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山贴出之后,有热心网友问:"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下集是水?"
这位网友猜对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偏爱山还是偏爱水。不过,若把山比作男人、把水比作女人,我对两者的镜头感确实很不一样。拍山时我会起早摸黑,但取好景点、摆完脚架之后,我便不知所措,唯有耐心等待,等待云的变化,等待光的突破,等待日出,等待日落。我对山的这种敬畏感,体现在拍出来的照片几近呆板,因为总觉得他是远在天涯,威严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这一次,若不是飓风岭上的那些鹿,我的山会呆板得毫无生气。
山永恒不变。他历经沧桑千万年,却我行我素,巍然不动,全凭一副峥峥骨架,让四季给他替换不同的衣裳:春的青翠,秋的萧瑟,夏日之山花烂漫,寒冬之银装素裏,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年复一年,永永远远。我想无论是摄影人眼里的山,还是画家笔下的丹青,其魅力并不在于山的夲身,而是光的迂迴,云的浮动,雾的的撩绕,星的衬托,才赋予山以难忘的瞬间。
而水则每时每刻都变化着。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温柔如西子湖波光旖旎,愤怒似虎跳峡咆啸如雷。较之山的静态,水的动态给摄影带来更大的空间。拍水在我臆想之中如追女人,有的天隔一方,从远处孤傲地与你相望,那样的水我不会苦苦去追,一般只做背景,或者干脆放弃。有的近在眼前,只要你靠近她身边,她会一如明镜地接纳你,让你望着自己躺在她怀里的倒影,和天空一起化入她的涟漪。如果你先伸出手来,她会温情地从你指间潺潺流过, 抚摸你疲惫的心,拨动你思绪的弦,这时我会为之所动,大胆去追。
无论溪水瀑布还是潮长潮落,为了拍水我会破费心机,角架低了再低,换着不同的高度、角度、速度,这与我拍山时的那种被动相比,象是换了一个人,莫非是水的流动让我变得灵活起来。到了后妻(期 ),我对她更是婀护有加(水的高光拍时不好控制),这次还破例做了HDR。这倒是有点象老实人初次玩花招,一心想讨女孩喜欢,心里却忐忑不安,不知这样费钱费时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
1. Family of four at Lake Crescent (ISO100 32mm f/9 1/60 Nikon)
Alex是Olympic National Park 的工作人员,当时她正向湖而坐,一边篝火正旺,另一边夕阳西下,这场景真的很动人。我让她坐着别动,用不同的曝光按了几张,后期用一张近景曝光和另一张天空曝光做了合成。我将这张照片在我FB的网址寄给Alex,她很快就回信说,很喜欢这张照片,已经将它作为自己FB的封面。
2. Park ranger at Lake Crescent (前景: ISO1600 28mm 0.33ev f/16 1/30)(起码应该拍1/60或更快而加大光圈g)
下面这张曝光5秒整,效果很是宁静。离开湖时按下的最后一张,当时还化了不少时间摆弄那两把椅子。近景在后期减淡了些(花了不少时间在PS里做 layer mask)。但正如云师所说,无云的晴空让这样一张精心拍摄的照片失色不少(见后面点評)。
3. Lake Crescent (ISO100 28mm f/13 5sec + lighten前景)
次日早晨居然有了云彩,却在远远的天边挂着,橙色的朝晖透过浮云漂荡在青山礕水之间,色彩很美很美,只是用我这个28-300f3.5-5.6的天涯镜拉远景,效果实在很天涯。若有F2.8或更好的镜头,下面这四张会更耐看些。从构图上讲,如果当时能有云师所说的前景,那就会很成功。
4. Morning at Lake Crescent (ISO100 135mm -1ev f/22 0.4sec)
5. Morning at Lake Crescent (ISO100 68mm -1ev f/22 0.4sec)
6. Morning at Lake Crescent (ISO100 135mm -1ev f/22 0.4sec)
7. Morning at Lake Crescent (8张拼)
8. Realto Beach (那天无光也无色,却有那么点moody)(ISO50 34mm -3ev f/25 2.5sec)
9. Madison falls (ISO100 14mm -0.33ev f/22 5sec)
10. Madison falls (ISO100 21mm -0.33ev f/22 1.6sec)
