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浮躁

来源: yfz9465 2018-12-28 08:03:1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640 bytes)

理性的浮躁

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方开启了启蒙时代,它也被称为理性时代。从那时起,学术界认为,人类开始摆脱愚昧蒙蔽。而理性被定义为:从认识思维中,人类发现具有依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法则,并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志和能力。这种理性主义的出现,为科学发展铺平哲学方法论的奠基。由此,人类文明开启了两百多年西方主导的文明潮流。理性同时也作为社会文明标准,即反映人是否富有知识,并能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从而避免陷入浮躁,傲慢,偏见,甚至粗暴的状态。然而,当一种倾向成为潮流,“道”在述说,它的相反面正被抑制着。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那种被抑制潮流的回归也是历史必然。如能认真分析社会现象,被抑制的部分会慢慢浮现出来。按照理性定义,只要经过逻辑思维的教育,从而掌握知识与法则;那么,人通常就具备理性基础而避免偏颇,从而使得社会能处于良性运转。但是,这理性定义的逻辑衍生却与历史事实有非常大的差距。近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战争恰恰发生在那些科学发达的国家之间。即使在今天,战争的可能与敌对状态也明显凸显在发达国家之间。如果再分析人类政治生态,人们观察到左右派观点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而且,各种派别之间越来越难以相容。最明显的例子是以色列总统拉宾的被刺。人们不敢相信,如此团结,教育普及的犹太民族会发生这种事情。现实促使人类的深思。难道左派们不知道右派观点也有部分道理?难道保守派们不知道自由派理念也有某种社会价值?显然不是的。信息文明的今天,理是透明的。只要有意愿,理是不难解析清楚的。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并没有形成以“理”来走向文明融合。相反,左右意识形态的极端对立却促使着人类充满走向冲突的可能。这样的社会现实仿佛在启示人类,几百年理性潮流中是乎缺少了什么,尽管它极大地推动科学发展。对此现象的探索,关系到哲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的各个方面;进一步说,它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本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探讨理性潮流中被轻视的哲学元素;以及文艺复兴以来被忽视的文明内涵。

现代社会定义的理性突出了以“思”为特征的逻辑内涵;并将“理”作为文明本质。而理性强调以逻辑归纳的道理来说服人,进而摆脱低级感性的情绪波动之束缚。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像这潮流的宣言。但西方哲学的佼佼者康德对此并不满足,并引入深层次的认知元素。他认为:我们所有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他进而推断“人能知道什么”的哲学命题。即,人仅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除此之外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无解的,不可知的。在这潮流下,以“知”为特征的感性现象被极大地弱化了。然而,今天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康德的观点有很多缺陷。在分析这些缺陷前,让我们做些哲学准备;即定义概念内涵,建立逻辑边界。为方便,我们先将感性与知性归结为整体,统称为觉知,或者感知性;因为感与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其次,需要确立“知”与“思”的边界。这里我们用佛教禅宗修行经验来做标准,因为西方心理学从没达到如此深度。这个边界的最佳点是,语言概念在人的意向流中,最初形成的地方。行者在禅宗修观实践中(毘钵舍那/vipassana)中都能够发现这个点。作者以自身经验举例解释。在禅修寂静湛然中,一丝饥饿的感知出现。这时觉察到“我饿了”三个字出现在头脑的意识流中。但关键在这三个字出现的时间与动因。当“我”字出现后,“饿”字并没有马上跟随,而是在大约十几秒后才出现,“了”字也是如此。而且,每个字都被一个微弱的推动而产生。这现象给出了合适的边界来区分“知”与“思”。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只要属于意向推动并产生语言处,即是“思”的开始;而在这之前属于“知”领域。在作者的例子中,推动“我”字出现的,就是边界点。有了这些定义,深入探讨具有了必要条件。

