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独立与责任
孩子的独立性跟父母对孩子的放手程度直接相关。有些时候,放手是家庭客观环境造成的,比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得就是这个;绝大多数时候,放手与否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放手的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早早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他们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变得既有独立性又有责任感。
不放手的父母把孩子的事情拿来自己做,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上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做不做事情无所谓,反正我不做,父母会来做;事情做好做坏更是无所谓,反正后面有爸妈兜着。
放手的父母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小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从穿衣穿鞋到整理房间,从出门时自己准备行装到做一定的家务。这里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所做的事,而是从做这些事中孩子所建立起的自立精神;而且还可以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的成员,他们应该分担一定的家事,从而建立起在家庭中互助互爱的责任感。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越到后面越轻松,当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大学走上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好预言,但有一点父母心里是踏实的:孩子生活上的自理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不放手的父母包办孩子一切生活里的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有些父母要让孩子做“大事”,觉得让孩子做生活里的那些小事是浪费时间。首先,我不知道在孩子的生活中,做那些小事究竟会“浪费”多少做所谓“大事”的时间;其次,如果父母过分偏执,把自己的所谓小事大事之分强加给孩子,我不知道会对孩子将来的性格产生什么影响;第三,当孩子要上大学时,我不知道要孩子只做“大事”的父母对孩子今后所能做的大事有多少把握,我所看到的例子往往是:父母对孩子在大学的生活自理很是担心,恨不得自己再到大学去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放手的父母创造条件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自身的不足。比如说,为了让孩子克服比较害羞的缺点,鼓励孩子自己找营业员询问想要买的玩具,鼓励孩子自己打电话约好朋友来家玩或sleepover,鼓励孩子参加乐团,积累大众面前表演的经验,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辩论队,说多了心里自然也就有底了。
放手的父母利用机会锻炼孩子。比如全家出门旅游,鼓励孩子制订旅行计划,上网查信息,吃,住,行,玩,要准备的东西,要走的线路等等全盘计划,出门后,孩子基本就成了导游,孩子开心,父母省心。
放手的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处理跟学校有关的一切事情。从自己跟着去采购开学用品到跟同学老师的关系,从假期的camp到平时的课外活动,凡是孩子自己能查能处理的,让他们自己去handle。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高中选课,复习考试,大学申请,这些学习上的事都不用父母多操心,父母只要听孩子说说做那些事的理由,提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就行了。
总而言之,孩子独立不独立,可以说是父母自己一手造成的。我的观察是:独立的孩子,他们做事是因为他们自己想做那事,无论事情结果如何,往往对父母心存感激;依赖父母的孩子,做事时往往觉得是在为父母做事,事情顺利时还行,事情不顺时常常会在心里责怪父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