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最牛推爸

2009年11月28日,未经任何宣传攻势的日本电影《含泪活着》低调上映却引发极大轰动,场场爆满。纷至沓来的观众迫使影院将该片由原来的中型放映厅转到了大型放映厅,上映场次和时间更是一加再加。原定只在东京上映的计划也因不断涌来的邀请而延伸至千叶、广岛、岛根、九州……

丁尚彪,男,是张丽玲纪录片《含泪活着》中的主人公,上海人,生于1954年,经历了上山下乡。   1989年偶然发现日本的招生单,为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借款来到北海道,开始了十五年妻离子散的奋斗,终于供养女儿留学纽约、完成学业。   《含泪活着》是在十年时间里,张丽玲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之间跟踪拍摄,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在上海、东京、纽约天各一方的生活景象。 [1]   旅日华人张丽玲耗时十年拍摄的记录中国人在日本艰辛打拼经历的纪录片《含泪活着》连日来在东京等地上映,受到日本观众热烈回应、博得好评如潮。“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含泪活着》片首的这句话,概括了这部纪录片的力量所在,上海人丁尚彪为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打工15年的感人故事浓缩在此。
[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出生于上海的丁尚彪于一九八九年举债赴日留学,希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困境。可是当他来到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偏僻乡村阿寒町的日语学校后,才知道受骗上当,这里根本没有条件边学习、边打工。为了还债,丁尚彪只能离开阿寒町,前往东京打工,但也因而失去就学签证,成了一名“黑户口”。   在日本完成学业的理想破灭了,丁尚彪将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从此以后,丁尚彪开始为女儿的未来打工,好让她日后能到美国去留学。   丁尚彪小心翼翼,整天生活在可能被拘留的阴影下,同时更抓紧时间打工,有时每天奔波于三个地点打工。从大楼清扫到建筑工地,从塑胶制品工厂到餐厅厨师,丁尚彪任何脏、累、苦的活儿都干过。他在东京各区奔波,风雨无阻,披星戴月,有时甚至不眠不休,而住的却是破旧板房,连基本的洗澡设施也没有。   有梦最美也最残酷,最苦也最快乐。十五年来,丁尚彪没和妻女团聚,放弃天伦之乐,最终以自己的“搏命钱”,实现了女儿进入美国医科大学留学的梦想。含辛茹苦一幕幕的真实场景,令日本观众与电视中的丁尚彪一家共同悲喜、热泪盈眶。 [1]
[编辑本段]人物影响
  《含泪活着》   三十五岁的家庭主妇铃木纯子在网页上写道:“我含泪看完《含泪活着》 ,丁尚彪能够如此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为女儿,让我太感动了。”   二十岁的女大学生山崎洋子在留言中说:“中国的父亲真伟大。”   大学生竹下明在博客上写道:“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丁尚彪竟能如此顽强,忍受艰难,这种勇气和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我也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家庭主妇村上泷子写到:“不负责任的北海道学校把丁招来,令他‘非法滞在’,吃了不少苦。但最后丁尚彪回国前还特意到荒凉的阿寒町的学校去默默地鞠躬道谢,这种以德报怨的谦虚令我敬佩。”   四十八岁的渡边太郎说:“我非常惭愧,不久前刚被公司辞退,并曾产生自杀念头。看到丁尚彪能为家庭和女儿作出如此伟大奉献,相比之下,我无地自容,真是太胆怯、太不负责任了。”   与张丽玲合作多年的日本富士电视台著名纪录片制作人横山隆晴对《亚洲周刊》说,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主人公丁尚彪的情感,这部纪录片以中国语配日语字幕的形式播出,是日本全国性电视台播放史上首次。   泪流不止看完《含泪活着》 ,许多年没这样哭了!脑子里对中国人的反感偏见被泪水洗刷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人的崇敬。中国人丁先生一家深切的爱,为理想锲而不舍前仆后继,历经不幸但含泪追梦的人生态度,都是现代日本人不应忘记但却忘记了的东西。中国人丁先生是当代男人的楷模,丁先生的妻子是女性的典范,丁先生的女儿是年轻一代效仿的对象,希望《含泪活着》发行DVD永久保存版。   2000年看了富士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小留学生》大受感动,之后的《年轻人》、《我的太阳》、《来自中国的瑰宝》……张丽玲女士的纪录片每部必看,每次都获益匪浅。这次我召集全家一起看《含泪活着》,丁先生十几年含辛茹苦,但他清澈温和的目光、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身影,他妻子对丈夫和女儿的无私奉献和对感情的忠贞不渝,他女儿对父母的期待以实际行动的回答……令我全家泣不成声!这部纪录片让我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决定去中国留学。   星期五晚上,我和妻子偶尔从电视上看到《含泪活着》这个纪录片。两个多小时里,我们被牢牢地钉在电视机前。播完后,浸满泪水的纸巾在茶几上堆成小山。片子结尾时妻子握着我的手哭出声来,结婚17年来看电影电视从未有过。我也是有生43年来第一次这么感动爽快地流泪!《含泪活着》给我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追求等启迪,无法用语言概括。向片中主人公中国人丁先生和他妻子、女儿以及纪录片制作者张丽玲女士脱帽致敬![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含泪活着   别名:泣きながら生きて,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最终章   发行时间:2006年11月03日   电影上映时间:2009年11月28日   电视台:富士电视台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主持人:张丽玲   主人公:丁尚彪
