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工柳 画框】

来源: 弓尒 2017-03-07 19:04: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09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7-03-07 19:07:3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油画 - 名人佳作 罗工柳之 人物画

 
 
 
 
 
 

 

   

 

油画-名人佳作

罗工柳之《人物画选编》

 
 罗工柳

    罗工柳(1916~2004 ),中国油画家。1916年1月5日生于广东开平。1936年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自学木刻。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敌宣传活动。1938年在武汉参加筹组全国木刻协会,当选理事。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不久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年底赴太行山抗日前线,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编辑,从事版画创作。1946年-1949年任教于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曾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1949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新中国建立之初,罗工柳随华北联大进入北京,1949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在新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领导工作。1951年,第一次拿起油画笔的罗工柳就创作出了两件重要作品《地道战》和《整风报告》,其中《地道战》在中国现代油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对于老一代艺术家来说,他们在创作革命历史画方面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这一批人基本上都参加过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思想和情感上对革命历史都怀有普遍的认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可以倾注自己全部的理想主义激情。罗工柳的《地道战》正是这样一种情形下的创作,对事件的体验与革命的理想压倒了形式的规定,而在这个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式又具有一种历史感。

    1955~1958年以教授身份赴苏联留学,入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研究油画艺术。回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全国文联委员。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罗工柳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的油画以描绘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在探索油画民族化方面作出了贡献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主持文化部主办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在油画人才的培养上有显著贡献。绘画技法和教学方法对中国油画创作和油画教学有广泛影响。主持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这3套人民币以其完美的设计入选奥地利出版的介绍世界各国钱币的《国际钱币制造者》一书,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代表作有木刻《鲁迅像》,油画《地道战》、《整风报告》、《前仆后继》、《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等,出版《罗工柳画集》、《巨匠周刊·罗工柳·专集》、《罗工柳艺术对话录》等。

许多作品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4年10月23日我国杰出的美术家罗工柳同志因病于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终年89岁。

 
毛主席在北戴河
 罗工柳  毛主席作整风报告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历时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延安整风前,尽管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已经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但是由于教条主义的干扰,其理论家地位并没有被人们普遍认可,毛泽东思想也没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而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才在中共七大上得到正式确立,克服了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开展整风来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办法,这是对党的建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的创作者罗工柳亲身参加了延安整风,作品中前面做笔记的人就是他的老伴,他对这次报告的熟悉程度可想而知。画面中毛泽东的衣着非常朴素,听报告的人物形象让人感觉很真实。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画这幅画以前,罗工柳从未创作过油画,但即使是现在看来,这幅画在技法上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当初罗工柳被指定画《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时,他并不乐意。罗工柳回忆说:“我一看,这么大的题材,这样一个开会的场面,怎么画?再说,一人讲话,底下好多人听,有什么好画的?我不想画这个内容,就问彦涵:换个题材行不行?我有个素材稿子,是关于冀中地道战的。彦涵表示要问问领导,反映一下。”彦涵反映情况后,周扬说:“地道战题材很好,抗战题材太少了,要画。但整风报告也要让他画,因为他参加过延安整风,别人没参加过怎么画?”受过党多年教育的罗工柳,虽然感到有困难,还是把任务接下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新情况又出现了。以前他在延安是搞木刻的,在前方也是搞木刻,就是没有画过油画。跟罗工柳情况相似的人还不少。解放初期,人人心头都充满了对事业的向往,为了完成任务,罗工柳随吴作人、董希文等老师“突击”学会了画油画。

    在《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的画面中,毛主席正在讲话,他一只手伸向前方,仿佛在憧憬未来。在红布覆盖的讲台上,放着一只搪瓷缸子。毛主席身后的墙上挂着列宁、马克思等人的素描头像。讲台下坐着密密麻麻的人,有穿着军大衣的官兵,有穿着棉袄、戴着帽子的农民,有扎着两个长麻花辫的女干部,还有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他们或提笔记录,或昂头聚精会神地听讲。墙上悬挂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红色条幅,窗外是蓝天群山……

    罗工柳曾谈到这幅画的创作心得:“画人物,就要画典型人物。好在毛主席作整风报告时我在延安,各地干部都集中上来准备开'七大’,有大后方做地下工作的,有前方的军事干部,有搞过工人运动的,有做妇女工作的,很多形象都活在脑子里。没有这么多活生生的人物,这张画真不知道怎么画。我不是把原来认识的人搬到创作上去,我是脑子里面活着许多人,把它集中起来,概括起来,创作成典型的东西。我的画看来是写实的,其实每个艺术形象都是综合了许多生活形象的意象。”罗工柳以真实、质朴的手法再现了作品的主题内容,并将我国传统的写实艺术和欧洲的写实技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创作境界。这幅作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美术评论家刘骁纯把《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称为“土油画”,“土”不是贬义,而是指那种带泥土味的独特画风。时间的距离越远,那种特有的历史气息、生活气息、纯朴画风,便越会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

