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工柳的三幅画】

来源: 弓尒 2017-03-07 19:44: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02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7-03-10 03:45:1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罗工柳 画框】弓尒2017-03-07 19:04:19
 
 
画面较大 需动手标看全图
 
 
 
 

 

   

 

 

油画 - 名人佳作

 

罗工柳 之 三幅人物画

 

地道战 1952

 

罗老说,《地道战》是1951年他自己提出要画的。当时刚刚解放,

时任文化部领导的周扬负责筹建中国革命博物馆。他找到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著名画家徐悲鸿,

要求徐院长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发动大家进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并且还提供了一本创作题纲。

在这本题纲中,中国革命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画题目都规定好了。徐悲鸿把所有的教师动员起来,

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分配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指定作者,

二是在创作提纲中自选题目,你喜欢哪个题材就画哪张。

1938年,罗工柳在胡一川的带领下,和彦涵、华山一起组成了鲁艺木刻工作团,从延安派往北方局,

在杨尚昆同志领导下工作。北方局有个机关报叫《新华日报》,罗工柳在“华北版”当美编。

后来工作团扩大,罗工柳又带团到华北平原平汉路东边的冀南专区工作。他们是“百团大战”之后过去的。

当时平汉铁路虽然被破坏了,但由于日本人准备进攻大后方,主力集中在西安,还没有顾及到华北地区,

所以他们“大摇大摆”就过去了。等“百团大战”胜利后,日本人吓了一跳,

原来八路军这么厉害,为了报复八路军,

他们扭过头来对准华北平原实行烧杀抢掠,想把八路军在平原上消灭掉。

因此罗工柳他们赶上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那时他还带着一个学员班(美术训练班),

教学员画年画、宣传画。为了保证学员的生命安全,罗工柳整个冬天睡觉都没有脱过鞋。

在平原不像在山沟可以到处转,目标极易暴露,敌人一来就被包围了。没办法,只好白天到村里上课,

天黑就悄悄转到另一个村,就这样和日本人周旋。

那段经历给罗工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日寇的烧杀抢掠,

同胞遭受的苦难,使他始终在想,在平原上怎么对付敌人?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好办法,感到真的很难。

回延安后,他听说平原发明了地道,在地道里和敌人斗,他非常感动,由衷佩服平原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他对我说:“没有经历过艰苦斗争的人,是决不会有这种感受的。当时我就想要为平原的人民画幅画,

歌颂他们对抗日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斗争生活的一种体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因为地道战是罗工柳回延安后,平原人民才发明的一种斗争形式,他没有经历过,

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在日本人投降后,他又回到华北平原,在邢台了解地道战的情况,

经过这样深入生活,就开始慢慢构思稿子。

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罗工柳曾为《地道战》画了很多草稿。

其中有一张草稿画的是民兵从室外的牛棚登上屋顶,

结果让当年的民兵看了以后,他们说,那我们不全让鬼子打死了。

开始我们这样做过,吃了大亏。地道要和大的庄院通在一起,院墙可以掩护从里面上房顶

。两句话使罗工柳茅塞顿开,因此他谦虚地说,我不懂,是老百姓教了我才画出了《地道战》。

直到现在还有人跟罗老开玩笑说,你的《地道战》过了50年还在使用,生命力还挺强的。

罗老幽默地答道:是啊,50年早该退休了吧。就是这样自找苦头勉勉强强搞出来的东西,

怎么还能活这么久?这是我没想到的一个意外。我以为用一下就算了。

 

前赴后继  1959

 

1959年春天他去了井冈山。那时井冈山还没有开放,山上都是小路,

保持了原生态,黄洋界的战壕都在。

原来红军战斗过的面貌看得清清楚楚。走在井冈山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和一些井冈山老人聊天,

罗工柳了解了很多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情况,他感到这里同平原地区的地道战有着很大的区别。

他似乎有了创作的主题,但是真正落笔却很艰难,画来画去老也找不到感觉。

有时夜半时分想起一个构思他都要起来记上一笔。经过反复观察、思考、实践,

灵感忽然在一瞬间爆发了,创作名字也从最初的《火种》改为《前仆后继》。

1959年,《前仆后继》等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预展,

前来审查作品的胡乔木对这张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

没想到仅隔一天,另外一个领导看完后却说作品太悲惨了。

罗工柳心想:大革命牺牲了那么多人,能不惨吗?但我的作品表现的是悲壮,是如毛泽东所说,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但是在那个年代里,担任着一定领导职务的罗工柳从顾全大局出发,

对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冶秋说,

把画摘下来吧。这样,《前仆后继》刚刚诞生即遭封杀,

等到走出仓库再见天日时,是被作为黑画展览示众的。

那是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火如荼,罗工柳已经遭到了不公正待遇。

有个人为了表现自己进步,骗他说:“你的那幅《前仆后继》我们想借出来看看。”

善良的罗工柳便写了借条(不经作者同意,画不能外借),

结果在一次黑画展上,他看到了自己的这幅作品。

耿直的罗工柳找到有关负责人提出了抗议,他说,这明明是革命历史题材嘛,怎么成了黑画?