[编辑本段]节目赏析
  继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获得广泛好评之后,株式会社大富社长张丽玲近日推出其封山之作《含泪活着》(暂译名),11月3日在日本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播出。   该片受到了日本电视界的广泛关注,日本纪录片知名制作人横山隆晴表示,在日本主流频道以配字幕的方式播放外国语纪录片,并且是在黄金时段,这在日本电视界是破天荒的事情。日前,富士电视台已推选这部纪录片参加“2006年度日本文化厅艺术祭”的评选,富士电视台作为日本民放电视台,每年只能有一部电视作品被推选为参赛作品,《含泪活着》作为一部外国语纪录片,参赛本身就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   最新拍摄的纪录片《含泪活着》,历时十年,辗转美国、日本、中国上海三地拍摄而成,据张丽玲介绍说,这部纪录片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完结篇,也将是她亲自拍摄的最后一部纪录片。   为了纪录片的顺利完成,以张丽玲为首的制作队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摄制组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拍摄时经常和主人公一起风餐露宿,在十年的漫长时间里,仅是拍摄的素材带就多达500多盘。在后期制作时,张丽玲等摄制组成员,经常住在编辑室,加班加点,甚至是熬夜进行纪录片的剪辑。   成片近2个半小时的内容中,记录了在日中国人丁尚彪及其家人十年的心泪历程,以纪实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丁尚彪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岁月,这部记录片与一般纪录片不同的是,它的时空跨越幅度很大,但由于制作人员紧紧抓住主人公颠沛流离的命运和一家人不能团聚,天各一方的情感主线,使得整部纪录片节奏既很紧凑,有富有感染力。对于这种将催泪效应和严肃题材完美结合的高超水平,先睹剧情的专业人士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大富社长张丽玲曾留学日本,对日本社会及在日本打工的中国留学生的生存状态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1999年,她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反映中国在日学生艰苦奋斗生活的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中国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问日本时,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受感动。”   2000年5月5日,这部记录片中的《小留学生》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首度播出,就获得了24%的收视率,这是富士电视台同时段取得的最高收视率。《小留学生》的播出,在日本主流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长篇报道,2001 年,《小留学生》获得了“日本第27回放送文化基金奖—最佳纪录片奖”,这是这个奖项自建立以来首次由华人制作的电视作品获此殊荣。此片还获得“日本映画摄影监督协会特别奖”等知名奖项。   在拍摄这部封山之作的同时,张丽玲也在为CCTV大富频道在日本的运营奔波忙碌,将CCTV-4套的电视节目通过日本最大的数字卫星电视与中国同步,24小时播出。到今年为止,已有8年的时间,这项工作为加强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CCTV大富频道播出8周年之际,张丽玲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在日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历程。同时也希望由此能够加深中日两国两国普通民众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她也将为架构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桥梁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位21岁的男性大学生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感动的电影!现在日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严重,我即将毕业,联系了许多公司但都没成功,我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情绪非常低落。但《含泪活着》让我改变了想法,给了我真正的勇气,我会振作起来!”   一位42岁双眼哭得通红的女性观众激动地说:“我是张丽玲纪录片的粉丝,她的每部作品都让我深受感动。今天我带全家来看《含泪活着》,边看边流泪,不过不是悲伤的泪,而是温暖的泪,心灵像被洗过一样,激励我更加热爱珍惜生活,这就是张丽玲纪录片的魅力。她用十年时间拍摄的《含泪活着》,主人公对人生和家庭的热爱,勤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再次感悟到中国人的美德值得好好学习。我将介绍朋友们都来看。”   一位49岁的中年男性:“五个月前公司倒闭失去了工作,家庭和心里压力很大,我甚至产生过人间蒸发等极端念头。《含泪活着》给我的震动太大了!我的困境和片中男主人公简直无法比,我会永远以他为榜样,做坚强不屈的男人和父亲。在我人生中最苦闷绝望时遇到《含泪活着》这个电影是我的幸运,给了我希望和目标!我向主人公和制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编辑本段]社会反响
