全没有任何口音,就因为她的亚洲人的样子,人们总认定她不是美国人。


 


这林林总总的经历不得不让林璎深思,问个究竟为什么这样?自我身份仅仅是美国人? 还是 亚裔美国人?如果是亚裔美国人,那么意味着什么?林璎一直以来基本上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 ,历来对于政治毫无兴趣的人,可是这些经历不得不促使她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她在设计了越战士兵纪念碑之后,又受邀设计了一系列的纪念碑类的作品, 比如:位于阿拉巴马州蒙高马利市的南方贫困法律中心的民权纪念碑,耶鲁大学校园内的妇女教育纪念桌,为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建立的纪念图书馆,等等。可以说,在不经意之间,林璎成为了一个关心政治的社会活动家 (accidental activist)。林璎的作品设计立意新颖,寓意深远。每一个项目她都花功夫像作学术研究一样做大量案头准备工作,之后去实地踏勘,力求使作品融于周围自然环境,与之相得益彰。在她参与的所有与社会正义相关的设计活动中,环境保护活动是她最为热衷的重点。


 


当莫耶斯问林璎,能否指出具体是哪一件事件让她对自己的文化自我意识有了醒悟,有了清楚的认识的?林璎回答说,这很难说,大概是从所有这些事的总和,加之自己对自己的作品的思考开始有了认识,认识到尽管父母在家中没有教她讲中文,没有给她讲述他们小时候在中国的故事,但他们为人处事,都是一个中国古文化中的“道”字。家中他们用的家具,碗盘,都是她父亲自己亲手制作的,每一件都带有简朴的道家风格。在最初越战纪念碑建成时,有一个对道家颇有研究又颇有心得的记者评论,这是亚洲人建的亚洲碑,就是看到“哭墙”的精炼古朴大气,又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衬映,天人合一,之后采访林璎,问是否受道家影响。年轻的林璎当时的回答是:"什么是道家?" 她的中华文化课完全是从后来的日子中一点一滴补回来的。这一点从她设计的纽约在美华人历史博物馆,以及她的作品“扬子江”可以看得出来。她写过标题为“界限”的自传,强调了美国文化和中华文化这双重文化对她的影响,自认吸取了双方的精华,是沟通中西两个世界的桥梁。今天,她对文化,对种族,对歧视和平等,对社会正义,有了比其他人更深入的理解。按照莫耶斯的讲法,什么是“道”(Taoism)?看看林璎的作品就明白。


 


蔡美儿和林璎,一个虎妈一个狼太,在对文化自我身份定位上,两人目前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虽然两人曾经的经历走过的道路很不相同,虎妈之路直截了当,狼太之路曲折崎岖,算是take the hard way,可是最终两人殊途同归。两人都认为自己是亚裔美国人,都认为应该把中华文化给下一代传下去,让孩子对自己的中西双重文化身份(bicultural identity)感到自豪。

所有跟帖: 

两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不是一个水平上的吧-虎妈是唐人街level,狼太是融在骨子里的。 -kozy- 给 koz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04:26

回复:两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不是一个水平上的吧-虎妈是唐人街level,狼太是融在骨子里的。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94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13:22

不必feel sorry,就是snobbish (not snubbish BTW)。虎妈deserves it。 -kozy- 给 koz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14:59

回复:不必feel sorry,就是snobbish (not snubbish BTW)。虎妈deserves it。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89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22:11

你愿意住唐人街去我服你,否则现在PC is out。后PC时代大家说实话。 -kozy- 给 koz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59:19

回复:你愿意住唐人街去我服你,否则现在PC is out。后PC时代大家说实话。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209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04:52

我还respect我的不识多少字的handyman和老挝难民garderner呢,可别跟我说 -kozy- 给 kozy 发送悄悄话 (55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08:09

回复:我还respect我的不识多少字的handyman和老挝难民garderner呢,可别跟我说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75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31:55

??? 你的逻辑或理解力? -kozy- 给 koz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21:26:59

your respect is reserved for your handyman & gardner but not ppl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299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3:30:29

So what? 这世上有几个人对自己文化的理解能做到骨头里,但并不影响对文化的认同 -dancingpig- 给 dancingpi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08:10:08

(nod nod)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7 bytes) () 07/04/2011 postreply 00:45:26

哪里可以找到有关狼太的书。读了虎妈的书,我特别欣赏的一点也是她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incywincy- 给 incywinc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15:27

回复:哪里可以找到有关狼太的书。读了虎妈的书,我特别欣赏的一点也是她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457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25:37

ah you've got my admiration 回复:回复:虎妈与狼太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32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44:29

回复:回复:ah you've got my admiration 回复:回复:虎妈与狼太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65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4:59:35

中国十几亿人,了解Taosim的占百分之几?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79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10:29

your point? 回复:中国十几亿人,了解Taosim的占百分之几?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0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29:38

