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来源: 突破分球 2011-05-01 15:04:0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4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突破分球 ] 在 2011-05-01 16:01:4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孩子早期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在恐惧感上的。首先是自己身体的直接体验:跌倒,碰撞等身体接触引起的疼痛感觉在宝宝心理上产生对疼痛的恐惧。当宝宝长大点能够跟父母有一定的交流后,通过故事,阅读,和自己的观察,这种对疼痛的恐惧,逐渐演变为对身体伤害的恐惧,最终成为对外界陌生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感其实是好事,因为娃还小,还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这种恐惧感让娃自动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寻求爹娘的庇护。比如有些娃一到了晚上就粘在娘身边,连爹也不要,因为在他们心里,再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娘身边更安全的了。父母也充分利用这种恐惧感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孩子平时的所见所闻,故事里的人和物都有可能被利用起来,比如,“宝宝别哭了,再哭狼就来了”,“坏事不能做啊,做了警察叔叔会来抓人的”。。。可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种恐惧感在孩子心里慢慢失去了效应:夜里哭闹,狼并没有来,于是接着大哭不止;做了“坏事”,警察叔叔也没来抓人。。。,孩子逐渐明白:许多事情能做不能做,完全看爸妈同意不同意。父母成了孩子判断自己行为正确与否的权威,换句话说,这时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靠的就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什么是威信?顾名思义,威是权威和威慑之威,信是信任和诚信之信。对孩子来说,你做到了赏罚分明,说话算数,也就有威信。比如说老师,不但有详细的行为赏罚规则:做的好会怎样,做不好又会怎样,在孩子班上会反复强调,而且有孩子们的群体效应来帮助老师执行规则。父母在家要做到象老师那样不容易,比如,老师在自家孩子心中的威信就不见得有在学校高。父母的威信要靠在平时生活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

常听人讲“孩子在家最好有个怕的人”,这里的“怕”自然不是要你在家打孩子,而是指能对孩子行为有威慑之威的措施。没有什么比开空头威胁失去威信更快的,比如,“你不怎样怎样,就不让你回家”,这里“不让你回家”就是个空头威胁,因为如果孩子真犟在那里,你做不到“不让你回家”,下次你的话在孩子那儿就大打折扣,几次类似的以后,你的威信基本就荡然无存。孩子在家里又要有个不怎么怕的人。一个比较信赖,即使在外面做了错事,回来后也能述说并寻求帮助的人。家可以说是孩子心里赖以依托的安全港湾,如果因为害怕父母的责罚,在外面出了事都不敢回家说,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是很不利的。所以我觉得“严父慈母”型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结构:“严父”坚持原则,有着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和威慑,“慈母”留有余地,能让孩子体会到家里慈爱和温暖。而且,当孩子因为做了错事而跟爸爸僵持时,妈妈也容易跟孩子交流,听听孩子的story,有没有委屈,帮助孩子分析认识错误,一起想以后如何改正,同时鼓励孩子去向爸爸谈自己的想法认识。平时妈妈也要维护“严父”的形象,比如,跟孩子说“快,我们快把这事做好,爸爸回来要检查的”“这事不能做,你爸不许的”。。。既增加了“严父”的威严,又在必要时有了“爸爸不许”这块挡箭牌,使自己易于坚持底线,不致溺爱孩子。另外,妈妈的慈爱也可以用来影响孩子,比如,爸爸告诫孩子“妈妈对你那么好,你可要好好学,别做坏事让妈妈伤心啊”。这里“让妈妈开心,不让妈妈伤心”可以成为孩子行为的很强动力和约束。

过去私塾里常有竹板打手心的惩罚,谈教育孩子时常提到“棍棒之下出孝子”,粗粗一看这是利用孩子对疼痛的恐惧来管教,细细一想,当孩子很小时也许有效,当孩子大了时,这种处罚里疼痛的约束力已经很小,真正约束孩子的是挨打这件事在孩子心里产生的窘迫难堪。如果经常打孩子,孩子心里对挨打的难堪不再在乎,那父母再打也没用了。所以,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教育约束,棍棒之下出不了什么孝子,可能不孝子出得更多。我是极力反对体罚孩子的。

当孩子大了能够分辨是非后,以理服人是建立和维护父母威信的最佳法宝。当父母认为孩子犯了规矩犯了错,要允许孩子争辩。如果孩子说得有理,父母要承认,当然更谈不上处罚;如果孩子说不出道理,先给初步处罚(一般是在一段时间里取消孩子喜欢的一些特权,比如,孩子周末喜欢约好朋友一起sleepover,那就先定下面两周没有sleepover),让孩子想想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以后如何做来改正。如果孩子认了错并有了改正措施,那两周后特权恢复,这是他们自己努力挣回来的;如果不好好认错和改错,处罚加重(比如,延长特权取消时间),直到其改正为止。这里还有一个心理上的压力:比如,平时sleepover都是孩子们自己约好然后提请家长批准,现在你不能组织和参加,小伙伴们马上就会知道是你犯了错,在心理上你也想尽快纠错,这是peer pressure的正面效用,嘿嘿。

总之,父母的威信应该是在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前面网友提到以毁坏孩子的心爱之物相要挟来逼孩子就犯的做法,我也是极力反对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犟在那里,你砸不砸?不砸,那以后他/她更会跟你犟,你在孩子心里的威信大减;砸了,孩子当然心疼,但更大的可能是产生无所谓的心理:我最心爱的东西都已经被砸了,其他算什么呢?大不了再砸了就是了。父母以后可能也无法管教,你不能把孩子的东西都砸了吧。我觉得父母可以把那心爱之物没收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帮助孩子想办法改正错误,用表现把东西挣回来。由于东西还在那儿,孩子心里可以接受,如果孩子真喜欢,这心爱之物就成了孩子努力的动力。

网友虎落平原兄出了个题目,要探讨一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问题,这里随便说了几句,想到哪扯到哪,欢迎讨论。

谢谢阅读!

所有跟帖: 

我的感觉是:我敬娃一尺,娃敬我一丈。 -雾里看花123- 给 雾里看花123 发送悄悄话 雾里看花12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1/2011 postreply 15:13:48

体罚应该是最后一招。最无能的父母才惯用体罚。 -Rachel5- 给 Rachel5 发送悄悄话 (563 bytes) () 05/01/2011 postreply 18:04:04

同意!正面教育的孩子比较容易从好的正面的角度看问题。 -突破分球- 给 突破分球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1/2011 postreply 18:22:39

我 是 很 简 单 的 。 -Shanghaigirl98- 给 Shanghaigirl98 发送悄悄话 (393 bytes) () 05/01/2011 postreply 19:13:51

哈哈,会多门语言的好处~~~顶~~~ -包子脸- 给 包子脸 发送悄悄话 包子脸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2/2011 postreply 06:50:34

也 实 在 没 办 法 。 英 文 说 不 过 她 , 又 怕 她 把 国 语 当 耳 边 风 , 只 好 这 样 了 。 -Shanghaigirl98- 给 Shanghaigirl98 发送悄悄话 (105 bytes) () 05/02/2011 postreply 09:35:36

甭管什么招,孩子快乐,招法有效就行。 -突破分球- 给 突破分球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2/2011 postreply 13:03:02

What a crap! -USUCKIDONT- 给 USUCKIDON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4/2011 postreply 14:01:59

Well, it seems you only know how to talk crap! -突破分球- 给 突破分球 发送悄悄话 (102 bytes) () 05/04/2011 postreply 21:45: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