  影院大厅里,《含泪活着》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   “含着泪看完《含泪活着》,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 ——51岁男性   “无论是谁,看了这部作品,都无法不为之动容。” ——46岁男性   “片中有许多我们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盼主人公一家幸福!”   ——31岁男性   “这个纪录片应该成为小学、中学的德育教材。” ——38岁女性   “边看眼前边浮现出父母的身影,泪流不止。我父母因战争而未能接受良好教育,但他们连节假日都不休息拼命工作挣钱,供我和哥哥上医科大学。这个纪录片使我对父母充满感激并感悟到自己的责任。希望母和哥哥也能看到这部难得的好片。” ——38岁男性   “人生就应咬紧牙关,含泪前行,这是为欢笑做出的准备。如此世代相传。”   ——27岁女性   “深感拥有目标能够使人变得坚强。” ——53岁女性   “深受感动。我离开父母有10年了。有许多相同感受。再次怀念家人的情感。我想今天就给家人打电话。” ——29岁女性   “令人心情沉重的剧情。我自问能否成为真正的母亲。” ——37岁女性   “咬紧牙关的坚强父亲,是真正男人。” ——62岁女性   “这个纪录片使我的人生观改变了。” ——20岁女性   [1]“这是一部能够洗刷心灵污垢的充满力量的作品。” ——33岁男性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张丽玲于1989年赴日本留学。现任大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事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在日本落地播出事业。从1995年开始,张丽玲自费拍摄记录留日学子和华人奋斗历程的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这部十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在中日两国电视台的黄金档播出,并在中国和日本掀起了空前的感动大潮。张丽玲和该系列纪录片中的《小留学生》一片,荣获被誉为日本奥斯卡的“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最佳策划”和“最佳纪录片”两项桂冠。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含泪活着》耗时十年,是张丽玲《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该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整整十年,张丽玲克服重重困难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之间跟踪拍摄,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在上海、东京、纽约天各一方的生活景象,以及将对亲人的思念深藏心底,胸怀理想,决不放弃,坚忍不拔,含泪前行的壮绝岁月!   该片曾于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掀起感动大潮,反响空前。观后感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含泪活着》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日本媒体人士表示,包括《含泪活着》在内,日本富士电视台共播出了四部张丽玲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每部作品的收视率都很高,最高突破了20%,这个收视率在日本难以想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看过张丽玲的纪录片,要求重播或出版DVD的呼声很高。富士电视台应观众的强烈要求,破天荒地将张丽玲的纪录片《小留学生》重播了5次,收视率都很好,这是空前绝后的事情。   《含泪活着》等张丽玲的系列纪录片关注人生命运,不仅是纪录片的精品,更是人生教科书,具有永恒的感染力。很多日本人把纪录片录了下来,遇到困惑时拿出来看,从中汲取力量寻找答案。张丽玲和她的同伴用十几年心血制作的这个系列纪录片称得上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和瑰宝,经济低迷的冷风令日本人更感今冬寒冷,《含泪活着》搬上银幕上映,将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非常值得期待。   三年后的二00九年,当主创者张丽玲都已渐渐淡忘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中村俊喜却意外地“发现”了它。当时,正因就业而苦恼的中村始终想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当他偶然在网络上看完这部《含泪活着》之后,内心豁然开朗,“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埋没,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怀着这个想法,二十二岁的中村开始独自游说电影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一笔三千万日元的投资帮助电视作品《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这也是曾被日本社会视为犯罪高发人群的“非法滞留的中国人”第一次成为日本银幕的主人公。   11月28日,未经任何宣传攻势的《含泪活着》低调上映却引发极大轰动,场场爆满。纷至沓来的观众迫使影院将该片由原来的中型放映厅转到了大型放映厅,上映场次和时间更是一加再加。原定只在东京上映的计划也因不断涌来的邀请而延伸至千叶、广岛、岛根、九州……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2009.11.28《泣きながら生きて》上映上映日・上映剧场:   2009年   11月28日 ~ 新宿バルト9(东京都)   上映时间11/28(周六)11:30~/15:35~   11/29(周日) 9:20~/11:30~   12月26日(周六)~ 伏见ミリオン座(爱知県)   2010年   1月9日(周六)~ ワーナー・マイカル・シネマズユーカリが丘(千叶県)   同日 ~ エクスワイジーシネマズ千叶(千叶県)   同日 ~ ワーナー・マイカル・シネマズ守谷(茨城県)   同日 ~ 梅田ブルク7(大阪府)   同日 ~ T・ジョイ新潟万代(新潟県)   同日 ~ T・ジョイ长冈(新潟県)