尽管我拍水比拍山会动些脑筋,但这脑筋也常常失灵。云师说下面两张有点乱,确实缺乏focal point,眼睛不知先看哪里。夲想在云师点評后将这两张删掉再上贴,现在决定还是留着,好做反面教材,让大家看看问题在哪里。
11. Sol Duc Falls (ISO100 28mm f/20 4sec)
12. Sol Duc Falls (ISO100 82mm f/20 1.6sec)(右下角那块石头要是湿的有多好)
Sol Duc瀑布在森林深处,一般只要有阳光,早晨8-9点之间常常会有彩虹。但那里场景不好拍,树木七倒八歪,光线也很复杂很难控制,不仅水雾弥漫,而且高光这里一团那里一团(云漫: 拍Sol Duc Falls最好赶早,在阳光照在瀑布前赶到地方,会容易很多)。
13a. Sol Duc Falls (ISO100 28mm f/20 1.6sec)(拉了raw还是废片,放这里解释为啥我后来做了13b)
13b. Sol Duc Falls (my 1st HDR of 4 images 因为13a 无法用)
13c. Sol Duc Falls (ISO100 28mm f/20 4sec)
14. Sol Duc Falls ( ISO100 72mm -0.33ev f/20 2.5sec)
*硬件:Nikon D800E, 28-300mmf/3.5-5.6 for all images except for #9 & 10 (14-24mmf/2.8)
[云师点评]:
#1,#2: 曝光控制没问题,可惜就是没云,这样的场景严格说就是鸡肋。
#3,气氛好。曝光控制也没大问题,虽然逆光山体处也许有点细节可能更适合某些人群的口味(这个可以有争论)。还是没云。
#4,5,6,7, 天空的气氛有了,难得的机会,但地面/水面太平淡,没有可以呼应的前景!!! 看视角是中长焦调出来的,估计也没办法,就是看到远处的云雾好看,然后就用长焦抓下来了。(梅:是这样)
#8,这地儿我也去了,无功而返。 这张天气不好,海面倾斜。(梅:已扶正)
#9,#10, 高光过曝。(梅:已调整)
#11,#12, 构图有些乱。
#13a, 你自己说了。
#13b,c, 我选b, 虽然b的高光依然过了。 C的水太蓝。
#14。我拍过这里,知道那个彩虹有点让人恋恋不舍,但这个场景还是有些鸡肋的感觉,很难有和谐构图,所以我还是放弃。不过这张如果单独作为一张意思不大,但如果作为公园里一个系列中的一张小品还是不错的。
。。。
“摄影是遗憾的艺术”,就算大师的片子,也难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要挑毛病还不容易。砸砖这事情,就是上下嘴皮子动一动,很适合我现在嘴炮党的身份。但我一般真的不愿意砸,因为到了现场就知道有很多没办法的事情,比如天上没云我心中再骂娘也没用。Sol Duc瀑布我5月份又去了一次,在那里忙了2小时,最后所有和瀑布有关的照片还是全删掉。
[红外梅回应]:
我把云师的点评大致分类如下:
1. 技术问题:都很好办。#9和10的高光可以去raw里拉一下,我自己也难以相信这两张我直接import后就用的,竟然连raw都没打开过,愉懒了(梅:已调整)。#8是我最大的鸡肋,摆平好办,无光无色真是气人,看介绍说这个海滩以日落美景出名的。
2. 构图问题:下次改进。确实#11和12都有点乱,缺乏focal point, 以后对构图要多动脑筋再下手。
3. 场景问题:犹如人生。其实听云师说无云很鸡肋时我一点也不难受,因为还远不如我当时的心情沮丧。尤其是到达的那晚彩霞满天,海陆空下来人累了没拍,但没想到接下来的5天万里晴空,就算是#4-7也是难得的浮云一现,而且远在天边,完全靠我那头28-300长焦拉。所以风景摄影真的是靠天吃饭,得碰运气。
摄影对我来说是个几近痛苦的爱好,去时兴高采烈,却经常失望而归。所以我每次回来都先把照片给埋了,常常是看也不想看。不过我这种郁闷的threshhold一般只是一两个月,如这次Olympic NP是7月16日去的,至今差不多两个月,才慢慢拿出来 (婺源是三月底去的,八月才上贴)。一旦有了时间的距离感之后,我开始倒过来觉得有的还不错,甚至难以割舍,因为毕竟去一次不容易。我也知道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非专业心态,但又难以克服。
[后注]:
非常感激JohnFan老师和云漫老师腾出周末休息时间为我点评,让我学到很多。JohnFan老师指出#1-3偏灰,建议我增加对比度,我照着办了,效果确实好很多。在此一并感谢!
我想跟大伙说的是:如果你象我一样,拍摄时是个完美主义者,会为这样那样的遗憾影响情绪,我建议你不妨去读一下云师的寻常地方的不寻常风景,尤其是有关名山大川的见解。如果我以前就拜读了,也许这次不会去这么远,会换个能多次再去、可以弥补遗撼的地方,或者就在附近,用一颗㔻常之心去拍出不㔻常的风景。
我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