那么康德理论之缺陷在何处呢? 一:康德的理性是虚无的。理性如果像康德认为的那样,高于感知性;那它一定有自己特有的内涵。但实际上,理的运作并不存在什么特有的内涵。逻辑思维能进行,完全取决于人感知语言结构中的sense上。我们通常称它为灵感。例如,不在“我”字后面加个“饿”字,就没有意义。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的推动。离开了这样的感知灵性,逻辑过程不可能有任何意义。因此,理性的本质就是:为有感知意义而进行的语言概念之排列。感知意义是因,概念排列是果;脱离感性,理性不具有任何内涵。只是逻辑过程快(或者觉知灵敏度低),人们觉察不到感知的主导作用,并将其归于“理”的本性。探讨到此,有人会想到,如果将这部分感知灵性也包括在康德的理性中,那一切不就都圆满了。真得是这样的吗?结论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感知灵性只是人整体觉知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属于丧失空灵性(陷于局部)的那部分。为深入探讨,以下假定康德理性也包含感知灵性。于是我们看到,二:康德理性产生了逻辑的不自洽。康德理性在理的自圆其说时,会带来惬意合适的感觉;许多科学家在发现规律时都有这种感觉。那么当违背理的自圆其说时,应当会产生相反的感觉。但事实恰恰相反。幽默就是违背常理的逻辑游戏。当它发生时,人反而进入一种更大的愉悦感知。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这就不得不使人深思,那被康德推崇为最高的理性中,少了什么关键东西。作者将这个问题留给读者。三:康德理性是耗散的,难以持续的。因为思维过程消耗感知灵性,而感知灵性是人整体觉知的一部分。其结果就造成了整体觉知灵敏度降低。。它使得思维无法深入而浮在表面,同时因消耗感知灵性中产生的热而感受到躁。这就是浮躁的根源。这种浮躁最终迫使人停止思维,否则会走向疯狂。因为感知性需要宁静来恢复。所以理性无法高于感知性,因为没有感知性,理性根本无法成立。另外,长期浮躁的累积,形成潜意识习性;并对今后的思维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通常表现为,下结论轻易武断,排斥他人观点;并形成嗔恨的下意识反应。四:依赖逻辑思维的康德理性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其缺点;即只能停留在线性问题上。人无法在头脑中同时展开多个逻辑过程;只能一个个进行。逻辑思维的线性(片面性)及其浮躁的特性,经常是造成傲慢,偏见,甚至粗暴的根源。脱离感知性,并寄希望理性能使得社会走向精神文明,是一种抱薪救火的一厢情愿。到此,人们也许明白,为什么战争更多地发生在科学发达的国家之间。为什么各派别如此互相对立,为什么唯意识形态至今还那么盛行了。因为,缺乏感知性,人通常不可能有理的圆融。五:康德的理性有哲学方法论的错误。当康德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无解的,他掉入自己设置的牢笼。为什么存在一定要有一个呢?这个求“”的动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不深入自身内在,不可能有此答案。在深层禅定中,这个求“”的动机根源被揭示。原来,这是线性逻辑分析的惯性作为潜意识在起作用。在线性推理的过程,人类分离现象,寻找动因,观察流程,得出结果。这个过程总是有解的。但它仅对线性问题有意义,而对非线性复杂体系是没有意义的。科学到今天,大家知道市场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我们无法求解。那么,要求浩瀚的存在有个“”的想法反映出:康德将解决线性问题的逻辑方法,放到了非线性体系上。而推动它的正是潜意识中的浮躁理性。没有深刻内省的康德是不可能知道这点,以致于犯方法论错误。六:康德的理性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康德认为感知性属于低级属性,并认为即便包括理性;存在是不可知的。在这里他又犯了认识论的错误;甚至违背了理性的原则。科学理性的根基是实践出真知。能够将感知性归结于低级属性的前提是:对感知性有透彻的探索,才有定性的资格。为让读者更清楚,作者举例说明。前面提到觉知灵敏度会在过度思维时降低。那么,有降低就必然会有加强。让我们作个科学假定,即在长期的宁静中,觉知灵敏度会得到持续地加强,并最终突破某些物理界限。这样,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个假定,都需要人全身心地投入静心的探索。没有探索而下结论;就违背了科学原理和理性原则。康德没有实践而下结论,显然是一种“想当然”。所有“想当然”的背后,都是浮躁理性中的自大造成的。对于精神探索者而言,这个假定是成立的。只不过要验证它,行者必须走上凤凰涅磐之路。它需要为求真而放弃人生享乐;为探索而经历所有苦难。七:康德的理性与文明本质,精神真谛相反。因为文明本质与精神真谛恰恰是以感知性为根本,理性为次。真善美是文明追求的核心,它是以感觉为根本。所有文字记载的真善美不仅仅是间接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相反,感觉的真善美才是愉悦的,真实的。与存在没有间隔的。如果说,真善美中还有某些语言概念的痕迹,那么精神就完全脱离理性思维了。这就是为什么基督讲无分别爱。佛陀讲不二(没有语言二元对立感);庄子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是一种觉知对存在整体的通透。精神是脱离语言的,并渗透于内在觉知的GRACE。当年,弟子们是因为这GRACE,而义无反顾地跟随佛陀与基督,而不是因为理。