所有跟帖: 

你不知道生活的不易。。。。 -baydad- 给 bayda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7:24:02

是个好爸爸,不算是好男人 -安娜FANG- 给 安娜FANG 发送悄悄话 安娜FANG 的博客首页 (3223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20:19:26

太太太太太同意了! -jellybean3- 给 jellybean3 发送悄悄话 jellybean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21:09:12

同一个片子在美国不知道是不是得到同样的共鸣 -酱紫- 给 酱紫 发送悄悄话 (37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7:30:12

亚洲国家的教育价值观都很象,属老中最不坚定:) -毕小珠-- 给 毕小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19:32

不坚定好还是不好?至少在想在权衡。 -酱紫- 给 酱紫 发送悄悄话 (1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32:10

很难改变,坚定的或不坚定的,没有选择:) -毕小珠-- 给 毕小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51:26

读到过很多韩国家庭孩子跟妈妈留学,爸爸留守,一年见几次 -毕小珠-- 给 毕小珠- 发送悄悄话 (88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18:30

我们这里韩太高尔夫陪读团,我看她们每天开心的不得了 -安娜FANG- 给 安娜FANG 发送悄悄话 安娜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20:22:06

为什么非要这样让女儿来美留学?不懂。 --子女教育-- 给 -子女教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21:48

也许留学比在国内高考容易?反正日韩很时兴留学避免国内竞争。 -毕小珠-- 给 毕小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24:22

国内现在高考好像不难吧?尤其在大城市想上的基本上都能上。 --子女教育-- 给 -子女教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26:34

也是都想上好大学吧,否则国内也不会那么狂推了:) -毕小珠-- 给 毕小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50:44

日本不时兴吧?很少见到日本留学生 -听听意见- 给 听听意见 发送悄悄话 听听意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33:18

他借了巨债去日本,受骗了,不能空手就回.于是打工,赚钱还债,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胡梦绿- 给 胡梦绿 发送悄悄话 胡梦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46:20

他怎么受骗了?你好像比较容易被骗。 -baydad- 给 bayda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54:27

看过此片,非常感人.听说后来丁回国了, -胡梦绿- 给 胡梦绿 发送悄悄话 胡梦绿 的博客首页 (28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8:43:37

我十年前就看过一个纪录片, 也是说在日本的留学生和移民生活的, -海绵- 给 海绵 发送悄悄话 海绵 的博客首页 (82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9:40:44

为什么呀?吃这份苦,在国内也能供孩子读书吧 -水儿~- 给 水儿~ 发送悄悄话 水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9:45:59

这个有youtube可以看 -云深不知处- 给 云深不知处 发送悄悄话 云深不知处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5/2010 postreply 19:51: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