没什么point。只不过每天把中国文化挂在嘴边上的人有点zhuangbility而已。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11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45:44

回复:没什么point。只不过每天把中国文化挂在嘴边上的人有点zhuangbility而已。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73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22:36

你连汉语都懒得写,还跟我“中国文化”。去你的。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46:41

Mind your manners 回复:你连汉语都懒得写,还跟我“中国文化”。去你的。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14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51:23

把中华文化给下一代传下去? RAISED JEWISH传什么啊,找个犹太人,呵呵 -mooseamoose- 给 mooseamoos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19:58

回复:把中华文化给下一代传下去? RAISED JEWISH传什么啊,找个犹太人,呵呵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01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24:02

虎妈的父母是东南亚华人。东南亚华人很重视中华文化的。很多东南亚华人以自己有华人血统而自豪。 -snow_snow- 给 snow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26:25

回复:虎妈的父母是东南亚华人。东南亚华人很重视中华文化的。很多东南亚华人以自己有华人血统而自豪。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45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35:04

好狭碍呀,林的老公也是美国人 -dancingpig- 给 dancingpi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08:00:33

right, 林是美国人 for sure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58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3:14:22

好狭碍呀,林的老公也是美国人 -dancingpig- 给 dancingpi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08:00:49

文中林璎的部分,十几年前在大陆时就听VOA广播过。她本人当年说她的父母因为极恨gcd,不想让她和(兄)弟 -agoodday- 给 agoodday 发送悄悄话 agoodday 的博客首页 (99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32:49

回复:文中林璎的部分,十几年前在大陆时就听VOA广播过。她本人当年说她的父母因为极恨gcd,不想让她和(兄)弟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85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27:37

Sure. China is rich now. Who doesn't like to have a rich relativ -agoodday- 给 agoodday 发送悄悄话 agoodday 的博客首页 (104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9:54:49

不懂,华人还值不值得不惜一切虎妈狼太, 也没见华人孩子比别人多Happy -myipode- 给 myipode 发送悄悄话 myipod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42:52

俺只知道温哥华的华人太多了,所以很多人躲了。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66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5:48:03

回复:俺只知道温哥华的华人太多了,所以很多人躲了。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11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30:03

我不相信你这种cultural identity development 能传几代。美国人也都是移民,他们谁能保持欧洲文化几代?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104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42:42

回复:我不相信你这种cultural identity development 能传几代。美国人也都是移民,他们谁能保持欧洲文化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87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53:36

华人的生活太物化了,又自私,街区脏乱多见,恕俺直言 -myipode- 给 myipode 发送悄悄话 myipod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55:08

but your home 回复:华人的生活太物化了,又自私,街区脏乱多见,恕俺直言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212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6:59:04

你这个论点咱不能同意。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769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04:11:05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因为是在中国的文化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117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06:24:22

生活方式是自己的事。 -storit- 给 storit 发送悄悄话 (219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11:05:31

那倒是。文化这种东西,浑然不觉,但是很顽固地存在。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12:16:38

very true: 文化这种东西,浑然不觉,但是很顽固地存在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26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3:08:50

how you perceive yourself and how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77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3:07:54

you are NOT required to agree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303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3:02:20

写得很好. 是这里难得的有内容的一贴. -worriedmom1- 给 worriedmom1 发送悄悄话 worriedmom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7:10:35

thanks for the support!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4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2:55:38

很有意思的对比,喜欢。 -简宁宁- 给 简宁宁 发送悄悄话 简宁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17:31:27

Thanks for your 喜欢!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9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2:17:00

非常好,谢谢。华裔青少年的bicultural identity问题的确在他们的成长中非常重要, -柿子也红了- 给 柿子也红了 发送悄悄话 (68 bytes) () 07/02/2011 postreply 23:11:33

exactly, you said what I want to say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04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2:15:39

排在一起比较非常有意思,很感谢 -洲河- 给 洲河 发送悄悄话 洲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06:02:54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2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85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2:12:56

LIN YIN 好像是林徽因的侄女 -shinesation- 给 shinesation 发送悄悄话 shinesati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07:34:14

Not "好像是", LIN YING IS 林徽因的侄女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11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2:04:41

谢谢好帖子!让人深省对下一代文化的传承。 -lepton- 给 lepton 发送悄悄话 lep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12:28:17

Yes it is an issue of 文化的传承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39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2:01:50

谢谢好文。 -xiaoxiaowu- 给 xiaoxiaowu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13:36:31

Thanks!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31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2:00:07

我本人更欣赏林一些,也许物以类聚吧。 -Windy2009- 给 Windy2009 发送悄悄话 Windy2009 的博客首页 (1288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0:23:02

Lin: American-->Chinese-American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421 bytes) () 07/03/2011 postreply 20:42:06

Maya Lin设计纪念碑时只有21岁,本科.聪明脑袋爹妈给的,没办法. -南门野菜- 给 南门野菜 发送悄悄话 南门野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09:29: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