作者认为哲学发展离不开的理性与感性的中庸。贬低感性使得西方哲学走向偏执,使得他们认为哲学仅是科学的方法论。而对存在真谛一筹莫展。哲学已经死亡的观点在学术界蔓延。有了以上探讨,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比较容易看懂。中华民族是重感性的;连我们的语言形态都保留了象形含义。儒家法家是中国人系统讲“理”的开始。只是这个理更多地偏向内在。在运用理的概念时,中国人以感性为基准。不同的是,他们将感知性或者觉知俗称为“”。因此,从孟子开始,就将理念与内在直觉感知相结合,理性与感性是整体。例如,仁的理念与恻隐直觉感知直接关联。孟子将这类直觉心性总结为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就是说,理念仅仅是心的端口。而端口的作用是为了交流与共鸣。理念只是价值的符号,而不是价值本身。儒家理论在宋明趋向完整。形成侧重于理性的程朱理学,与侧重于感性的陆王心学。而心学又与佛家,道家的内涵相融合;形成儒释道同源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共同的源泉就是“”。无数先辈,对“心”进行了剖析与通透;揭示了,与的关系。作者在此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几个简单例子。例如陆王心学中的致良知”。什么是良知? 最低层次的良知是:觉知的高度灵敏,并完整地观照着所有内外现象的状态;而思维的意识流仅是被观照的一部分。普通人的觉知在绝大多数时间,被意识流的惯性推动着而不能自拔。大家可以自己做静心实验来验证。用不了几分钟,觉知就被意识流俘虏了。长期如此reasoning的惯性,觉知(心)被束缚于局部,并丧失灵敏度,以至于连识别自身谎话的能力都没有了。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良知是指,觉知整体性,灵敏性,空灵性,使得感知恶念,羞愧尤生,感知不幸,同情自成,…这是一条走向真诚自然的知行合一,也是人类伦理的根本。这也是为什么,儒家学说中,将内省修身作为一切的前提。没有良知,何以为理。王阳明还提出“心外无理”的理念。实际上,作者应当说心境,“心外无理”只是此心境的端口。此心境是更深的心智层次。其极致就是佛教讲的“大圆境智”。前面讲到逻辑思维过程的线性会造成片面性。那么什么才能促成理的圆融呢?正是此心境的觉知整体性,灵敏性,空灵性达成的中庸互动(平衡,对称,协同)是圆融理的根本。这心境也与前面提到那个意的本质有关。普通人很难达到这境界,作者在此忽略,退求其次。也就是,人应当根据良知,将文明价值理念进行系统整合,以形成完整的集合。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云协调”一文中提倡整体动态的哲学方法之根本原因。我们要在道德下讲民主,在责任下讲自由,在义务下讲权利。哲学是指导人类认识存在的最高原则。如果哲学分割了科学与宗教,分割了局部与整体,那它就没有生命力。文明最终归结于人如何看待自己。人的本性真的是恶的吗?还是我们将理性浮躁中产生的习性当成自己。正确的哲学观是我们明白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它一边是知识,一边是精神。