后来还是林默涵同志说要尊重罗工柳同志的意见,不能说是黑画,拿下来吧。

孰知,这仅仅是暴风雪来临的前夜。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罗工柳和《前仆后继》遭到了空前的劫难。

造反派用皮带抽,用恶毒语言谩骂,逼他承认《前仆后继》是黑画,但罗工柳始终没有退缩。

他说,要跪要打随你们便,但说我这张画是黑画我不服。

如果你们是站在蒋介石的立场上说这是黑画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

派派恼羞成怒,就开始肢解《前仆后继》,先是把画的外框锯下来,感到不解气,又把内框也毁掉,

最后总算手下留情,保留了一块画布。但他们保留画布的目的是为了开斗争会有实物靶子。

因为没有了画框,他们就把画摊在地上踩来踩去。看到这些,罗工柳感到无比的愤怒和痛苦。

要知道,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他是怀着近乎虔诚的信念来创作这幅画的。

正如美术评论家刘骁纯所言,这是一座“玉碑”,与一般画家多用血与火来象征人民的奋斗精神不同,

这件作品用圣洁晶莹的“玉碑”来象征这种精神,以极大的冷来表现极大的热,以极大的静来表现极大的动,

在新历史画中属大胆独创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有四点特别重要:

T型构图,漆黑背景,白色丧服,冷逆光处理,由此才构成了“玉碑”的感受和相应的象征性。

当文艺的春天来到后,《前仆后继》也获得了新生。但是由于原作损坏太严重,

罗工柳后来又创作了一张还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而原作因为颜色脱落,画布也烂了,

罗工柳就从后面把画缝起来,进行了修补,等于又画了一遍。这副修补好的原作现存中国美术馆。

 

--------------

著名画家同行  吴冠中先生 认为  《前赴后继》是罗工柳不可多得的代表作

“有两幅作品却沁我心脾:石鲁的《转战陕北》和罗工柳的《前仆后继》。

黑是西方丧事的象征,而白则是中国丧事的特色,黑与白的构建表达强烈的悲壮感,

如灵堂似的视觉感受无需语言解释罗工柳运用了悲痛的最强音。我认为《前仆后继》是他的代表作,

是革命激情与艺术效果瞬间碰撞的结合,可遇而不可求的灵感之闪光。读他的对话录才详知《前仆后继》

与《转战陕北》命运的生死经历,作者遭受的岂止是皮肉之苦!他又谈到钟涵的《延河边上》

我认为《延河边上》是钟涵的代表作,而钟涵对画毛主席的背影曾经犹豫过一度改成正面,

因董希文提过意见,但指导教师罗工柳坚决主张要改回背影。

可以“理解“董希文反右后已是惊弓之鸟,直到他临终前含泪吐露尚未画出他真心想画的画。”

-------------

著名画家靳尚谊回忆说,1959年,他和罗工柳一起去井冈山采风创作。

罗工柳创作了《宁死不屈》和《毛主席在井冈山》,靳尚谊画了《送别》,皆为传世名作。

“那张画背景是深黑色的,像黑夜一样,前面是大革命失败时烈士的遗体,

革命者在低潮时期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渲染得很到位。”

即使时隔一甲子,靳尚谊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宁死不屈》时的心情,

“十分震撼,很有力量,很有新意。”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  1959(1961)

我很小时候 从解放军画报上看到这幅画

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有浓郁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后来看到不少毛主席在高山高原上的照片

但 井冈山 此山中 的画面 给我更加辽阔开旷的感觉

毛主席的 气定神闲 又 若有所思 传神了他的智慧哲理韬略和襟怀

油画《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是罗工柳的艺术创作和探索过程之中极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画面描绘了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形象,身着深色红军军服,头戴军帽,

一颗红色五角星极为醒目;

坐于一小山丘的山石之上,右手扶膝,左手持烟,目视前方。

在其左侧的山石之上还放置书籍和纸稿,

显示出他正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思考和探索崭新的理论。

通观画面,毛泽东的形象居于画面的核心,

也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的空间,形象显得极为伟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从远处的青山可以看出,此时正是万物萌发的初春时节,

而这也象征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春天已经到来。

 

【】

罗工柳(1916~2004),中国油画家。1916年1月5日生于广东开平。

1936年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自学木刻。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敌宣传活动。

1938年在武汉参加筹组全国木刻协会,当选理事。

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

不久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年底赴太行山抗日前线,

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编辑,

从事版画创作。1946年-1949年任教于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文艺学院,

曾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1949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

新中国建立之初,罗工柳随华北联大进入北京,1949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

在新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领导工作。1951年,第一次拿起油画笔的罗工柳就创作出了

两件重要作品《地道战》和《整风报告》,

其中《地道战》在中国现代油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所有跟帖: 

【毛泽东题词的画作】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7449 bytes) () 03/07/2017 postreply 23:08: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