 罗工柳 地道战 140×169 布面油画 1952 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地道战》油画 罗工柳 1951年作

        罗老说,《地道战》是1951年他自己提出要画的。当时刚刚解放,时任文化部领导的周扬负责筹建中国革命博物馆。他找到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著名画家徐悲鸿,要求徐院长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发动大家进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并且还提供了一本创作题纲。在这本题纲中,中国革命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画题目都规定好了。徐悲鸿把所有的教师动员起来,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分配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指定作者,二是在创作提纲中自选题目,你喜欢哪个题材就画哪张。

        彦涵当时负责组织创作,罗工柳被指定画《整风报告》。罗老说:“我一看,这么大的题材,这样一个开会的场面,怎么画?再说,一人讲话,底下好多人听,有什么好画的?我不想画这个内容,就问彦涵:换个题材行不行?我有个素材稿子,是关于冀中地道战的。彦涵表示要问问领导,说你不想画《整风报告》,我也反映一下,看看领导意见怎样。”

        用罗老的话说,这回可是自己找了个黄莲吃。彦涵反映情况后,周扬说:“《地道战》题材很好,抗战题材太少了,要画。但《整风报告》也要让他画,因为他参加过延安整风,别人没参加过怎么画?”这样,别人只画一幅,罗老要画两幅。

        受过党多年教育的罗工柳,虽然感到有困难,还是把任务接下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新情况又出现了。以前他在延安是搞木刻的,在前方也干木刻,就是没有画过油画。跟罗工柳情况相似的人还不少。可解放初期,人人心头都充满了对事业的向往,为了完成任务,徐悲鸿自有办法,他开始突击扫盲,组织大家学油画。吴作人、董希文还有他自己,亲自当老师。徐悲鸿还带着大家画,并不时指点一下。

  当时,罗老的《地道战》仅是个素描稿子。提起这个稿子,还有一段历史。

        1938年,罗工柳在胡一川的带领下,和彦涵、华山一起组成了鲁艺木刻工作团,从延安派往北方局,在杨尚昆同志领导下工作。北方局有个机关报叫《新华日报》,罗工柳在“华北版”当美编。

        后来工作团扩大,罗工柳又带团到华北平原平汉路东边的冀南专区工作。他们是“百团大战”之后过去的。当时平汉铁路虽然被破坏了,但由于日本人准备进攻大后方,主力集中在西安,还没有顾及到华北地区,所以他们“大摇大摆”就过去了。等“百团大战”胜利后,日本人吓了一跳,原来八路军这么厉害,为了报复八路军,他们扭过头来对准华北平原实行烧杀抢掠,想把八路军在平原上消灭掉。因此罗工柳他们赶上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那时他还带着一个学员班(美术训练班),教学员画年画、宣传画。为了保证学员的生命安全,罗工柳整个冬天睡觉都没有脱过鞋。在平原不像在山沟可以到处转,目标极易暴露,敌人一来就被包围了。没办法,只好白天到村里上课,天黑就悄悄转到另一个村,就这样和日本人周旋。那段经历给罗工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日寇的烧杀抢掠,同胞遭受的苦难,使他始终在想,在平原上怎么对付敌人?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好办法,感到真的很难。回延安后,他听说平原发明了地道,在地道里和敌人斗,他非常感动,由衷佩服平原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他对我说:“没有经历过艰苦斗争的人,是决不会有这种感受的。当时我就想要为平原的人民画幅画,歌颂他们对抗日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斗争生活的一种体会。”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地道战是罗工柳回延安后,平原人民才发明的一种斗争形式,他没有经历过,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在日本人投降后,他又回到华北平原,在邢台了解地道战的情况,经过这样深入生活,就开始慢慢构思稿子。

         在突击学习了一段油画后,罗老开始操刀上阵,并且为了赶快完成任务以不耽误其它工作,他特地请了一个月的创作假。平均半个月画一张。在这期间,徐悲鸿带着彦涵、王式廓、吴作人、李可染巡回检查大家的创作情况。那时,大部分人是在打稿子,个别人上画布了。到了罗工柳这儿一看,哎,没想到,他的《地道战》已经画完了,《整风运动》也快杀青,而且画得还不错。他们觉得奇怪,也很吃惊,李可染说,哎,你是搞木刻的,怎么一下子油画画得这么快?听了大家的夸奖,罗工柳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原来他只想能获得3分的及格成绩就不错了。现在没想到既比别人画得快,质量也不错。 