 

作者按:这篇文章几年前就在心里形成,一直不想写。因为感觉不太接地气。在写了“云协调”一文,许多网友希望能看到我在那篇文章中删去的那部分。作者还是决定不讲那部分。只好以此文来弥补网友的遗憾。因为它至少可以使人思考:哲学,知识,伦理,精神之间的关系。作者写了19篇心语文章,这篇作为收官之作。作者将那些不期而至涌现在心里的东西,称为心语。有些写成了文章。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为组织零碎的心语,作者还是感受到自己形容的那些浮躁。因为,许多推动思维的是涩的。没有自然与圆润。说明自己的内省在退步。作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内容丰富,学习了。楼主真是能自省又自谦,在哲学领域横贯纵横,以意推文,即便稍有滞涩,也已经非常难得了。。。是不是可以这样形容,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532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09:18:43

大圆镜智要深刻得多。是悟道的结果。智慧产生是随缘起用。我差得远。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09:23:38

楼主说的 悟道 是苦修的意思吗? 悟道没有捷径吗?不是有 悟者天成 的说法吗?汗,俺是不懂就问。。。:)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09:35:13

在我的经验里,悟道没有捷径。有些人开悟,与真正的悟道是两回事。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155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0:30:25

看清楚缘起缘灭。。。这境界太高了。。。:)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1:37:18

凡尘诸相,随汝心生灭。故不因诸事烦忧 ;) 喜欢这个ID 解吗 :)) -niersi- 给 niersi 发送悄悄话 niers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4:25:22

太喜欢了。。。谢谢尼尔斯!:) 虽然达不到,俺一直在努力配得上自己一时心血来潮起的名字。。。:)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5:32:39

虽然点赞,但不赞成你的题目。你反对的一些东西,我也反对。但那些东西和理性都无关。浮躁恰是感性特有的,理性里面没有感情的地位。。。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164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0:08:37

哇。。。驴兄写个感性的浮躁吧,太想看对立的观点了。。。:)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0:13:09

其实我们日常语言中一直将感性和浮躁当近义词用。y兄这回来了个头脚倒置,难度很高哈。。。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0:37:03

十八兄,从现象上看,你的观点成立。但从本质看,感性躁动是以前理性作用的结果。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137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0:51:52

其實就是業力。最糟的業力還不是給環境際遇潠腦,而是自己給自己潠腦。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206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1:23:50

是这样;基督教将它说成原罪。其实是“识”造成的。唯识论里,分析的很透。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2:08:01

嗯,赞同这个观点。很多事表面看似是感性,其实是理性作用的结果,只不过这种理性作用已经被教化进入潜意识层面,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95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1:51:13

佛说,刹那间人有无数个念头。看清楚不容易。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2:09:28

为什么一定要苦修,才能明白呢?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586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09:52:45

曹雪芹看透人世的冷漠。这不是佛教里说得大彻大悟。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927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2:38:02

我也深以为然,不过总觉得应该不觉苦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3:27:21

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深入人的灵魂,以至于直通上帝。然而,理性主义以来,大家的思考终止在心理层面和逻辑实证层面了。 -玄野- 给 玄野 发送悄悄话 玄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0:37:13

是这样。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0:55:14

不很理解康德。他没有多少藝術體驗,貶低感性,却建立藝術的天才論。推崇理性,在此論中又貶低數學。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521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1:09:46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869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1:56:31

