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翻译家非琴夫妇的交往

(2023-10-06 06:11:21) 下一个

非琴先生(1927-1994)是著名的俄苏文学翻译家,从1950年代中期直至1990年代去世,在将近四十年的翻译生涯中,他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巴乌斯托夫斯基(《一生的故事》)、普里什文(《普里什文随笔选》)等作家的大量俄苏文学作品。

1980年代中期,经过非琴先生的夫人李青云老师介绍,认识了非琴先生。经李老师的介绍了解到:她们二人1950年代中期在大学期间相识,在大学读书期间,非琴先生开始发表俄苏文学的译作,从那时起一直致力于俄苏文学的翻译工作,二人在大学毕业以后结为夫妇。

李老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大学担任俄语教师,文革以后又改教英语。在学校里,李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回到家里,她全力支持丈夫的翻译工作。非琴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是自由职业者,因此也没有固定的收入,文革以前翻译所得的稿费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文革开始以后译文无处发表的那十多年,非琴先生没有经济来源,他们一家只靠李老师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大约在1980年代中期,学校分给李老师一套两室住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了一些改善。尽管住房与小学毗邻,白天学校的噪杂声对居民的干扰较大,但他们仍然能够专心从事翻译工作。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家一日三餐几乎都在职工食堂打饭。偶尔会在炎热夏日的晚上,在户外散步的时候与他们相遇,我们经常会在散步的时候谈论外语的翻译。记得有一次,李老师谈到,某大学著名学者剽窃了非琴先生的译文,当他们夫妇找上门去讨说法的时候,对方除了轻描淡写地说了声“对不起,这是个误会”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表示,这让他们夫妇感到十分不满和愤慨。

去国之前曾经得到非琴夫妇赠送的译著《苏联现代散文欣赏》,其中收集了普里什文、帕乌斯托夫斯基和索洛乌欣的一些短文。许多年过后,在荷兰工作期间,有一次周末逛莱顿的旧书市场,无意中竟发现了一本德语的帕乌斯托夫斯基文集。当时因一念之差,失去了购买这本文集的机会,以后不久便离开了荷兰,再也没有机会逛那里的旧书市场,买回那本书。

在离家多年之后再次回到家中的时候,从友人那里了解到,非琴先生已在许多年前去世,而李青云老师也已迁回云南老家定居。在她离开上海之前,曾经在给家慈的电话中询问:“令郎现在还读俄苏文学吗?我这里有一批书想送给他。”很遗憾已经没有可能再次见到二位前辈,只能在书架上为他们赠送的译著保留一个永远的位置。

2023/10/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琪儿' 的评论 : 谢谢关注。他们夫妇都是正派的文化人。
麦琪儿 回复 悄悄话 在生命中总有那些值得纪念的人。这对夫妇有着他们的风骨,令人敬畏。
登录后才可评论.