         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罗工柳曾为《地道战》画了很多草稿。其中有一张草稿画的是民兵从室外的牛棚登上屋顶,结果让当年的民兵看了以后,他们说,那我们不全让鬼子打死了。开始我们这样做过,吃了大亏。地道要和大的庄院通在一起,院墙可以掩护从里面上房顶。两句话使罗工柳茅塞顿开,因此他谦虚地说,我不懂,是老百姓教了我才画出了《地道战》。

        直到现在还有人跟罗老开玩笑说,你的《地道战》过了50年还在使用,生命力还挺强的。罗老幽默地答道:是啊,50年早该退休了吧。就是这样自找苦头勉勉强强搞出来的东西,怎么还能活这么久?这是我没想到的一个意外。我以为用一下就算了。

 罗工柳 毛主席在井冈山 150×225 布面油画 1959
 罗工柳 前仆后继 180×152 布面油画 1959-1963 中国美术馆藏

《前仆后继》

         1959年春天他去了井冈山。那时井冈山还没有开放,山上都是小路,保持了原生态,黄洋界的战壕都在。原来红军战斗过的面貌看得清清楚楚。走在井冈山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和一些井冈山老人聊天,罗工柳了解了很多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情况,他感到这里同平原地区的地道战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似乎有了创作的主题,但是真正落笔却很艰难,画来画去老也找不到感觉。有时夜半时分想起一个构思他都要起来记上一笔。经过反复观察、思考、实践,灵感忽然在一瞬间爆发了,创作名字也从最初的《火种》改为《前仆后继》。

  1959年,《前仆后继》等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预展,前来审查作品的胡乔木对这张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没想到仅隔一天,另外一个领导看完后却说作品太悲惨了。罗工柳心想:大革命牺牲了那么多人,能不惨吗?但我的作品表现的是悲壮,是如毛泽东所说,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但是在那个年代里,担任着一定领导职务的罗工柳从顾全大局出发,对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冶秋说,把画摘下来吧。这样,《前仆后继》刚刚诞生即遭封杀,等到走出仓库再见天日时,是被作为黑画展览示众的。那是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火如荼,罗工柳已经遭到了不公正待遇。有个人为了表现自己进步,骗他说:“你的那幅《前仆后继》我们想借出来看看。”善良的罗工柳便写了借条(不经作者同意,画不能外借),结果在一次黑画展上,他看到了自己的这幅作品。耿直的罗工柳找到有关负责人提出了抗议,他说,这明明是革命历史题材嘛,怎么成了黑画?后来还是林默涵同志说要尊重罗工柳同志的意见,不能说是黑画,拿下来吧。

  孰知,这仅仅是暴风雪来临的前夜。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罗工柳和《前仆后继》遭到了空前的劫难。造反派用皮带抽,用恶毒语言谩骂,逼他承认《前仆后继》是黑画,但罗工柳始终没有退缩。他说,要跪要打随你们便,但说我这张画是黑画我不服。如果你们是站在蒋介石的立场上说这是黑画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造反派恼羞成怒,就开始肢解《前仆后继》,先是把画的外框锯下来,感到不解气,又把内框也毁掉,最后总算手下留情,保留了一块画布。但他们保留画布的目的是为了开斗争会有实物靶子。因为没有了画框,他们就把画摊在地上踩来踩去。看到这些,罗工柳感到无比的愤怒和痛苦。要知道,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他是怀着近乎虔诚的信念来创作这幅画的。正如美术评论家刘骁纯所言,这是一座“玉碑”,与一般画家多用血与火来象征人民的奋斗精神不同,这件作品用圣洁晶莹的“玉碑”来象征这种精神,以极大的冷来表现极大的热,以极大的静来表现极大的动,在新历史画中属大胆独创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有四点特别重要:T型构图,漆黑背景,白色丧服,冷逆光处理,由此才构成了“玉碑”的感受和相应的象征性。

  当文艺的春天来到后,《前仆后继》也获得了新生。但是由于原作损坏太严重,罗工柳后来又创作了一张还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而原作因为颜色脱落,画布也烂了,罗工柳就从后面把画缝起来,进行了修补,等于又画了一遍。这副修补好的原作现存中国美术馆。

罗工柳全山石的油画《井冈山》 
 毛主席在陕北
 万水千山只等闲 油彩 纸本  1966年作
 1985 毛主席与陕北民兵
1998 毛主席与陕北农民 
 
 毛主席和民兵
毛主席视察黄河 1986年作

 

 

 
 
 
 

 
 
 
 
 
 
 
 
 
 

 

   

  
 

【】【】

 

 

所有跟帖: 

【罗工柳的三幅画】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25020 bytes) () 03/07/2017 postreply 19:44:25

【毛泽东题词的画作】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7449 bytes) () 03/07/2017 postreply 23:08: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