康德这些话实际上意味“理性极点就是感性”。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353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2:27:17

海子說話的語境。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389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2:41:07

:)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2:46:08

这种语境的共同点就是不需要讲道理,不做解释。各人从同一个起点去悟,一代又一代,永远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75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2:55:50

笑喷了一口茶。。驴兄是九斤老太么?。。。。:)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3:00:41

那是你驴脑的悟性不够,哈哈,也跟着笑喷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0:00:46

推崇康德这句话的都是很自律也很有心胸的人。。。。:) -尘凡无忧- 给 尘凡无忧 发送悄悄话 尘凡无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3:03:22

你是在说家宝总理么。。。。。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65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3:06:53

修行就是让理性成为感性,举着重物像空手。嘻嘻,突然理解了“举重若轻”,哈哈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09:59:06

小谢兄的业力很重啊。理性的浮躁。:)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7:25:44

I appreciate your frankness. Can you tell me why you think so?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7:32:41

小谢兄是很严格的人。根是骄傲。我一直质疑小谢兄是姐姐或妹妹呢?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169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7:41:35

I am a very friendly man.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01:24

友好与严格是两个概念。友好的人往往很有礼貌,也是真诚的。严格的人实际是对自己都很严厉要求。西方人多骄傲。。。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131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29:40

先不論我是不是那樣。你這個說法本身很有意思。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40:28

小谢兄的业力很重啊。理性的浮躁。:)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7:25:49

拜读了!我觉得马克思哲学也是心物一元的。在马克思看来,包括自然物理在内,整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人类的本质。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238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1:41:42

心物不二。问好。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2:11:37

不思理,是不是可以少掉一点浮躁?不过,不思而出的浮躁是不是又需要理来平息?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68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4:43:29

感知是理能圆融的根本,思是为了更深刻地感受。两者应当是整体。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173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5:23:32

y兄高明,非常感谢!这样的感知循环是不是就可以称得上是修行了,直到心圆融?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01:57

你理解的很对。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28:09

全篇很流畅。不过康德部分我有不同的理解。我也是前一阵看中国美学家批判康德文字时得出的体会。我觉得康德主要是以善的理念来诠释美。他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56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7:15:31

善的理念本身就是一个空洞的,没有圆润感的定义。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179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34:32

按我对佛教的理解,善是可体验出来的真理。佛教修行讲究戒律,不就是为了修行吗?再请问佛学经典存在为何?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57:27

所以善在心里,不在理念里。理念是指向真理的路标。所以老子说,言善已是不善了。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9:14:51

善与善的理念一体。劝人为善难道就不善了吗?老子所言的是天道,下降人间是否也存在一些术?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9:28:11

不太懂得术。我感觉的善是心中的良心,真心为人。劝人为善是理,不能算善。呵呵,一点感受而已。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0:12:21

我想应该感谢他用文字,用理念来诠释美。他留下的是理论的基础。你所理解的圆润感也是你个人的体验。再说你怎么知道他没有你所谓的圆润感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42:43

尊重尝试与感谢启示是两回事。康德在哲学主体有贡献,在美与善上,不着边际。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98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9:09:54

我觉得你不懂得理念一词的定义。理念你认为是主义。所以哲学被现代人误导得太严重了。康德的哲学贡献恰恰在美与善上。这是我的理解与体验 -applebee3- 给 applebee3 发送悄悄话 applebee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9:24:24

好吧,不争论。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110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9:34:37

看到上面驴兄的留言,想到通常人们所说的“理性” -水宁- 给 水宁 发送悄悄话 水宁 的博客首页 (1587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7:17:29

问好。回答如下。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2714 bytes) () 12/28/2018 postreply 18:26:28

好吧,明白了苦修的涵义。。。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346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0:22:26

谢谢y兄解答。我会努力去看的。:) -水宁- 给 水宁 发送悄悄话 水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0/2018 postreply 00:12: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